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財經

經濟學家答問錄之四:如何化解產能過剩
部分行業產能“絕對性過剩” 化解應減少行政干預

劉然

2013年09月10日00:05    來源:人民網-財經頻道    手機看新聞

系列報道:

“經濟學家答問錄”之一:怎麼看中國經濟中長期發展

“經濟學家答問錄”之二:如何看待經濟增速放緩

“經濟學家答問錄”之三:如何看宏觀經濟走勢

統計局近日公布了1-7月份全國工業企業利潤情況,煤炭開採和洗選業實現利潤總額同比下降43.8%﹔有色金屬礦採選業利潤同比下降9.9%﹔有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下降10.4%﹔鋼鐵業持續低迷,銷售利潤率接近於零。從數據看,工業企業利潤仍然偏低,上述行業仍面臨比較嚴峻的產能過剩壓力。

產能過剩作為我國工業發展中的一個老話題,不斷困擾著產業經濟的步伐。在國家不斷深化推進經濟結構調整的背景下,產能過剩情況雖處於可控范圍內,但某些行業卻陷入了“越遏制越過剩”的怪圈中。究其因,是產業自身的問題還是環境使然?化解這一輪的產能過剩又需要哪些對策?

人民財經獨家對話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產業經濟研究部部長馮飛、中國國家信息中心宏觀經濟研究室主任牛犁、國家發改委產業研究所副研究員付保宗共同探討產能過剩的解決之道。

今年產能過剩形勢嚴峻 因金融危機前投資預期太樂觀

馮飛:產能過剩是近年來一直提的一個問題,今年產能過剩的問題比較嚴峻,呈現出三個特點:一是涉及的面比較廣﹔二是有些產業面臨長期絕對性過剩問題﹔三是這一輪產能過剩還伴有大量的在建產能。

造成這一情況的原因來自三個方面:第一,地方政府通過土地、稅收優惠、投資補貼等方式推動這些產業的迅速發展﹔第二,整個經濟發展的波動性比較大。在金融危機爆發前,我國的經濟出現了高速的增長,金融危機爆發以后,投資者的預期比較樂觀﹔第三,政府對化解產能過剩還缺乏有效手段,產能過剩不能隻靠強化審批的思路來解決。

產能過剩對於市場經濟來說應該是一個常態性問題,合理的過剩是被允許的。但如果某一行業內的企業的數量過多,而企業競爭只是憑借價格手段,兩種情況的疊加就會加劇問題嚴重性。

牛犁:產能過剩是當前經濟中最突出的問題之一。從發改委和工信部的數據來看,鋼鐵、建材、汽車、船舶等傳統行業過剩嚴重,另外,太陽能、風能等新能源領域,主要消費市場在歐美,受外貿影響比較大。

化解產能過剩本身就是一個調結構的問題,調整結構也是帶有周期性的一個過程。當經濟結構調整趨於合理,經濟情況走出了底部,產業進入新一輪的擴張期,過幾年又會積累新一輪的產能問題,又需要調整。比如亞洲金融危機的時候,我國也進行了產業調整,但當亞洲金融危機過去,以汽車和房產為龍頭的消費井噴式增長了,那些多余的產能就被消化了。但這一輪產能過剩顯然不能依賴住房和汽車消費來解決,

付保宗:對於產能過剩的問題,我國現在沒有權威系統的統計數字,沒有一個部門統一的發布過連續的產能利用率統計數據,很多數據是經濟學家和行業專家調研或測算的結果,所以完全用產能利用率衡量產能過剩不夠全面。

從我國的現狀來看,除了利用率,產能過剩還會表現出一些負面的特點,比如企業效益的大幅下滑,庫存的大量積壓,包括產品價格的大幅下挫等,這些問題可能間接會表現出這個行業的過剩局面,這些問題也會影響到產業的健康運行。

解決之道:重視市場本身的調節作用 建立權威准確的信息發布平台

馮飛:化解產能過剩的首先要“長短結合”。既要基於短期的產業過剩化解矛盾,同時著眼於中長期的結構調整和產業轉型,促進創新。第一,短期產能過剩和產業轉型升級結合起來,推動行業技術進步﹔第二,短期治理和產業組織優化結合起來,要治亂,要提高產業組織的集中度,推動兼並重組﹔第三,要和地區布局優化結合起來。有些地方的產能過於集中,甚至很多高污染高耗能的產業過於集中,突破了地區的環境容量。要促進區域布局的優化﹔第四,短期政策制定要結合中長期政府體制改革和經濟治理方式。

其次,要標本兼治,重在治本。治本的關鍵問題是要調整基於市場的矯正機制能夠充分發揮出來,政府適度而為。其中有幾個招數是真正重要的,第一要使市場機制能夠調節產能過剩問題。我認為,現在政府的“手”不要急於去扭曲產能過剩這個問題,企業已經面臨很大壓力,基於市場壓力企業會選擇退出、重組和轉移,在大的倒逼機制逐漸形成的過程中,政府不要急於去矯正,而是讓市場機制充分發揮出來﹔第二,要通過節能減排的制度加速過剩產能的退出,對高污染高耗能產能要制定制度﹔第三,推動兼並重組。兼並重組中面臨的跨地區、金融手段不足、稅收等政策障礙時,相關部門應創造政策便利,打破地區限制,為企業提供一些金融工具,減少稅收壓力﹔第四,要提供一些退出援助機制。主要是企業職工的再就業培訓等。

我認為,即使在部分產業產能過剩的情況之下,化解產能過剩還是要和政府職能轉變相結合,而不是強化審批。事實証明,加強審批是管不住產能過剩的。我建議,不要加強前置性審批,而是加強事中和事后的監管﹔另外,政府建立一些權威准確的信息發布平台,及時提供完備、准確的信息服務,引導社會投資,打破信息孤島。

牛犁:從宏觀說,第一,要發揮市場調節作用。至少讓市場去自發調節民營企業的生產情況,政府要做的就是把各個價格杠杆、信號、改革進一步去推進﹔第二是資源價格體制方面的改革,比如對煤炭資源稅改革。油氣已經改革了,那麼煤炭市場也要逐步從“從量”改為“從價”﹔還有就是一直在討論的環境稅問題,以及環境治理的計劃,應盡快出台。環境成本高的,也應該淘汰。

從金融政策來講,國家相關部門已經對“兩高一資”項目有所限制。由於大量過剩產能是地方政府為了當地的GDP,在其干預下產生的,因此對這部分產能過剩要採取必要的行政手段,而不是放任其靠市場調節。

付保宗:從宏觀政策來看,國家將按照“四個一批”的方針政策來化解過剩產能。“四個一批”即通過擴大內需,消化一批;加快實施走出去戰略,向海外轉移一批;優化組織結構,兼並重組一批;嚴格環保安全能耗標准,淘汰一批。

具體來講,我認為化解產能過剩應該短期和長期兩方面入手。這輪產能過剩形成的原因存在短期因素,即歐洲、美國陷入長期的低迷,外需狀況不好,內需方面也存在問題,比如投資的可持續性不強等,這些都需要進行調整﹔長期來說,結構性因素仍然存在,信息不對稱現象影響企業投資,產生了比如投資不理性、市場信號被扭曲等問題,這些問題的解決需要漫長的過程。

深化改革是化解產能過剩調整經濟結構的根本手段。市場化改革,包括金融領域、要素領域的改革,對經濟的持續健康發展是有好處的,這些改革不僅會降低行業產能過剩的頻度,而且可以使市場發揮作用化解產業過剩情況。 

 

 

(責編:李卓、李海霞)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