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財經

8月PMI升至51%創年內新高 能否延續尚存隱憂

2013年09月02日08:00    來源:經濟參考報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8月PMI升至51%創年內新高 能否延續尚存隱憂

  中國物流與採購聯合會、國家統計局服務業調查中心9月1日發布,2013年8月份中國制造業採購經理指數(P M I)為51%,比上月上升0.7個百分點,連續第11個月擴張並創下年內新高。

  專家表示,制造業P M I最近2個月連續回升,且8月份回升幅度明顯擴大,超出市場預期,這顯示當前宏觀經濟保持穩定增長的基礎進一步鞏固。不過,經濟企穩是否具有可持續性,仍需進一步觀察。

  信號

  各項指數全面回升

  從公布的數據來看,8月份的各主要分項指數全部上升。“8月份PM I指數明顯回升,經濟走穩態勢進一步明確。PM I中的訂單、生產、購進價格、採購量、庫存、就業等指標均有不同程度回升,是今年以來首次出現。這表明市場預期好轉,企業對發展環境變化的適應性增強。”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宏觀經濟部研究員張立群說。

  國家統計局服務業調查中心高級統計師趙慶河表示,國家近期一系列穩增長、調結構、促改革、惠民生綜合舉措的推出和落實,穩定了社會預期,提振了市場信心。從分項指數看,構成PM I的5個分項指數均高於7月份,尤其是新訂單指數為52.4%,比7月份上升1.8個百分點,連續2個月回升,為16個月以來的最高點,是8月份制造業PM I明顯回升的有力支撐。同時生產指數為52.6%,比7月份上升0.2個百分點,與新訂單指數的差值縮小至0.2個百分點,為近7個月以來的最小差值,表明本月制造業供需矛盾有所緩解。此外,在需求回暖的帶動下,8月份對市場反應靈敏的原材料購進價格指數由7月份的50.1%快速升至53.2%,為6個月來的高點,進一步釋放出市場向好的信號。

  內需有所好轉,外需也在回暖。趙慶河介紹說,由於歐美日等主要經濟體經濟的改善,外部需求有所增加,加上我國促進貿易便利化、推動進出口穩定發展等措施的出台,制造業進出口形勢有所好轉。8月新出口訂單指數為50.2%,比7月份上升1.2個百分點,是2013年4月以來首次回升至臨界點以上。近期我國經濟穩中有進,國內需求回升也帶動了制造業進口的改善,8月份進口指數為50%,比7月份上升1.6個百分點。

  美銀美林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陸挺對《經濟參考報》記者表示,制造業PM I從7月份的50.3%超預期地大幅回升至8月份的51%,主要是受到新訂單指數快速上升的拉動,這包括其中新出口訂單指數的上升。這說明中國的經濟增長雖然仍然是以內需為主,但是外需的恢復也帶來了額外的動力。

  隨著7月我國主要宏觀經濟數據的整體回暖,以及市場環境的逐步向好,企業對未來經濟發展信心進一步增強。8月份企業生產經營活動預期指數為59.4%,比7月份上升3.0個百分點,連續2個月明顯回升,為5個月以來的新高。調查結果還顯示,認為未來3個月內企業生產經營活動整體水平上升的比例為28.7%,比7月份上升4.4個百分點。

  此外,持續多月位於50%以下的企業產成品庫存指數、原材料庫存指數在8月份略微回升﹔採購量指數連續2個月回升,8月份達到52%,較7月份回升2個百分點﹔從業人員指數最近兩月連續小幅回升,目前保持在49%以上,向50%逼近。

  樂觀

  經濟企穩再獲確認

  制造業PM I的全面好轉,使中國經濟增長在三季度企穩獲得了進一步的確認。

  “伴隨著財政計劃的加速實施以及新政府推出的一系列小型‘財政刺激’,中國的整體經濟走勢出現了加速向好的局面。”澳新銀行大中華區經濟研究總監劉利剛說,從歷史趨勢來看,超過一半的財政預算將在下半年支出,今年也不例外,大約58%的預算資金將在今年下半年執行。政府也安排了一些額外的投資支出,這些支出將產生大約2000億元的G D P產出,這相當於今年上半年G D P總量的0.8%。同時,由於房價上漲和需求旺盛,房地產投資也在明顯反彈。新政府至今尚未推出新一輪的調控舉措,這似乎表明政府對於房價採取了更加容忍的態度。盡管流動性狀況仍然較為緊張,但市場的波動性已經明顯下降,這也可能幫助整體經濟逐步恢復平穩。

