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美股中國概念股第一股蘭亭集勢最近遭遇麻煩。這家市值4.9億美元電商公司和市值近兩千億美元的中國石油一起出現在集體訴訟名單中。
美國時間8月27日收盤后,美國四家律師事務所同時發出公告,征集投資者向蘭亭集勢發起集體訴訟,指控其錯誤或未詳盡披露信息,給投資者造成損失。
蘭亭集勢隨后發布聲明稱,已經注意到律所的行動,該公司認為這些指控缺乏法律依據,計劃與其外部法律顧問合作保護自己的權益。
而一名接近蘭亭集勢的人士認為,在美股市場上,股價大幅下跌之后這樣的集體訴訟司空見慣,蘭亭集勢經營本身並未出現問題。
上市不足仨月業績下滑
蘭亭集勢是國內一家面向海外市場的外貿B2C電商網站,向美國等市場的投資者出售來自中國的婚紗、禮服、電子等諸多門類的產品。
今年6月6日,蘭亭集勢成為2013年首個在美國上市的中國概念股。蘭亭集勢以每股9.5美元的招股價融資8075萬美元,隨后股價一度上揚達到23.38美元。
但好景不長,蘭亭集勢在8月份公布了IPO之后的首份季報,蘭亭集勢在第二季度淨營收7220萬美元,淨利潤350萬美元。其中營收同比增長了52.6%,但略遜於此前市場預期的7580萬美元。
同時,蘭亭集勢預計Q3淨營收6800萬-7000萬美元,同比增速為33.2%-37.1%,遠低於此前市場預期的7794萬美元。
此前在IPO路演過程中,蘭亭集勢曾表示其營收增長目標是64%,但按照目前的情況,除非四季度業績爆發式增長,否則全年營收增長目標無望實現。
業績公布后,蘭亭集勢盤后股價暴跌39.4%,第二天股價暴跌40%。
征集投資者准備發起訴訟的律師事務所認為,蘭亭集勢在IPO過程中夸大了業務前景,在IPO文件以及隨后的文件中沒有及時披露相關細節。
律師發起集體訴訟
參與發起集體訴訟的一家律師事務所The Rosen Law Firm稱,蘭亭集勢未能及時披露二季度銷售增長顯著下降,以及成本增加。
該律師事務所認為,公司公布的第二季度收入和利潤低於預期,導致公司股票損失了40%的價值。
在國內,從事美股訴訟的律師郝俊波也在雪球等網站上公開征集那些損失超過5萬美元的華人股民訴訟索賠。
郝俊波認為,蘭亭集勢第二季度業績時點距IPO不到一個月,但其間未能披露營收增長下滑、成本增加等重要信息。
蘭亭集勢在公開聲明中僅稱這些指控缺乏依據,未做進一步說明。
而接近蘭亭集勢的人士則稱,蘭亭集勢財務數據真實可信,並未存在誤導或夸大,他認為,相反如果蘭亭集勢有意誤導或夸大,在數據中增加數百萬元以滿足市場預期並非難事。
該人士也表示,集體訴訟在美股市場司空見慣。“隻要股價下跌,遭遇集體訴訟是肯定的。”他說,“而且目前還只是征集投資者的階段。”
他舉例說,此前Facebook上市后股價下跌,一度曾有40多樁集體訴訟纏身。
在The Rosen Law Firm網站上,這家律師事務所正就另一家公司中國石油的集體訴訟征集投資者,該律所認為,中石油ADR股價下挫,與此前中石油三名高級官員被調查有關﹔這家律所正征集8月27日之前買入中石油的投資者。
中石油ADR股價在28日下跌超過9%。
路透專欄財經作者陽歌認為,在公司股價受到意外的壞消息打擊重挫之后,這類訴訟都是不可避免的,這並不令人大感意外。
業績可持續性受到質疑
對於熟悉A股的投資者而言,因為業績不達預期而一天暴跌40%的情況似乎是“天方夜譚”。
但在美股市場,這樣的情況恰是正常的,投資者對於高成長性的股票給予更高的估值,但成長性未能兌現時,估值也會快速下降。
一名美股投資者說,“蘭亭集勢這種由於業績不達標暴跌的情況,股價整個估值水平都會發生改變,而且要重振市場信心難度也很高。”
