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不是時間的簡單累積,它總以重大事件作出標注。2014年,APEC北京會議,又將以怎樣的印記標注在亞太乃至世界經濟發展史上?
此時,國際金融危機爆發已有六年,世界經濟在曲折與反復中尋求著復蘇之道﹔此時,中國經濟從高速增長步入中高速增長的“新常態”,世界經濟面臨擺脫低迷的重大課題。
專家們形象地說,中國經濟處於“換擋期”,世界經濟正在進入 “挂擋期”。APEC北京會議就是在“兩期”碰頭之時召開的。
中國經濟將為亞太乃至世界經濟作出怎樣的貢獻?亞太乃至世界又能在合作中獲取怎樣的機遇?
全世界都在傾聽APEC北京會議的回答。
“新常態”呼喚亞太發展“新思維”
APEC北京會議,身為東道主的中國,成為與會者矚目的最大焦點。
世界經濟總量排名第二,世界貨物貿易第一大國,全球經濟增長貢獻率位居第一。在亞太乃至世界經濟緩慢復蘇背景下,中國經濟走勢受到空前關注。
今年以來,中國經濟以7.4%速度增長,一些唱空中國經濟的聲音不時出現。也許,國際社會更加習慣於中國保持了30多年9%以上的經濟高增速。
“當前,中國正處於增長速度換擋期、結構調整陣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疊加’的復雜局面。換擋降速、提質增效,這正是中國經濟的新常態。中國要適應,世界也要適應。”中國現代國際關系研究院研究員陳鳳英說。
“新常態”下,世界應以怎樣的新眼光看待中國?
事實上,中國經濟增速有所趨緩既有壓力所在,又是主動所為。不爭一時之快,不圖短期之利。中國實現到2020年國內生產總值和城鄉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的目標,7%的增速足夠。況且,7.4%在世界范圍內也是一個很高的速度。
“更重要的是,一個與過去30年大不相同的經濟增長結構開始浮出水面:逐步轉向以消費、服務業為主,更多地依靠內需,更多地從要素效率提升獲取動力。”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劉世錦說。
“中國經濟增速放緩,正是為了中長期可持續發展進行的一次深入調整。”世界銀行常務副行長英卓華這樣評價。
對於中國經濟增速放緩是否會影響就業的問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駐華首席代表席睿德說,調查發現,盡管中國經濟放緩,但勞動力市場仍表現良好。今年前三季度,中國城鎮新增就業人數1082萬,提前完成了全年1000萬的就業目標。
“世界應當懂得和一個經濟增速低於以往的中國相處。”近日法國《世界報》的這番言論,比較客觀。
“新常態”下,中國對世界經濟意味著什麼?
作為亞太地區的經濟大國,中國經濟維持穩定與增長,就是對地區經濟的重要貢獻。增速雖然下調,中國經濟對世界的貢獻不減反升。據IMF測算,2014年,中國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27.8%,對亞洲經濟增長的貢獻率超過50%。
美國商務部副部長斯特凡·塞利格認為,中國經濟向內需驅動的轉變將給美國企業對中國出口創造更多商機,美國政府對中美貿易前景持樂觀態度。
即將開幕的APEC工商領導人峰會,上千名商界精英參加,吸引他們的是中國市場機會。
一組數據表明了中國與世界共創價值、分享利益的成果:
到2014年底,中國海外投資預計將達到1200億美元,首次超過吸引外資的數量。預測顯示,今后5年,中國進口商品累計將超過10萬億美元,對外投資累計將超過5000億美元,出境旅游累計將超過5億人次。
“新常態”下的中國經濟,帶給亞太乃至全世界更多更好發展機遇。
中國經濟進行調整之時,擁有全球40%人口、GDP佔全球57%、貿易額佔全球46%的亞太地區,也面臨著轉變傳統增長模式的“新常態”。然而,這種調整並不容易。
國際金融危機發生前6年,APEC成員總體經濟增長率為4.7%,而危機后6年來這一數據已滑落至3.4%﹔成員間發展並不平衡,年人均GDP少則一兩千美元,最多的澳大利亞已達6萬多美元,相差數十倍,各成員發展訴求多元。
APEC北京會議召開之前,一些有識之士已發出這樣的聲音:“新常態”下,亞太各經濟體要用新思維來促進區域融合發展,打破壁壘減少摩擦,實現亞太大家庭的共同繁榮。相信,這會成為APEC北京會議上的強音。
去年以來,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相繼提出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以及籌建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等一系列重大對外合作構想,首要合作伙伴就是亞太各國,首要的受益對象也是亞太各國。
10月24日,21個亞投行首批意向創始成員簽署《籌建亞投行備忘錄》。從提出倡議,到啟動籌建,短短一年間亞投行之所以能快速推進,就是因為切中當前亞太區域經濟發展需求,有助於筑牢亞洲增長基礎,為亞太和世界的持久繁榮與發展注入新的動力。
合作與發展是亞太地區的時代潮流。亞太地區經濟正在困難中尋求突破。此次APEC會議將主題確定為“共建面向未來的亞太伙伴關系”,更顯意味深長。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