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視覺
賦予農民對集體資產股份佔有、收益、有償退出及抵押、擔保、繼承權。
慎重穩妥推進農民住房財產權抵押、擔保、轉讓,探索農民增加財產性收入渠道。
完善城鄉均等的公共就業創業服務體系,構建勞動者終身職業培訓體系。增強失業保險制度預防失業、促進就業功能。
整合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制度、基本醫療保險制度。推進城鄉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統籌發展。
——摘自《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
吉林通化新安村糧農相洪武——
多增加庄戶人的財產性收入
53歲的相洪武是吉林省通化市新安村農民,也是當地遠近聞名的種糧“能人”。今年,他家種大田玉米56畝,產量接近7.3萬斤。按照每斤1.07元的價格,除去種子、農藥、化肥等1萬元左右的費用,還能剩下7萬多元。
看賬面,收入確實不少,但算算細賬,資金和勞動的投入都不小,真正拿到手的收入不多。今年,相洪武和村裡的另外5戶農民成立了農機合作社,光購買大型玉米收割機就花了13萬元。“以前為了省下一畝地200元人工費,我起早貪黑下地扒苞米,一干就是20多天,累得腰都直不起來。” 他說。
農民增收是“三農”的核心問題。我國農民收入雖然連年增長,但近兩年增幅有所放緩。為此,國家在政策方面給予了一定的傾斜。
“對俺們這樣的庄戶人,國家給的補貼確實不少。”相洪武說,今年買大機械設備,國家和省裡總共給了4.4萬元的補助資金。此外,他還有13畝土地享受“國家糧食直補”,一年也有1700多元。
盡管如此,相洪武覺得還是“不過癮”。如今種地很大程度還是看天吃飯,增產增收能力有限﹔購買種子、化肥要操不少心,就怕買到假貨耽誤了一年的收成﹔每年都想擴大經營規模,但是面臨很大的資金問題……這都讓他有些無奈。
相洪武感慨,農民一年到頭盼著風調雨順,盼到豐收實在不易。像他這樣的情況算是村裡比較好的,有些家庭靠著一畝三分地難以養家糊口,索性把土地流轉后外出務工。因為沒啥文化,多數都隻能在工地上干體力活。
現在農產品價格不穩,流通環節成本高,農產品收益的大頭都讓中間環節拿走了。在社會財富蛋糕分配的大格局中,農民得到的部分與付出的勞動不成正比。
靠種地增收難度加大,財產性收入、工資性收入成為農民盼望增收的“重頭戲”。農業部日前發布的2013年度農民收入預測顯示,前三季度中國農民人均現金收入7627元,工資性收入對前三季度農民增收的貢獻率超過五成。數據還顯示,前三季度農民人均財產性收入205元,同比增長23.2%。
十八屆三中全會審議通過的《決定》提出,賦予農民對集體資產股份佔有、收益、有償退出及抵押、擔保、繼承權。慎重穩妥推進農民住房財產權抵押、擔保、轉讓,探索農民增加財產性收入渠道。
“盼望更多實惠落到農民身上,讓俺們看到增收有門路,致富有希望,哪怕平時苦點累點,心裡也會舒坦。”相洪武說。
記者點評
