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財經

7%短期內破不得

2014年12月12日02:37    來源:中國証券網-上海証券報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7%短期內破不得

  ——訪國家發改委宏觀經濟研究院副院長陳東琪

  ■2015年,經濟增長7%是宏觀經濟的政策底。這個底是有彈性的,不是硬底。但短期不能破,不能演變為破位下行趨勢。守住7%的底線,就會守住人們對於中國經濟的相對樂觀預期。

  ■明年的財政、貨幣政策不會全面擴張,只是適當鬆一點,以滿足短期穩增長和長期可持續發展之需要。目前經濟增速下行壓力未解,通縮風險增加,穩就業面臨挑戰,金融風險上升,四大目標指向均要求央行貨幣政策穩健偏鬆,今年11月降息是一個信號。明年,貨幣政策操作向上彈性還是有空間的。當然,措施操作上不能隻顧總量目標,更要考慮金融制度創新,推進金融改革深化,加快利率、匯率市場化。從財政政策看,2015年財政政策應繼續“積極”,明年可適當上調赤字率。

  ■經濟增長方式從“褐色”轉到“綠色”,是從傳統大國到現代強國的必由之路,我們選擇這條科學發展道路,寧肯速度慢一點,但求質量好一些,留給后代的發展空間就大一些。用這種綠色眼光來看待GDP增長7%,就不會那麼焦慮和恐懼,而會更坦然務實。

  ☉記者 盧曉平

  火熱的資本市場成為各方關注的焦點,但宏觀經濟數據不好看是不爭的事實。作為經濟的晴雨表,股市走出了與實體經濟不相吻合的態勢,是市場嗅覺更靈敏,還是我們對於經濟形勢的判斷有偏差?對此,上証報記者日前專訪了國家發改委宏觀經濟研究院副院長陳東琪,請其答疑解惑。

  信心比黃金還珍貴

  上海証券報:明年宏觀經濟的底在哪裡?

  陳東琪:2015年,經濟增長7%是宏觀經濟的政策底。這個底是有彈性的,不是硬底。但短期不能破,不能演變為破位下行趨勢。

  首先,GDP增長政策主要兼顧發展和就業兩大目標。從發展來看,未來幾年即便每年GDP增速保持在6.5%左右,也足以完成2020年GDP比2010年翻一番的目標。從就業來看,2014年7.3%左右GDP增速,前三季度的新增就業就達到了1082萬人。目前單位GDP增速對應的就業人口接近200萬人,意味著5%以上的GDP增速就足以完成每年1000萬人的就業目標。

  目前我國經濟增長在合理區間內下行,不會引發系統性風險。但是,如果很快破位下行,甚至緩慢下行演變為快速滑坡,那麼風險就較大,經濟可能失控。

  其次,政府對經濟下行中的系統性風險心中有數,並已經和正在採取措施逐步化解系統性風險。如今年下半年加大了公共工程項目投資力度、11月的非對稱性降息等,就是政府主動作為,既著力穩增長,又著力防風險。

  當然,現實中通縮的風險壓力加大。從11月數據看,經濟依然疲弱,PMI從50.3降到50,創9個月新低,這是近年來少有的,說明制造業景氣度再次降低。PPI連續30多個月為負,其外部原因是國際能源資源供大於求,價格大幅走低,近期國際油價暴跌,鋼鐵、銅鋁等大宗商品價格跟隨大跌,這種傳遞效應加劇了我國通縮的風險。但是,主要原因還是國內有效需求不足,特別是投資品需求收縮。

  應該看到,從目前的結構性通縮演變為全面通縮,需要一個較長過程。但我們對可能出現的全面通縮要早做防范,防止全面通縮對經濟造成持續性影響,形成系統性風險。事實上,今年以來政府在政策操作中已經採取了行動。

  第三,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中國的東西部和城鄉間的差距、逐步崛起的大國消費市場以及充裕的勞動力市場等要素,配之於目前的適度調整,加上此前改革開放30多年的積累,我們對中國經濟增長前景還是有信心的,預期謹慎樂觀。

  從市場看,預期是一個很奇特的心理現象,買漲不買跌是普遍現象。如果政府工作心態積極,守住7%的底線,就會守住人們對於中國經濟的相對樂觀預期。現在還是要講一句話:信心比黃金還珍貴!

