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北京9月9日電(記者李彤)2013年上半年,我國國內生產總值(GDP)同比增長7.6%,增速連續兩個季度出現回落。9月1日,國家統計局公布的8月份中國制造業採購經理指數(PMI)數據顯示,這一宏觀經濟重要先行指標連續二個月明顯反彈,達到51.0%,創下年內新高。
針對未來我國經濟的走勢,國家信息中心經濟預測部宏觀經濟研究室主任牛犁、國家發改委經濟研究所副所長孫學工等對人民網記者表示,我國經濟企穩回升態勢以趨明顯,未來發展有利條件不少,但也需警惕存在的隱患,需實施有利改革措施,明確界定政府和市場邊界,進一步釋放發展潛能。
國家信息中心經濟預測部宏觀經濟研究室主任牛犁
經濟換擋不失速 未來發展有利條件不少
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顯示,上半年經濟運行具有新情況新特點。從民生相關指標看,城鎮新增就業超過700萬人,完成全年900萬人就業目標的約80%。物價保持穩定,居民消費品價格指數(CPI)同比增長2.4%,同比增速回落0.9個百分點。從產業結構看,第三產業增加值112350億元,增長8.3%。第三產業在總量上與第二產業接近,在增速上領先。從區域結構看,中國經濟發展重心逐步向中西部轉移,工業增加值、固定資產投資,中部增長均大於東部。從能源消耗看,單位GDP能耗下降3.4個百分點,全社會用電量同比增長5.1%,低於7.6%的GDP增速。
“中國經濟發展的基本面、動力格局沒有根本改變。”國家信息中心經濟預測部宏觀經濟研究室主任牛犁表示,在上半年經濟增速7.6%的基礎上,全年實現7.5%經濟增長預期壓力並不太大。他說,中西部地區正加快承接產業轉移,新型城鎮化建設加速推進,消費結構不斷升級,城市軌道交通和地下管網建設等投資空間仍較大,這些都是今后經濟增長的動力。此外,煤炭、鐵礦石等大宗商品價格處於低位,有利於企業改善經營狀況和利潤空間。
國家統計局此前透露,對近25萬家規模以上的大中型企業進行的調查結果顯示,約2/3的企業對后期走勢與中國經濟環境的基本面表示樂觀。
國家發改委經濟研究所副所長孫學工表示,要保持積極財政政策和穩健貨幣政策的穩定性和連續性,避免經濟增長出現大起大落,沒有重大沖擊情況下政策上不冒進、不大動。針對國內外新情況新變化,通過微調和預調方式,及時把不利影響控制在不影響大局的范圍內。此外,推動經濟轉型升級根本出路在深化改革,需進一步明確界定政府和市場的邊界,釋放經濟發展潛能。
警惕中國經濟存在的潛在隱患
記者梳理發現,從2007年三季度開始,我國經濟增速就開始放緩了。金融危機爆發后,我國經濟增速回落幅度擴大,但在中央出台一攬子計劃后,實現了經濟回升。隨著全球經濟復蘇緩慢和國內經濟深化調整轉型,從2011年一季度開始,經濟增速連續出現7個季度回落,2012年第四季度經濟出現回穩態勢,增速達到7.9%,但今年前兩季度增速又有所放緩。
牛犁表示,一國經濟在經歷了較長時間高速增長后,進行調整是正常的現象。但要避免經濟發展換擋失速,如果跌入慣性下滑軌道,將加大重啟難度,還會影響結構調整效果。
“在看到未來發展有利條件同時,也要警惕我國經濟存在的隱憂,應密切關注並實施有效解決措施。”牛犁表示,隨著財政收入和土地收益增長明顯放緩,地方債進入償還高峰期,融資平台債務風險或將增大。此外,一些依靠高投資、高負債擴大產能規模的行業,財務可能會出現惡化,或增加金融系統的潛在風險。
據廈門大學“年度中國宏觀經濟形勢和政策問卷調查”顯示,地方債務風險、產能過剩加劇、房地產價格報復增長等經濟發展潛在風險受到業界的關注度最高。此外,收入差距過大導致消費需求不足、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生態系統急劇退化等也受到關注。
- 敘利亞局勢升級有望引爆軍工板塊
- 暫停十個月的IPO讓我們看清了多少問題?
- 新型城鎮化怎麼看之二:“有共識的先干起來”
- 短期市場資金利率難以實質性緩和
- 上海自貿挂牌臨近 促熱點向實質性題材靠攏
- 民營銀行設立門檻降低 多企業搶開民營銀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