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驗室收藏上萬隻蚊子標本
實驗用白鼠肚子上的毛被剃光,捆綁在木板上,供蚊子吸血。巨型蚊子個頭是普通蚊子10倍
幾乎所有人都感覺,今年夏天的蚊子特別多,特別難剿滅,有人甚至直接稱今年是蚊子大年。蚊子這東西,有點像過街老鼠,人人喊打。但你可能不知道,就在主城區的一個地方,蚊子在這裡成了寶貝:一年四季生活在空調屋裡,不怕嚴寒酷暑﹔渴了,有葡萄糖飲料喝﹔餓了,有小白鼠的血可以吸。這裡,簡直就是蚊子的天堂———重慶師范大學生命科學學院蚊虫飼養室。
重慶晚報記者周小平首席記者冉文實習生秦澤輝攝影報道
重師蚊子實驗室
三道防線飛不出
有人專門飼養蚊子?剛聽說這事時,記者腦海浮現出這樣的場景:滿屋蚊子,密密麻麻,嗡嗡亂飛,外人不敢入內。
事實並非如此。昨天,記者來到重慶師范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院長陳斌教授的實驗室。他已從事蚊子研究20多年了。“進來嘛,我們設置了三道防線,蚊子飛不出來。”陳教授說,實驗室共有3道門———第1道門后是6米多長的走廊,電腦、顯微鏡、白大褂整齊放好。穿過旁邊2道門,強勁的風自上而下襲來,原來頭頂安裝了風幕機。陳教授稱,這是為防止裡面的蚊子飛出來。穿過第3道門,裡面有四間實驗室,共60多平方米,全是各個年齡階段的蚊子,包括卵、幼虫、蛹、成虫。
不愁吃來不愁喝
每天都咬小白鼠
如果說外面的蚊子是用生命在吸血,那麼實驗室的蚊子則是坐享其成,不愁吃喝。
重慶晚報記者見到,在裝有成虫的框子內放置了不少拇指大小的圓球———那是供蚊子們渴了所喝的葡萄糖水棉球。隻喝葡萄糖,營養不均衡,實驗室對面小房子內,還專門養了100多隻小白鼠,它們是供成年蚊子們吸血加餐的。
到了加餐時間,工作人員用夾板把小白鼠的四隻腳綁好固定,肚皮光亮無毛。工作人員稱,這是為了方便蚊子叮咬,專門把小白鼠肚皮毛發剃光。無法動彈的小白鼠隻好東張西望,讓蚊子們不要咬得太狠。
陳教授說,蚊子吸血一般是每天一小時,小白鼠輪流換著讓蚊子咬。
一年四季有空調
還有自動加濕器
4間房,約60多平方米的實驗室成了蚊子們養尊處優的居所。盛夏來臨,裡面是空調24小時開著。
“實驗室要控光、控溫,我們保証27攝氏度的恆溫,一年四季都是這樣。”陳教授說,為保障蚊子發育,室內還要有足夠的濕度,所以每個房間擺了好幾個水盆,還配備了專門的加濕器。“我們有環境控制設備,如果濕度不夠,加濕器自動運作。”陳教授稱,蚊子喜歡水,有水的地方蚊子幼虫才能生長。
芝麻大小的卵塊,最后能孵化出100多個蚊子。卵孵化出幼虫后,經過4次蛻皮后才變成蚊蛹。蛹在水中游動,隨后就會羽化成蚊子。新生蚊子在翅膀沒有硬前無法起飛。整個周期需要1個月的時間。
蚊子也有巨無霸
不咬人血吃同類
陳教授來到蚊虫標本室,將在雲南採回來的巨蚊拿出來。蚊子中的巨無霸,個頭是普通蚊子的10倍。
陳教授稱,巨蚊遍布世界各地,國內較為少見。其幼虫主要孳生在樹洞、竹筒及缸罐等容器積水中。它對吸血並不感冒,隻喜歡捕捉其他小蚊子吃。到了成年,成蚊白日飛翔,以花蜜為生。“它飛起來的時候,聲音轟隆隆的,像空中玩具飛機開過。”