  明年經濟維穩的幾個有利抓手

  上海証券報:明年經濟維穩還有哪些看點?

  陳東琪:從國內發展空間、增長潛力、回旋余地、新增動力、政策操作等來看,7%要破且形成破位下行趨勢也難。當然,從預防方面要有幾個抓手。

  首先,內需還是重要的抓手。今年經濟下滑,投資是主要拖累。前三季度投資增速從去年的20%降至16%,其中房地產投資增速從20%降至12%,制造業投資增速從20%左右降至14%,僅基建投資增速穩定在21%左右,對穩增長做出了重要貢獻。

  明年,PPI由負轉正較難,制造業投資仍需去產能。因而,有利於長期發展的基建投資仍將是穩增長的主要抓手,仍有望保持在20%左右高增速。

  相比外需,2014年內需仍屬低迷,外需對經濟貢獻較大。從前三季度來看,出口貢獻GDP增速約為0.7%,比2013年的-0.3%增加約1%。世貿組織9月份預測2014年全球貿易增速為3.1%,遠高於2013年的2.1%,而2015年有望繼續回升至4%。明年,外需對我國經濟增長的貢獻還會較高。

  從總量上看,我國出口總額佔全球出口的比重已經達到12%,與日本、德國等的歷史峰值相當,未來繼續擴張面臨約束。因而,未來我國出口增速或與全球貿易增速接軌。統計顯示,過去10年、20年、30年的全球貿易平均增速均在8%左右,這也意味著未來我國出口增速的穩態值或也在其附近。

  其次,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仍有運作空間。

  貨幣政策上,央行目標很明確,著力於穩定增長、溫和通脹、充分就業和防控金融風險四大目標。目前經濟增速下行壓力未解,通縮風險增加,穩就業面臨挑戰,金融風險上升,四大目標指向均要求央行貨幣政策穩健偏鬆,11月降息是一個信號。明年,貨幣政策操作向上彈性還是有空間的。當然,措施操作上不能隻顧總量目標,更要考慮金融制度創新,推進金融改革深化,加快利率、匯率市場化。

  從財政政策看,2015年財政政策應繼續“積極”,明年可適當上調赤字率,比今年擴大0.3個百分點左右,離警戒線控制在0.5個百分點左右,不會帶來財政危機的風險。

  今年,可完成鐵路投資8000億元、投產新線裡程7000公裡的目標任務,其他公共投資規模也有所擴大。明年,除繼續推進一批國家干線鐵路建設項目外,重大網絡工程、健康養老服務、生態環保、清潔能源、糧食水利、交通、油氣及礦產資源保障工程等七項重大工程也可進一步推進。重大工程項目投資都需要資金跟上,財政政策不“積極”,不適當寬鬆,這些工程項目就落實不了。

  當然,明年的財政、貨幣政策不會全面擴張,只是適當鬆一點,以滿足短期穩增長和長期可持續發展之需要。這種“微鬆”,一方面可能促使人民幣有一定的貶值,這會改善明年的貿易條件,有利於實現穩出口目標﹔另一方面,人民幣匯率短期下降,會增加資本流出壓力。對此,我們的貨幣政策措施操作要掌握好度。

  第三,國際環境趨暖。美國9月GDP修正后的增速為3.9%,比預估的3.5%高出了0.4個百分點。歐元區經濟雖然復蘇緩慢,但金融政策進一步放鬆,歐元貶值會使經濟向好的方向發展。亞太地區經濟分化明顯,新興經濟體經濟維持穩定增長。從最近亞太地區公布數據看,日本、韓國經濟數據黯淡,而印度、新加坡經濟保持穩定增長。這些變化,為明年中國經濟營造了相對較好的外部環境。

  第四,明年的改革力度會加大。

  通過今年的簡政放權,盤活了社會資源,釋放了政策紅利。預期明年類似促進公平類改革政策將加速推出,包括財稅政策、國企改革等。

  十八屆四中全會提出,在黨的領導下,堅持人民主體地位,維護公平正義,促進共同富裕。而為保障公民人身權、財產權、基本政治權利等各項權利不受侵犯,還要加快完善體現權利公平、機會公平、規則公平的法律制度。這意味著十八屆四中全會后,將會有更多的維護公平類政策出台。