近幾年來,我國糧食產量連年增長,但種地成本漲得也不少,靠種地實現糧食增收的難度越來越大。種地能人遭遇致富尷尬,反映出農民增收面臨的一大困境。化解這個難題,需要廣開門路,多渠道增加農民收入。比如,推進農民住房財產權抵押、擔保、轉讓,增加農民財產性收入,這些探索將給農民增收帶來新的動力。
天津某石化公司加油站派遣工梁偉——
報酬跟工作強度不匹配
“要說我對收入分配改革有什麼期待,那就是盼著同工同酬能早點兒成為現實。”天津市一家石化公司的員工梁偉說。
梁偉30歲,中專畢業后就參加了工作,已經在天津一家石化加油站干了6年加油工。還沒走到跟前,就已經能聞到他身上濃重的汽油味。
“這份工作聽著有面子,其實非常累。”梁偉說,每天工作8個小時,最怕夏天和冬天:三伏天聞上8個小時汽油,人都快吐了,飯也不想吃﹔冬天在露天環境站上8個小時,腿腳凍得麻木。
收入水平和工作強度也不能匹配。“加油工都是簽的派遣制合同,別看企業頂著這麼大的名號,其實和我們一點關系也沒有。”小梁指了指工服上的企業標志,自嘲地說,“每次有人問起來,在央企工作待遇是不是特別好,我總是無話可說。”
梁偉說,像他這樣的派遣制員工,工資一般和天津市最低工資標准挂鉤,基本上是最低工資標准的1.4倍左右。“天津市最低工資每月1500元,我現在每月到手也就2000元多一點。單位雖然給繳納五險一金,但也是按照最低標准。”梁偉說,自己的工資在天津剛夠吃飯和日常開支,別的開銷就不用想了。
“咱沒什麼技術特長,現在看轉正也沒啥可能。”小梁告訴記者,像他這樣的同事在行業裡還有不少。
“干得不順心,沒想過跳槽或者轉行?”記者問梁偉。
“誰說不是呢?原來每天都想這個問題。天天就干這點提槍加油、放油槍的工作,誰干不了?”梁偉說,自己最想做的,就是開一家屬於自己的小餐館。但對於餐飲行業,自己一沒有專業知識,二沒有從業經驗,創業談何容易?
報名創業培訓班,是梁偉一直以來的願望。可是看看身邊創業培訓班的價格,動不動就要花費他幾個月的工資,心裡又有些舍不得。以前,梁偉聽說過政府提供優惠的技能培訓,但不知道怎麼報名,這個願望也就被耽擱下來。
十八屆三中全會審議通過的《決定》提出,要完善城鄉均等的公共就業創業服務體系,構建勞動者終身職業培訓體系。“要是花很少的費用就能參加創業培訓,讓我能更容易獲得創業知識,我會感覺生活更有奔頭。”梁偉說。
記者點評
在一些企事業單位都存在著勞務派遣工,很多勞務派遣人員被安排在生產一線,有的已經連續工作多年,但工資報酬、社會保險、休假制度、福利獎金等與正式員工均存在差距。實現同工同酬,不僅是對這些員工勞動的肯定,也是使收入分配更加公平的必由之路。另外,對於一些心懷創業夢想的年輕人,應該努力為他們營造更好的創業環境,助他們在創業路上比較順利地起航。
山東沂水縣小攤販陳志國——
將來干不動了怎麼辦?
凌晨4點,山東沂水縣城的街道一片漆黑,51歲的陳志國和妻子就起床了,和面、洗菜、生火,一番忙碌后,5點剛過,他倆踩著三輪車來到街心一角,他們的煎餅攤准備開張了。
老陳原是山東一家化肥廠的維修工人,下崗后回到縣裡,和別人一起修過摩托車、開過小飯館,但都是投入多,掙得少,生活一直比較困難。后來,縣裡推進早餐工程,他和妻子覺得是個不錯的投資機會,就辦起了煎餅攤。雖然每天都要起早貪黑,收入不是特別可觀,但畢竟掙的都是自己的,他和妻子心裡很踏實。
干得辛苦,掙得不多,老陳沒有抱怨。最怕有個什麼病呀災的,還有隨著年齡增大,將來干不動了、出不了攤了怎麼辦?