  陸挺也說,近兩周來,有一系列的經濟學家將三季度中國經濟的增長率從此前預測的7.3%左右上調至7.6%或者7.7%。包括制造業PM I和能源產出在內的眾多宏觀數據出現持續增長,說明中國已經從6月份的金融市場流動性緊張中恢復了過來。李克強總理保持經濟穩定增長和金融市場穩定的決心讓市場相信,中國新的領導人傾向於在保持增長穩定的前提下謹慎的推進結構性改革。

  8月中旬以來,越來越多的經濟學家們表示相信,中國經濟在三季度出現了企穩的態勢。

  中國銀行國際金融研究所高級分析師周景彤對《經濟參考報》記者表示:“下半年經濟觸底回升的可能性較大,二季度很可能是今年經濟的低點和拐點,三、四季度將會企穩回升。總體判斷,全年G D P增長7.6%左右,高於7.5%的國家宏觀調控目標。”

  周景彤認為,當前有三個利好因素:一是政策因素。最近一段時間,包括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在內的宏觀政策正在悄然發生轉變,決策層實行“微刺激”、穩增長的意圖十分明顯。在政策支持下,城市地下管網、污水處理、鐵路地鐵、智能電網等投資建設將明顯加快。二是房地產因素。從政策、土地、價格、成交等多因素判斷,預計今年下半年房地產市場依然向好,這將帶動房地產投資、消化過剩產能和拉動經濟增長。三是出口因素。在出口便利化、減免相關稅費和外部環境趨好等因素的作用下,下半年出口會呈現恢復性增長。

  警惕

  能否延續尚存隱憂

  盡管當前的數據看起來比較樂觀,但是這種企穩會不會像去年四季度那樣只是曇花一現,還需要進一步觀察“當前的國際國內條件都不支持中國經濟增長上行。”中國宏觀經濟學會副會長兼秘書長王建說。

  對未來經濟形勢表示擔憂的經濟學家主要提出了三點理由。首先,當前經濟企穩依靠的仍是固有路徑。日信証券表示,經濟前景預期的好轉根源於兩方面:一是7月房地產開發投資及開工、施工面積增長加快帶來的現實需求回升,二是短期穩增長政策信號及長期城鎮化推進帶來的需求預期好轉。這樣,“城鎮化-房地產-投資-產出”的增長模式重現,而投資集中於重化工業。當前,產能擴張的需求基礎及體制基礎依然存在。如果未來城鎮化建設需求無法消化當前過剩產能,那麼當前的經濟困境會在未來重現。

  其次,新興經濟體面臨的形勢趨於嚴峻。安信証券首席經濟學家高善文從國際經濟形勢變動的角度判斷,中國經濟最壞時候還未到來。他說,金融危機對全球都是打擊,對發達經濟體打擊更大。由於發達經濟體主導了全球貨幣發行權,它們實行了低利率的貨幣政策。這對它們自身合適,但對新興經濟體就顯得過於寬鬆。新興經濟體在一段時間內被動接受,於是在2011年出現了普遍的通貨膨脹,表現為投資的過度擴張。過快的投資增長形成了低效、無效產能,寬鬆的貨幣政策導致了金融市場國際收支的扭曲,於是從2012開始,新興經濟體增速台階式向下。

  最后,產能過剩的風險仍然存在,企業經營環境沒有根本改善。國務院參事室特約研究員姚景源表示,由於穩增長與調結構存在內在矛盾,國際金融危機也不像台風那樣很快就會刮走,所以下一步中國經濟將繼續面臨經濟下行和產能過剩的風險。

  “上個月我們開了一個全球溫州企業家的聚會,大家普遍反映現在的情況不僅沒變好,經營環境還進一步惡化了。”北京溫州商會秘書長王燕對《經濟參考報》記者說。

(責編:聶叢笑、喬雪峰)

相關專題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