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財經

供暖季:回顧北京燃煤取暖的歷史【7】

2014年11月21日08:30    來源:中國青年網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供暖季:回顧北京燃煤取暖的歷史

  運煤工人。

  老北京人過去居住在平房裡,日常燒水做飯以及冬季取暖都離不開火爐。在沒使用帶煙筒的兩用爐前,百姓家裡大多使用的是用黑白鐵制成的煤球爐。與火爐有關的很多用具,如拔火筒兒、火圈兒,烘籠兒、支鍋瓦兒、炙爐兒、水汆兒等老物件現在很難看到了,這些老物件是一張張老北京的歷史名片。

  拔火筒兒也叫拔火罐兒,是與火爐相配用黑白鐵制成的約一尺多長像個喇叭筒似的細長用具。當火爐用木柴點著添滿煤球后,在爐口必須用拔火筒導煙並加快火著的速度。待煤球燃著出現火苗時,即可將火爐搬進屋內。

  火圈兒也是火爐上的用具,一般老百姓家都是利用已破漏的搪瓷臉盆,將盆底兒剪掉變成火圈兒。將此火圈兒扣在爐火上,蒸窩頭蒸饅頭米飯時,火圈兒可將火苗攏往鍋底使飯菜熟得快。老北京人還常將紅薯或窩頭饅頭塊兒放在火圈內側四周烘烤。孩子們放學回家餓了,拿起一塊烤酥了的窩頭,抹上些臭豆腐一吃,那就是當年的美食呢。

  烘籠兒,在五六十年前“烘籠兒”可是老北京人居家不能少的生活用具。烘籠兒是用竹篾子或粗細鐵絲兒編織成的,形狀像個橢圓形的筐,高約近兩尺,上呈拱形,其經緯線編織成像燈籠似的一個個八角形的空洞口,烘籠倒扣在爐口上,下面的大圓形筐口周徑要略小於火爐盤。冬季寒冷,洗的濕衣服晾在院子裡不易干,還常凍上冰碴兒,所以老北京家家都使用烘籠兒烘烤。家中嬰兒的尿布、棉褥子、小棉褲洗完后,都放在烘籠上烘烤。烘籠兒舊時在花市大街竹柳山貨等商鋪,以及各集市上均可買到。

上一頁下一頁
(責編:孫陽、夏曉倫)

相關專題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使用其他賬號登錄: 新浪微博帳號登錄 QQ帳號登錄 人人帳號登錄 百度帳號登錄 豆瓣帳號登錄 天涯帳號登錄 淘寶帳號登錄 MSN帳號登錄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圖說財經|人民電視

  • 盜墓影視劇或遭禁播盜墓影視劇或遭禁播
  • 廣州車展美女車模扎堆亮相廣州車展美女車模扎堆亮相
  • 揭秘車模鮮為人知的一天揭秘車模鮮為人知的一天
  • 股市熊猛 小散自娛自樂

股市熊猛 小散自娛自樂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