在當地縣城,像老陳這樣的人並不少。早先,他們都是國企工人,隨著市場化大潮的到來,經歷了下崗、擺攤、創業的風雨。由於收入分配和社會保障體系的不完善,這些早先為改革做出犧牲和貢獻的人逐漸被“邊緣化”,受到養老、就業、醫療等基本生活問題的困擾。
如今,我國年財政收入超過11萬億元,銀行存款余額近百萬億元。但從全國看,還有很多人生活在貧困線以下,中小企業、非公經濟單位的靈活就業人員超過正規就業人員。作為弱勢群體,他們大多游離於社會保障體系之外,看病、養老面臨著這樣那樣的麻煩,很難獲得有效保障。
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對這些弱勢群體來說,就是要適應就業形勢變化,完善基本社會保障制度,讓醫保、養老、扶貧救濟等社會保障改革,普惠於所有的城鎮勞動者,使他們有業可為、遇險可避。
十八屆三中全會審議通過的《決定》提出,整合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制度、基本醫療保險制度。推進城鄉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統籌發展。完善慈善捐助制度,支持慈善事業發揮扶貧濟困積極作用。
陳志國希望,政府能給在城市裡生活的困難群體更多陽光。他特別希望,在自己體衰力弱、生活困難沒有著落的時候,得到社會上更多的關懷。
記者點評
在市場經濟中,城市街頭游商、小攤販、理發工、服務員等社會靈活就業人員是一個龐大的人群,他們普遍缺乏完善的社會保障,抗風險能力差。解決他們的生活難題,一方面需要這一群體自身的努力,另一方面,政府應當從社會財富分配的大格局出發,完善養老保險等基本保障制度,創新失業救濟等幫扶手段,讓他們謀生有底氣、有信心。
收入分配改革十年大事記(延伸閱讀)
2002年:黨的十六大確立了勞動、資本、技術和管理等生產要素按貢獻參與分配的原則,解決了其他生產要素能不能和怎麼樣參與收入分配的問題,是我國分配制度改革的重大突破。
2004年:中央“一號文件”宣布,5年內逐步減免農業稅。7月全面提高企業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標准。當年,收入分配體制改革總體方案的起草工作啟動。
2005年:8月第一輪個稅改革落定,個稅起征點從800元調至1600元。28個省(區、市)全部免征農業稅,全面取消了牧業稅。
2007年:黨的十七大強調,要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國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勞動報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處理好效率和公平的關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
2008年:3月1日起,個人所得稅工資、薪金所得減除費用標准將由每月1600元提高到每月2000元。《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繼續調整收入分配格局,提高勞動報酬佔國民收入的比重。
2010年:5月,國務院轉發國家發改委《關於深化經濟體制改革重點工作的意見》,要求研究調整和優化國民收入分配格局,提高居民收入比重。
2011年:11月,中央決定將農民人均純收入2300元作為新的國家扶貧標准。9月個稅起征點從2000元提高到3500元。
2012年:黨的十八大提出,調整國民收入分配格局,著力解決收入分配差距較大問題,使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朝著共同富裕方向穩步前進。
2013年:2月,國務院批轉了國家發改委、財政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制定的《關於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若干意見》。
11月,十八屆三中全會通過《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提出“改革收入分配制度,促進共同富裕”,“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
網友熱議“我看收入分配改革”系列報道
本報在《百姓生活》專版推出“我看收入分配改革”系列報道,解讀大家對於收入分配的新期待。其中已經刊發的上篇《盼調節之手更公平》(11月22日,18版)和中篇《盼“蛋糕”切分更合理》(11月29日,18版),人民網、新華網、新浪、搜狐等網站分別在首頁或新聞頻道主要位置轉載,引起眾多網友關注和共鳴。
廣西崇左網友@menglihua667:收入分配是調節貧富差距的手段之一,期待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
遼寧沈陽網友@酷工領:住房公積金制度很荒唐,根本就應該廢除。最起碼應該是自願,而不能強制。
河北滄州網友@zzjizz0909:企業退休的老職工養老金太低了,養活不了一家人。
內蒙古網友@1040323215:應該好好管理一下中國股市,股民快跑光了。
遼寧大連網友@3881847818:有效控制物價,才是最務實的舉措!
海南海口網友@村妮姐:說到老百姓的心窩裡了,納稅、養老、住房公積金等跟老百姓息息相關,支持改革。
河北唐山網友@lngdzhz:收入分配改革事關每個人的切身利益,提高低收入人群收入是當務之急。
天津手機用戶@大明:好文章,這些都是民眾期盼解決的民生問題,支持人民日報。
(宋亞迪整理)
《 人民日報 》( 2013年12月06日 18 版)
- 網友熱議收入分配改革(微評)
- 收入分配改革“提低”或成突破口
- 三中全會前瞻:收入分配改革路線圖或會后出爐
- 收入分配改革或從初次分配 提高中低收入者收入為突破
- 收入分配改革有望三中全會后推進 提低或率先突破
- 但願別隻賺個“溫飽”(熱點聚焦·改革新期待① 收入分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