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目前我們玉米種子的品質比不上美國和加拿大等西方國家,但從習主席‘繃緊糧食安全這根弦,牢牢把飯碗端在自己手中’的精神來看,張掖的玉米制種業在保障中國糧食安全戰略上,有著十分重要的地位。”張掖市農業部門相關負責人在接受人民網記者採訪時指出,張掖是全國第一個通過出台文件明確禁止轉基因作物種植的地級市。2013年下半年,在轉基因食品安全性存在廣泛爭議的情況下,張掖市委、市政府出台《關於建設農產品安全大市的意見》,明確禁止轉基因種子的繁育、銷售和使用。
文件強調:“要堅持以綠色發展為導向,以增加農民收入為核心,秉持‘立於生態、興於經濟、成於家園’的理念,積極探索生產綠色有機農產品與提高農民收入相生相伴的增收體系。嚴格落實生產綠色有機農產品‘禁用清單’,嚴禁任何企業和個人在張掖落地從事繁育、銷售和使用轉基因種子的經營活動,嚴禁使用違禁肥料和農藥,嚴禁使用違禁飼料、獸藥和添加劑,嚴禁使用違禁食品添加劑,嚴禁超標准使用農業投入品。通過落實‘一嚴格、五禁止’措施,努力建設以綠色有機為標志的農產品安全大市。”
“之所以出台這樣的政策,其實還是從糧食安全的角度出發。”該官員說,“雖然目前轉基因農作物是否有危害仍無定論,但可以明確的是,轉基因的核心技術掌握在美國等西方國家手中,從糧食安全的戰略高度來看,張掖的玉米制種業應該快速發展,牢牢的將‘飯碗’端在我們手裡。”
玉米制種業給張掖帶來的另外一個福利,就是極大的節約了寶貴的水資源。
眾所周知,在大西北,最寶貴的就是水資源。地處黑河中游的張掖市佔據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灌溉農業發達,土地肥沃,物阜糧豐,2000年以前,集中了黑河流域91%的人口,83%的國民經濟用水量和76%的國民經濟耗水量。
然而,農業巨大的用水量也讓黑河顯得不堪重負,尤其是2000年國務院為了恢復黑河下游內蒙古額濟納旗的生態系統,實施黑河省際調水工程后,張掖每年向下游分水達到黑河來水量的60%,這讓張掖的水資源更是顯得捉襟見肘。
隨著張掖制種業的加快發展,玉米制種與過去種植小麥玉米帶田相比,每畝少灌水2—3次,節水近50%,100萬畝玉米制種,每畝節水按250立方米計算,每年可節水約2.5億立方米,相當於新增50萬畝大田玉米的保灌面積,如果加上部分基地配套滴灌設施,還可進一步節水40%,節水效果更為可觀。多年實踐表明,張掖玉米制種業是張掖節水農業和種植業結構調整的首選產業,對中游節水型社會建設、下游生態系統恢復和保障國家西部生態安全屏障都具有極其重要的戰略意義。
張掖,這座絲路上的歷史文化古城,正以新的姿態煥發新的生機。
上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