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財經

白酒告別“瘋狂十年” 高增長難掩行業浮躁【2】

2013年08月30日07:21    來源:經濟參考報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白酒告別“瘋狂十年” 高增長難掩行業浮躁

質量混亂:高增長難掩行業浮躁

當整個白酒行業正為市場全線飄紅而狂歡時,一場白酒“信任危機”悄悄來臨。去年,酒鬼酒的“塑化劑事件”不斷發酵,牽連甚廣,令整個白酒行業都飽受質疑。事后,盡管相關企業、行業協會都努力對塑化劑問題進行澄清、引導,但塑化劑給行業帶來的陰霾至今仍揮之不去。

之后,不少知名白酒負面話題不斷,令企業聲譽和行業形象均蒙受損失。今年4月中旬,媒體再次曝光四川等地部分白酒企業在原酒中添加食用酒精和酒用添加劑卻未在包裝上標明,以勾兌酒冒充糧食酒銷售的問題。受此影響,今年初以來原本一直保持上漲勢頭的四川原酒價格首次出現下跌。

業內人士認為,一系列事件看似是產業高速發展下出現的偶發事件,但實質上是長期以來我國白酒產業標准體系缺失、行業中“劣幣驅逐良幣”導致的必然結果。

白酒屬於地域資源型產業,環境資源的稀缺性決定了並非任何地方都適宜產酒。但全國各地許多酒企從四川、貴州等地購買原酒進行勾調灌裝,並不是什麼秘密。

“自己沒有釀酒能力,企業不可能實現可持續發展,經營不會長久。”四川水井坊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許勇認為,上世紀90年代名聲大噪的秦池酒廠,正是因為沒有重視自己的“內虛”,短短幾年由極盛走向極衰。

四川省釀酒研究所副所長楊官榮告訴《經濟參考報》記者,目前白酒釀造有固態法、液態法和固液結合法三種方式,它們在品質和成本上有較大差異,固態法生產的白酒品質最好、成本最高,幾乎所有高端白酒都是通過這種方式釀造﹔固液結合法是用固態法產出的原酒與食用酒精按照比例勾兌,品質和成本最低。

“目前,我國尚無標准可鑒別固態法白酒和固液結合法白酒。”楊官榮表示,兩種白酒雖工藝不同、口感不同,但化學成分是相同的,這給許多不誠信經營的企業提供了可乘之機,以勾兌酒冒充糧食酒銷售。

白酒市場上此類“魚目混珠”的現象還有不少。近年來,“年份酒”的概念炒得火熱,價格也不斷升溫,但細心的消費者不難發現,一些剛成立三五年的企業也都推出了十年陳釀、十五年陳釀。由於國內對年份酒標注尚無相應標准和法規,年份酒究竟有多少年成了企業的“概念游戲”。

楊官榮認為,目前當前白酒行業細化標准缺失,且標准規范度也與行業發展水平不相匹配。

許勇對洋酒、白酒產品標准體系差異感觸頗深:“比如年份酒的標准,國外白蘭地、威士忌等名酒年份標注有嚴格規定,在多種用於調制的原酒中,隻能以最低年份作為標注標准。酒企從原料購進開始就有稅務登記,造假將面臨難以承受的風險。”

楊陵江認為,整個白酒行業都沒有一個具有公信力的“好酒”評價體系,誰的廣告做得大,誰就是“高端”,助長了畸形消費之風,品質卻良莠不齊。

四川省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主任王海林認為,白酒企業一味追求高端豪華的經營思路,而不重視追求酒的高品質,這種本末倒置的行為,為行業健康發展埋下了隱患。

事實上,重塑行業標准體系正在引起地方政府的重視。作為中國最大的白酒產地,四川省在提出“中國白酒金三角”戰略后,正在與中科院成都生物研究所合作,對白酒成分進行分析研究。

謀求轉型:回歸大眾或者走出國門

王海林認為,白酒行業的全面調整是大勢所趨,去年四川白酒的產量下降超過4%,銷售收入和利潤的增長速度也下降到20%左右,產業轉折的信號開始釋放。“四川的白酒行業已經以30%的速度連續增長了十年,疲態已現,單從發展規律來說也該調整了。”

王海林告訴《經濟參考報》記者,根據市場調研的結果,由於公務消費大幅縮減,商務消費和大眾消費現在成為了白酒市場的主力,因此中端白酒的價格還比較堅挺。

今年以來,四川省經信委已多次召集省內白酒企業開會,討論白酒產業未來的發展方向。

“會上,大家一致認為:白酒市場沒有泡沫,有泡沫的只是高端白酒。”王海林說,白酒企業幾乎達成共識,認為白酒承載了中國幾千年的民俗文化和消費觀念,它的市場是客觀存在的,需要調整的是發展方式和產品結構:不能隻做高端忽略低端,追求奢華忽略大眾。

今年春季糖酒會期間,四川省經信委舉辦了“中國白酒金三角新品展示品鑒會”,組織20多個白酒品牌集中推出新品,價格都在100元至500元這一大眾消費區間。王海林說,目前中低端白酒的市場潛力依然很大,企業利用好四川特有的地域資源優勢,仍然大有所為。

“沒有任何世界名酒是依賴政務消費的,中國的名酒也要把目光放在培育消費者市場上。”中國酒類流通協會副會長楊成剛表示,白酒行業的出路在於回歸大眾、回歸品質。

許多業內人士還建議,要把白酒國際化作為未來發展的著力點。“國際化是未來白酒行業的新增長極。中國文化正逐漸走向世界,白酒是一個良好的載體。”楊柳說。

不過,記者也了解到,盡管我國每年都出口不少數量白酒,但中國白酒國際化尚未破題。白酒是世界六大蒸餾酒之一,與茶葉、中藥一樣是獨具中國特色的傳統產業,本應承擔中國國家形象、文化傳播的重要使命,但目前這些產業的國際地位令人尷尬。

據統計,全國7萬多家茶企一年產值僅為330億元,還不及英國立頓一家公司﹔中藥在國際市場份額也僅為5%左右,其余全部被日韓瓜分,“中國造”成為廉價品的代名詞。世界名酒和酒業跨國公司中也難覓白酒蹤影,與龐大的國內銷售額相比,白酒出口額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目前,國內名酒在國際化道路上較為成熟的是四川水井坊股份有限公司。該公司通過與世界第一大酒類銷售公司帝亞吉歐深度合作,借助其成熟的海外銷售渠道,拓展海外消費市場。其產品的國際銷售量在銷售總量中佔比10%,是目前國內白酒廠商中佔比最高的。

目前,水井坊已經在21個國家和地區的有稅、免稅市場以及全球超過140個免稅終端銷售。未來5至10年,公司計劃使國際市場的銷售達到1000-2000噸。

 

(責編:薛白、喬雪峰)

相關專題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