  這些政策包括理順中央和地方政府之間的關系,奠定轉型根基。行政改革的重點是簡政放權、轉變職能,從管理型政府向服務型政府轉變。而國企改革則著力於還原國企和民企的公平競爭地位,提高兩者的經營效率等等。

  同時,還要促進要素的公平交易,包括人力和資本,后者可以分為資源、土地和資金等三大類。其中,人力要素的公平交易對應戶籍改革、資源要素公平交易對應資源品價格改革、土地公平交易對應土地改革,資金公平交易對應金融改革,包括利率匯率市場化及資本項目開放。

  另外,尤其要關注政府收入分配改革,這涉及面較廣,影響力大。其中包括中央部分財權的下放,地方舉債權的實施等。企業收入分配改革包括營改增,個人包括事業單位分類改革,公職人員工資增長機制創新等。

  用綠色GDP的眼光看待7%

  上海証券報:明年是“十二五”計劃最后一年,在經濟新常態下,機遇和挑戰並存,您如何看待未來的經濟發展道路?

  陳東琪:的確,明年是“十二五”最后一年,2016年是“十三五”開局之年。我們正處於新常態下的平滑運行過程中。通過我們的努力,會真正開啟綠色經濟可持續發展的新篇章。

  首先,中國政府早就從戰略上進行了歷史性大布局,為后續中國經濟以及在全球發展戰略中的地位奠定了堅實基礎。

  如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是新時期國家對外全面開放的重要抓手。一年前,習近平總書記提出構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簡稱為“一帶一路”的戰略構想。推進一年來,取得了可喜進展。

  這一跨越時空的宏偉構想,被譽為是一個高瞻遠矚的戰略構想、一條和平發展的共贏之路、一項腳踏實地的偉大事業。一旦“一帶一路”理念變成現實,將構建起世界跨度最長、最具發展潛力的經濟走廊。它涵蓋44億人口,GDP規模達到21萬億美元,分別佔世界的63%和29%。該區域是世界經濟最具活力的地區,沿途多為新興市場與發展中國家,多數國家后發優勢強勁,發展空間大,處於上升期。我國與該地區經貿合作密切,佔我國外貿的1/4強,近10年貿易年均增長達到19%。

  一年來,在我國與沿途國家的共同努力下,“一帶一路”正由構想變為現實,合作取得了長足進展。尤其在交通基本建設、貿易與投資、能源與資源、金融安全、雙邊與區域合作等領域,都取得了明顯進展。

  其次,中國經濟總量快速擴張期已近尾聲。

  經濟自身有其中長期的發展規律,經過30多年的超常規高速增長之后,中國經濟必然需要另一個時期來進行調整,以回到常規的增長軌道上來。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濟常年保持了接近兩位數的年均增長。然而,在取得驚人成就的同時,也留下了諸多后患,使得高增長模式已難以為繼。

  當前環境壓力已經接近臨界狀況,未來需要在生態環境不斷改善中獲得發展空間,這必然會對發展速度構成束縛。

  以環境資源為代價的重化工業發展已難以為繼,北京的霧霾就是一個案例。有誰還願意再用生命和子孫為代價,再創數字GDP呢?

  “十三五”期間,60歲以上的老年人口數量會快速增長,而15∼60歲人口的佔比將會下降,這意味著我國正由年輕人口時代向中老年人口時代轉變。由人口年輕化推動的高速增長,在轉向人口老齡化時代后會放慢。

  從產業角度看,工業化初期數量型、鋪攤子式的工業化模式基本結束,特別是東南沿海地區轉型力度較大,正在從工業化向后工業化時代邁進,工業佔比在下降,服務業佔比在提升。

  同時,城市化速度放慢。上世紀90年代中期到2015年這20年,是中國城市化速度最快的時期。當時的城市化率不到30%,而明年至少會到55%。20年增加了25個百分點,每年平均增加1.25個百分點。但超過這個階段之后,市民佔比增加,農民佔比下降,農民主體型社會開始向市民主體型社會轉變。

