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財經

央視曝馬路成運管所提款機 百公裡路200人執法【2】

2013年11月01日01:52    來源:央視    手機看新聞

  執法人員罰款“有任務” 處罰決定書不合法定程序

  雖然對江蘇徐州市銅山區和賈汪區交警開出的處罰單不得不接受,但永生公司的很多司機還是按捺不住,在處罰時表示質疑。

  司機:這也不能每次罰,要是違章了,比如說嚴重違章了你罰,咱現在也沒有啥違章?

  江蘇省徐州市銅山區公安交警大隊 執法人員:你怎麼這麼磨嘰啊,你不是來找我的事嗎?

  司機:找什麼事,我提出質疑就是來找事的。小伙子,做這行我都30年了,你這樣我見的多了,知道嗎?你還挑我的刺,知道吧。

  面對司機的憤怒,有的交警沉默,更多的則是振振有詞,有的還找出了各種借口和理由。

  執法人員:你看當地也這麼多,罰100元,騙你沒意思,老師傅。他們也是永城的,從這到睢寧一天一趟,天天也都是這樣,死規定。我們任務也重,我完不成任務扣工資扣的多。

  司機:你多少任務?你一個月罰多少錢?

  執法人員:一說出來嚇你一跳。

  一天暗訪體驗下來,《經濟半小時》記者統計了一下,10月26日這天,河南永生運輸公司共 22輛車被罰款 24次,處罰金額2600元,平均單次罰款 108.33元。

  處罰決定書上具體違法行為:“不按規定車道行駛”13次,佔總次數的 54.1%﹔“掉頭妨礙行駛”9次,佔總次數的 37.5% ﹔“安全設施不全”2次,佔總次數的 8.3%。

  那麼,江蘇徐州銅山區交警和賈汪區交警做出的這些處罰,是否合法呢?與《經濟半小時》記者同行的貨車司機維權人王金伍談了自己的看法。他認為這些“處罰決定書”明顯不符合法定程序。

  王金伍:從票據來看,因為是機器打的處罰決定書,票據上字跡是清楚,但沒有執法民警簽名,也沒有司機簽名。

  《經濟半小時》記者:這個是不符合法定程序嗎?

  王金伍:不符合,道路交通安全違法處理明確規定了,要執法民警簽名,它的章是機器打的,這個26張當中,隻有一張執法民警簽名,但是簽的名,像天書不識得,它簽的字不認識。

  有了業內人士的分析,10月28日,永生運輸公司經理劉新聞來到了徐州市公安局交通巡邏警察支隊申請行政復議。

  徐州市公安局交通巡邏警察支隊 工作人員:下車執法和不下車執法有區別嗎?最起碼的下車執法,不下車執法,他在車上怎麼知道違法違哪個地方?對不對?

  劉新聞:下車都不下車,天天硬罰? 就無緣無故地罰我們,這個咱們是怎麼處理?調查完再說。

  面對劉新聞申請的行政復議,這位工作人員似乎並不在意,對劉新聞帶來的24張處罰決定書簡單地記錄了一下,就打發劉新聞回去,他告訴劉新聞,復議要兩個月以后才會有調查結果。

  工作人員:這個復議之后,如果認定交警執法是不合法的,不合規范的,這個交的罰款能不能退?那不清楚,等領導指示。

  江蘇徐州交警的執法依據是什麼,到現在我們也不得而知,但面對質疑,執法人員所說的任務重,完不成任務扣工資的解釋,卻給了我們深刻的印象,這些說法是真是假,在隨意處罰背后還隱藏著什麼,這些還需要相關部門深入調查。但順著這樣暴露的一些內部情況,我們的《經濟半小時》記者再度接到司機們的舉報,一些司機反映,在河南省一個縣級運管部門裡,競然有七八百名工作人員,為了供養這些人員,當地路政部門隨意的上路罰款,我們來看看具體的情況。

  罰款竟可討價還價 執法人員“靠路吃路”

  這裡是河南商丘市梁園區,10月22號,《經濟半小時》記者從這裡經過趕往永城採訪途中,意外見到這樣一段場面,由於事發突然,《經濟半小時》記者隻拍下了部分場面,在梁園區平原路北段,忽然看到幾名運管執法人員與司機發生爭執后,強行登上了一輛半挂車的駕駛室。

  司機:我跟你走也行,你怎麼搶我的車?說我的車改型,違章,正常的違章我可以跟你走,你不能開我的車。

  《經濟半小時》記者:他要把你的車開走啊?

  司機:嗯。

  原來,這輛從浙江開過來的半挂車被梁園區運管人員截停后,運管人員提出罰款,司機提出質疑,執法人員干脆強行將司機拉下車,並“佔領”了駕駛室。

  河南商丘市梁園區道路運輸管理局 執法人員:照片有,你為什麼卸掉?按照《道路管理條例》6章70條第二款。照片誰給你核定的?你不是說想卸掉就卸掉,想放上就放上。我到浙江就沒事。

  然而,就在這位運管執法人員對司機大講他的違法行為時,意外出現了,其中一位執法人員似乎認出了記者一行。

  執法人員:我看著你面熟?

  《經濟半小時》記者:你認錯人了。

  隨后,這位執法人員態度發生了轉變,他示意現場的執法的人員趕快離開,並將本准備要處罰的司機,放行了。

  執法人員:運管查你的車了?

  司機:查我的車了。

  執法人員:讓你走還不行嗎?