由於採回來的巨蚊標志有限,隻有10來隻,所以拍照時,工作人員總是小心翼翼,擔心一陣風吹來,標本會少胳膊缺腿。因巨蚊喜歡吃小蚊子,不喜歡咬人,自然成了以蚊滅蚊的好幫手。
蚊子的最愛
泡菜壇子邊
最易長蚊子
陳教授說,在重慶主城,最常見的蚊子是致倦庫蚊,大約佔主城室內蚊虫的80%-90%。致倦庫蚊主要在輕度污染的水體中繁殖。重慶人家裡的泡菜壇子的壇檐水,是這種蚊子最愛繁殖的地方之一。
隻有母蚊子
才愛吸人血
雄性蚊子吃素,隻有雌性蚊子才咬人。陳教授稱,雄蚊以植物花蜜和果子、莖、葉裡液汁為食。雌蚊雖然偶爾也吃素,但一旦和雄蚊婚配后,非吸血不可———它隻有吸血后,才能使卵巢發育。所以,叮人吸血的只是雌蚊子。
蚊子性別怎麼區分?陳教授說,嘴巴有兩個角,像把刷子的是雄蚊子,如果嘴巴處隻有尖尖的吸血針,那是雌蚊子。
以下六種人
蚊子最愛咬
汗腺發達體溫較高。喜歡流汗的人,血液中酸性增強,排出汗液使得體表乳酸值較高,對蚊子產生吸引力。蚊子觸角裡有個受熱體,它對溫度十分敏感,隻要有一點溫差變化,便能立即察覺得到。
勞累或呼吸頻率較快。人在從事運動或體力勞動后呼吸會加快,呼出的二氧化碳相對較多,會在頭上形成一股潮濕溫暖的氣流,蚊子會聞味而至。
喜歡穿深色衣服。蚊子晝伏夜出,主要是因其有趨暗習性。如果穿深色衣服,蚊子會向著更暗的地方追逐。黑色是蚊子首選對象,其次是藍、紅、綠等,蚊子不愛叮白色。
新陳代謝快。因此小孩易遭蚊叮,老人正相反。
化過妝。大多數化妝品都含有硬脂酸,所以化妝的人比不化妝的更受蚊子青睞。
飲酒。人們在飲酒、吃牛羊肉或服用降壓藥后,也會變得易受蚊子的叮咬。
實驗室養蚊子啥用
實驗室花如此大的成本養蚊子,究竟有何目的?
陳斌教授介紹,他們養蚊子的主要目的就是搞科學研究,研制殺虫劑,以及掌握控制蚊虫的新手段。
陳教授說,他們目前正在開展蚊虫種群殺虫劑抗性基因組學研究,探究為何蚊虫難以消滅,他們哪些基因發生了變異,產生了哪些抗藥性,為今后研制開發新的殺虫劑提供依據。同時,還在研究蚊虫的生物多樣性,為蚊虫種類的鑒定和控制措施提供技術支持。
讀者居家如何防蚊
陳斌教授建議,日常生活中,最好的防蚊措施是挂蚊帳和紗窗。目前,蚊香和滅蚊片等也是防止蚊虫的主要控制措施,它們的主要成分是擬除虫菊酯。這類殺虫劑對人類低毒,對蚊虫高效。當然,這類產品不排除會添加一些對人體較有毒性的化學成分,有孩子的家庭,最好少用。
陳斌稱,生長在渝東北等地的青蒿,大量燃燒后能起到很好驅蚊的效果,但這隻適合大范圍、對樓房四周進行驅蚊。放在房內的香樟樹、熏衣草、萬壽菊、梧桐等植物,隻有少許驅蚊功效,作用不是很大。
陳斌稱,蚊子在尋找目標時,主要通過觸角捕捉人體排出的二氧化碳、熱量。汗多體熱、胖子、呼吸沉重的人更容易被蚊子叮咬。常化妝的人比不化妝的人,更受蚊子青睞。他建議,大家在運動后最好及時沖洗或擦去汗液以防蚊虫叮咬,化妝女性回家后最好早早卸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