  第三,中國經濟結構調整和轉型正在發生深刻變化,從外在的壓力正逐步轉化為內在動力。轉型不是要我做,而是要主動為。種種跡象表明,轉型已經上軌。

  眾所周知,產業發展失衡和部分產能過剩已引發各界高度關注。產業結構如何實現轉型升級,已成為中國經濟能否順利找到新動力的關鍵。2013年我國第三產業的總量和GDP佔比均超過第二產業。今年以來,第三產業增加值佔GDP的比重持續增加。這表明服務業加快發展的態勢正在形成,服務業主導的格局已具雛形。

  當然,這種轉型也得益於政府營造良好發展環境。在較長一段時間內,產業結構調整始終是政策聚焦的重點。今年,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就多次在公開場合強調要加快發展生產性服務業。7月2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要求,把改革放在重中之重位置,“堅持問題導向”,加快推進改革,激發市場內在動力和活力。要增加簡政放權的含金量,加緊深化投資體制改革,盡快放開自然壟斷行業的競爭性業務,加快服務業有序開放,放寬制造業准入限制。

  近日,國務院印發《關於加快發展生產性服務業促進產業結構調整升級的指導意見》,首次對生產性服務業發展做出全面部署,提出了引導市場主體行為的發展導向,明確了政府創造良好環境的工作重點。

  第四,中國未來會將共同富裕作為主要出發點。

  最早在黨的十五大、十六大時,所提出的2020年發展目標均是國民生產總值,亦即GNP口徑。當時提出21世紀第一個10年要實現國民生產總值比2000年翻一番,到2020年,國民生產總值力爭比2000年翻兩番。

  到了黨的十七大、十八大,所提出的2020年發展目標換成了國內生產總值,亦即GDP口徑。十七大提出,實現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到2020年比2000年翻兩番。十八大提出,實現國內生產總值和城鄉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

  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指出,未來要促進共同富裕。以此為目標和出發點,我國經濟的未來發展就要更多考慮減少成本和代價,更多考慮增長的質量和效益,要樹立全面提升經濟發展質量的理念,要在理念轉變推動下,加快推進現實經濟的轉型升級,加快從世界角度謀劃中國的發展,在有效開放國內市場基礎上,豐富“走出去”的內容。

  相信未來會有大量中國企業大舉投資亞非拉等地的基礎設施,支持我國相對先進的過剩產能走出去。實際上,這也是我國經濟轉型的最佳選擇之一,是支持世界其他國家經濟發展的重要路徑。

  第五,用綠色GDP的眼光看待7%。

  所謂綠色GDP,指用以衡量各國扣除自然資產損失后新創造的真實國民財富的總量核算指標。簡單地講,就是從現行統計的GDP中,扣除由於環境污染、自然資源退化、教育低下、人口數量失控、管理不善等因素引起的經濟損失成本,從而得出真實的國民財富總量。

  我國前35年經濟快速增長,是以大量消耗資源、破壞環境為代價,今后35年不能再走這條“褐色增長”之路,而不得不走“綠色增長”之路。這條路是節約、低碳的,其基礎是創新和技術進步,是人力資本和知識,是質量和效益!相比而言,“褐色增長”消耗多,代價大,速度快﹔而“綠色增長”消耗少,代價小,速度慢。經濟增長方式從“褐色”轉到“綠色”,是從傳統大國到現代強國的必由之路,我們選擇這條科學發展道路,寧肯速度慢一點,但求質量好一些,留給后代的發展空間就大一些。

  用這種綠色眼光來看待GDP增長7%,就不會那麼焦慮和恐懼,而會更坦然務實。

(責編:值班編輯、孫源)

相關專題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使用其他賬號登錄: 新浪微博帳號登錄 QQ帳號登錄 人人帳號登錄 百度帳號登錄 豆瓣帳號登錄 天涯帳號登錄 淘寶帳號登錄 MSN帳號登錄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圖說財經|人民電視

  • 盜墓影視劇或遭禁播盜墓影視劇或遭禁播
  • 廣州車展美女車模扎堆亮相廣州車展美女車模扎堆亮相
  • 揭秘車模鮮為人知的一天揭秘車模鮮為人知的一天
  • 股市熊猛 小散自娛自樂

股市熊猛 小散自娛自樂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