  司機:就是,那還說啥。好好說,別瞎胡扯,交警運管查你車走不就算了。

  雖然眼前這輛貨車由於意外而順利放行了,但《經濟半小時》記者的疑惑並沒有解開,就在今年1月底,財經頻道記者在這也曾拍下了另一段執法場面:一位司機開車路過梁園區雙八收費站時,被運管人員攔下。

  孫司機:你說多少錢?

  運管:你讓我說

  孫司機:我說給你500呢。

  雙方談了半天,司機最終和運管人員討價還價了起來。

  運管:這樣吧 你啥也別說了 我也不給你咋樣了 3000塊錢 剛俺領導也說了 3000塊錢 處理了趕快走 你也別這樣說那樣說了。

  對於這3000元罰款,司機依然不能接受,運管人員竟然搬出了一個讓人啼笑皆非的理由。

  孫司機:上回罰1000都讓走了, 這回罰1000, 現在啥情況?

  執法人員:你看看那標語。

  孫司機:那標語弄啥啦?

  執法人員: 這春運呢。 春運,漲點兒啦。

  最終,經過一下午的討價還價,以這位司機當場繳納2000元罰款了事。那麼在梁園區為什麼反復出現這樣混亂的罰款現象呢,一位知情人士向《經濟半小時》記者透露了內幕。

  一個縣級運輸管理部門怎麼會有800多人,這位知情人士反映的是真是假呢,《經濟半小時》記者在商丘市梁園區政府的網站上看到,梁園區整個交通局系統一共有干部職工6500余人,運管局是交通局下屬部門之一。

  河南省商丘市梁園區交通局局長 張劍河:公路局現在有八九百人,運管局也有八九百人。因為梁園區這個地方位置,交通位置比較重要,再一個平時的工作任務也比較繁重,相對來說,人員比較多一些。

  張劍河透露,這兩個二級機構工作人員的工資收入主要靠自收自支,也就是說要自己想辦法掙錢養活自己。

  張劍河:這些單位裡,目前情況下是自籌自支,這個工資待遇財政適當補貼。

  《經濟半小時》記者:咱們財政給撥錢的人員能佔到多少?

  張劍河:基本上是他的領導班子。

  《經濟半小時》記者:那就是十幾個人?

  張劍河:對,人數不多。

  《經濟半小時》記者:剩下的就是靠自籌?

  張劍河:靠自籌。

  按照梁園區運管局的說法,商丘市地處河南、山東、安徽、江蘇交界處,公路交通管理和維護任務重,所以人員較多,目前800多干部職工,包括200多名退休和退養人員,下屬的汽車站、出租車公司、客運公司等實體企業還有400人左右,剩下的就是機關和交通執法管理人員。

  河南省商丘市梁園區道路運輸管理局總支書記 肖殿倫:機關和執法這一塊總共有將近200人。

  《經濟半小時》記者:那咱們這個機關還有這個執法這一塊有多少人?

  肖殿倫告訴《經濟半小時》記者,每個月當地財政給予梁園區運管局的經費大約是近50萬元,基本上按照每人800元的標准撥付,但是這些錢連所有人員的基本工資都發不起,更別說各種保險和獎金了。

  肖殿倫:加上工資一個月,50來萬,將近60萬的工資,還加上養老保險,醫療保險這一塊,原來都沒有交,現在都補齊了,補齊了,這一塊得七八十萬。

  肖殿倫說,2009年河南省取消二級公路收費之后,有將近100多人回到了梁園區公路局,其中的六七十人被安排在梁園區的一個超限監測站,他們的收入一部分就有來自對超限車輛的罰沒收入。

  張劍河:工資,籌措來,一個是公路局從其他收入裡面,因為公路局它還有一些其他的收入,你比如說養護的這個費用,同時當然還有超限這個其中一部分收入,財政補貼的部分,分這幾塊來解決的。

  那麼以梁園區來說,一年的罰沒收入是多少,又有多少罰款用到了執法人員的補貼上呢,肖殿倫沒有透露,但他說,在當地,運管局算是有吸引力的好單位,現在還有上百人等待進入這裡。

  張劍河:壓力很大的。人員多,任務重,職責相對來說比較多,比較重,所以這個吃飯的壓力仍然是很大的。

  離開梁園時,《經濟半小時》記者隨機做了一個調查,梁園區內有三處高速公路出口,這三個出口都有梁園區運管局的車輛在這裡執法,周邊居民說,運管局的執法人員隻攔截外地的大貨車,對於當地牌照的貨運車輛,即便超限改型,他們也不攔車檢查。

  《經濟半小時》記者:是什麼在這查車啊?

  當地居民:就是交通上的啊。

  《經濟半小時》記者:交通上的?

  當地居民:嗯。

  一番調查發現,河南省商丘市梁園區境內管護的公路隻有110公裡,在這一百多公裡的路上,執法的人員竟高達200人,簡單的說,就是兩個人管一公裡,財政無法承擔全部費用,這兩百人就隻能是靠路吃路,上路罰款。現在最現實的問題,就是一條公路,怎樣不增加司機的負擔,還能解決養路的費用,這是不是一個無法破解的難題呢?

  在河南、江蘇等地,我們的《經濟半小時》記者親眼目睹了運管、路政人員各種隨心所欲的執法方式,閉著眼睛開罰單,搶奪司機車輛罰款,和我們這兩年的報道相比,有過之而無不及,從1994年國家明確發文提出治理公路三亂至今,公路上的種種現象依舊讓我們在擔憂,問題到底出在了哪裡呢?

熱點推薦:國企女老板投入6億元 讓一線員工人人有房住

 

(責編:喬雪峰、劉陽)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