譚曉智 譚森亮 李秉鈞
地處湘東南的安仁縣,有著良好的生態環境和豐富的林地資源。近年來,以林下養殖、林下種植、森林旅游、林下產品經營加工為主的林下經濟在當地發展活力顯著。今年7月,該縣被納入全省第一批林下經濟發展重點縣,林下經濟的全面健康發展迎來了新契機。
創新迎來大豐收
在該縣龍海鎮臍橙基地,5000畝的臍橙枝繁葉茂、碩果累累,一群群的山土雞在臍橙樹下悠閑的覓食。
該基地還成立林下經濟專業合作社,把空余的1260畝臍橙地分區承包給附近的農戶,一起從事林下經營,直接帶動218戶農戶創收。
據該基地總經理陽凱華介紹,該基地已累計完成投資2000多萬元。以林上經濟為主,5000畝“湘魯臍橙”獲農業部綠色食品認可,產品深受消費者喜愛﹔以林下經濟為輔,集林下種植、養殖、生態觀光旅游於一體,林下經濟年總收入500多萬元,真正實現了林上、林下的雙豐收。
該縣通過政策扶持、部門推動、示范帶動,探索出“公司+合作社+基地+農戶”的經營新模式,林下經濟得到了長足發展,有效促進了“單一經濟”向“多元經濟”、“地下經濟”向“地上經濟”的轉變,形成了林藥、林果、林禽、林苗等多種經營模式。
據當地林業部門統計,目前全縣上規模的林下經濟發展基地共16家,其中投資規模上千萬的2家,年林下經濟收入500萬元以上的12家。
文化拉長大經濟
安仁縣自古以來就有“藥不到安仁不靈,藥不到安仁不齊,郎中不到安仁不出名”的美譽,獨有的“趕分社”被列入我省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每到春分,來自20多個省市的藥材客商集聚安仁,4000種中草藥當街叫賣,其交易規模之大、品種之多,全國少見。
為傳承“神農藥文化”精髓,近年來該縣大力發展林下中藥材規模化種植。正在建設中的洋際鄉神農百草園基地,就是一個集“神農藥文化”和生態、經濟、社會效益於一體的林下經濟開發項目。
基地自創立以來就堅持生態優先原則,朝著建設現代化中藥材種植示范園的奮斗目標,先后與廣東藥學院中藥學院、湖南省中藥研究所建立了技術合作關系,還聘請了12名中藥材生產經營經驗豐富的技術人員專門從事技術指導。
通過研究探索中藥材的成長特性,該基地現已完成“白芍”、“白芷”、“牡丹”、“枳殼”、“杜仲”、“黃柏”、“山藥”、“桔梗”、“丹參”等喜陰、喜陽、木本、草本中藥材套種2000畝。
隨著種植技術的推廣和示范基地的帶動,該縣逐漸形成了以洋際鄉、安平鎮、龍海鎮為中心的核心種植區,全縣中藥材種植面積近萬畝。
幾家種植規模較大的基地還聯手“三九制藥”、“雙鶴制藥”等大型藥業集團在“農業扶貧產業園”投資1.5億元興建了一家年產5000噸的中藥飲片廠,實現中藥材產品的深加工,有效提高了中藥材的附加值。
目前,該縣現已發展林下經濟面積2萬余畝,總注冊資金7600萬元,全年總產值9500萬元,帶動農戶5000余戶,每年每戶增收3000元以上,基本形成了獨具特色、市場廣闊、經營科學的發展格局。
生態衍生大旅游
近年來,安仁依托豐富優越的自然生態資源和悠遠深厚的神農文化底蘊,實施“旅游大開發”戰略。
今年上半年,該縣旅游接待游客88.9萬人次,旅游綜合收入5.36億元。其中森林旅游、鄉村旅游所佔比例近60%。
以熊峰山國家森林公園建設為平台,安仁縣委、縣政府舉全縣之力,累計投入資金8000余萬元,不斷完善基礎設施,整合文化資源,加大開發力度,高規格推進全縣森林旅游的開發。
現在的熊峰山國家森林公園,既有鳳崗紫氣、熊峽紅霞、月潭夜色、溪洞蛟騰等自然美景,又有神農文塔、農耕文化園、百草湯藥膳庄園、仙人居養生度假村等神農文化景區,真正把森林公園打造成了一個自然條件優越、人文色彩豐富的休閑、養生、逸情、雅志的旅游勝地。
森林旅游的開發也為當地鄉村旅游的發展創造了好時機,隨著外來游客的增多和當地人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吃農家菜、品農家果、干農家活,享農家樂”為主題的各類鄉村休閑旅游也在安仁悄然興起。
就在毗鄰森林公園的永樂江鎮山塘村,當地村民投資興建了龍塘湖生態旅游休閑山庄,游客們在這裡可以體驗挖竹筍、採烏梅、摘葡萄、觀白鷺等一系列鄉村游樂項目。而在全縣,像這種農家樂形式的生態旅游休閑山庄共200多家。森林旅游與農家樂相結合的林下經濟發展思路與該縣“都市后花園”的區位不謀而合,實現了游客與自然、生態與經濟融為一體。
林改春風歌永樂,風好正是揚帆時。華麗轉身中的安仁,緊緊圍繞生態立縣、旅游興縣的發展思路,打造“南國藥都”、“神農故郡”知名品牌,大力發展林下經濟,做精林下產品、做強林下產業、做優林下品牌,闊步向“生態得保護、經濟得發展、林農得實惠”的林下經濟發展新目標邁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