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供暖季:回顧北京燃煤取暖的歷史
停靠在胡同的運煤車。
我家在上世紀50年代仍使用火炕,火炕三面連著牆壁,白天放個小炕桌可在上面做功課、吃飯和取暖,晚上一家人擠著在上面睡覺。當時用煤炭點燃一個能推拉帶?轆的小地爐,將其推進炕的爐道裡,不一會兒工夫整個炕及屋子就暖和了。直到1958年大煉鋼鐵時,街道筑土煉鋼爐用磚才無奈拆除。
立冬之后,天氣漸冷,11月15日起,北京正式開始供暖,坐在有暖氣的樓房裡,我不禁回憶起六十多年前舊京老百姓家過冬的情景。
“雪紙新糊斗室寬,映窗雲母月團來。地爐土炕重修葺,從此家家准備寒。”這首《都門雜詠》的詩描寫了舊時京城冬日民俗景象。老北京立冬前,四合院大雜院裡以及農家的百姓為准備度冬寒,要提前將平房窗戶上的紗布紙卷窗拆掉,重新糊上新的窗戶紙﹔屋門挂好棉帘子,並將取暖用的火炕進行整修。那時候農家及城區裡的百姓家都盤有火炕。如需整修時,先要翻看皇歷選個可動土木的吉日動手拆除並重新修葺盤好,燒火炕多使用的是柴火或煤炭。
上一頁 | 下一頁 |
(責編:孫陽、夏曉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