在27日披露的一則媒體訪問中,蘭亭集勢創始人、CEO郭去疾將蘭亭集勢的成功總結為三點:第一,商業模式,一個根植中國、百分之百享受中國成本結構、但卻通過互聯網面向世界市場的成功﹔第二,供應鏈,以婚紗為例,在蘭亭集勢之前,沒有一個公司可以大規模定制婚紗﹔第三,數據,所有決策都是給予數據。
話音未落,蘭亭集勢業績已經出現下滑。
一些分析師在蘭亭集勢IPO時也指出,蘭亭集勢的市場在海外,但從其財務數據看,海外市場獲取新用戶成本高、難度大,且老用戶沉澱少,重復購買率低,可持續性不強。
不過對於業績的可持續性問題,一位接近蘭亭集勢的人士稱,蘭亭集勢在二季度營收不達預期、成本增加,主要是在高端產品上下的力氣大,略微忽視了低端產品的開發,比如蘭亭集勢在婚紗等產品上投入了大力氣。在他看來,投資者在蘭亭集勢購買了婚紗之后,未來購買禮服等高端產品時也會首先想到蘭亭集勢。
律師的“生存之道”
但不管原因如何,各種類型的暴跌,給從事集體訴訟的律師事務所提供了生存的機會,隻要其中存在可能獲利的機會。
集體訴訟是美國証券市場中常見的一種方式,通常並非由投資者發起,而是由律師事務所發起。由律師事務所在短時間內征集投資者,選出虧損較大的投資者登記為“首席原告”。
一旦集體訴訟勝訴,選擇了登記的主要原告會獲得較多賠償,未登記的投資者亦會獲得象征性賠償,但代理律師行會獲得較高的代理費,一些集體訴訟的代理費可能達到賠償金額的30%。
律師郝俊波征集那些虧損5萬美元以上的投資者,因為這些投資者將被法院任命為“首席原告”。
接近蘭亭集勢的人士稱,這是這些律師行的生存方式。“上市公司的律師要生存,集體訴訟律師也要生存”。
但對於証券市場整體而言,集體訴訟的存在使得上市公司對於信息披露、財務真實性等方面更為注重。
在發起集體訴訟的律師事務所中,不少律師事務所也是針對中國公司集體訴訟領域的“老面孔”,比如其中一家律所Holzer&Fistel曾參與針對新東方的集體訴訟。而Rosen Law在征集針對蘭亭集勢訴訟的同時,還征集針對中石油的集體訴訟。
■ 延伸
美股的煩惱
2013年至今,國內赴美成功上市的企業隻有蘭亭集勢和鱸鄉小貸兩家公司,其中鱸鄉小貸還是通過反向並購(類似於國內市場的借殼)上市。
而從2012年至現在,國內赴美上市的企業也僅有4家(2012年YY與唯品會)﹔相比2010年的45家和2011年的11家,赴美上市之路正變得越來越窄。
但這樣的狀況並非因美國資本市場正經歷低谷,實際上美股正在經歷金融危機以后最好的時期。以今年以來為例,道瓊斯指數已經上漲了14.71%﹔納斯達克指數則上漲了22.29%。
在籌資市場上,美股在2012年的IPO籌資達到470億美元,為2007年以來的最高紀錄。被“冷卻”的只是中國企業赴美上市。
業內人士分析,這一方面是中概股此前的財務問題被揭發較多,美國市場對於中國概念股有一些負面看法,導致中概股的IPO估值普遍不高。
此前2012年上市的YY、唯品會等都因估值不如預期被稱為“流血上市”。
中美兩國的監管合作進展緩慢,也使得投資者對於中概股的信心下降。近期中美雙方曾達成會計監管上的初步協議,美方証監會和PCAOB將可以要求証監會協助調取中國境內會計師証明其專業性的相關文件和底稿,但並不允許針對特定公司調取工作底稿。
目前的合作方式下,美國監管者對於中國公司及中介的威懾有限。
但另一方面,對美國市場的理解不充分,導致屢屢出現的集體訴訟、惡意做空等問題,也使得美股市場對國內企業的吸引力下降。
蘭亭集勢遭遇集體訴訟,無疑再次加劇了這種“沖突”。道瓊斯一名分析師在巴倫周刊網站上撰文稱,平心而論,做過功課的投資者都應該知道蘭亭集勢存在經營風險,但這一事件再次敲響警鐘,傷害的包括那些壞的企業,也包括好的企業。(吳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