匯豐未予評論 但重申中國市場策略不變
在決定與中國平安結束10年“戀情”之后,匯豐會拋售手中持有的哪一個中資金融企業股權?這次卷入傳言的是中國第二大城商行——上海銀行。匯豐目前未對此消息發表評論。
本報訊(記者 劉新宇)昨日有消息稱,包括出售平安和上海銀行股權事宜,匯豐都與相關方接近達成最終協議,上海銀行的買家將會是聯合體,交易金額將超過50億元。匯豐拒絕就此消息發表評論,但就強調匯豐中國策略沒有改變。
“這主要還是匯豐自身策略調整導致的。”一位廣州本地券商的分析師對記者分析指出,中國的金融企業已是匯豐全球收縮中的最后一波減持對象,“這反映出與其他國家相比,中資金融企業的狀況在匯豐看來還是相當較好的,只是迫於無奈”。
匯豐於去年公布將在全球裁員3萬人,從而節省35億美元的成本。匯豐總裁歐智華在今年中報發布會上表示,從其時起至2013年,匯豐還將繼續裁員2.5萬人。
除了裁員,匯豐還將業務進行大規模削減。公開資料顯示,2011年7月31日,匯豐以10億美元向美國尼亞加拉第一金融集團出售旗下位於紐約州的195家主營零售業務的支行,並關閉另外13家支行。 2011年8月,匯豐將其在美國的信用卡及零售商戶業務出售給Capital One Financial Corporation,作價327億美元。
粗略統計,今年以來,匯豐控股已剝離或關閉逾40項資產。上述資產基本集中在歐美地區,匯豐高層也多次在公開場合表達出堅定“看多”中國市場的態度。
不過這種情況近期發生了變化。本月20日,匯豐發布公告稱有潛在客戶詢問股權事宜,而平安亦表示將密切關注相關進展事宜,匯豐拋售平安H股被正式擺上議程。作為掌握著15.6%平安股權的匯豐,此次撤離,坊間議論紛紛。
更令外界關注的是,除了平安,匯豐在內地的投資還有交通銀行、上海銀行、北京匯豐保險以及匯豐晉信基金,這些企業會否成為匯豐下一個“瘦身”的目標?
分析師觀點
中資銀行股基本面暫無大礙
業界開始浮現這種擔憂,在拋售平安消息傳出之后,市場又開始關注匯豐是否會拋售交通銀行。
雖然匯豐否認了出售交行的傳言,在給本報記者的回復中強調了“我們將繼續與長期的戰略伙伴交行保持合作,包括協助交行的客戶‘走出去’和我們的海外客戶進入中國市場”,但外界猜測匯豐“看多”中國的策略是否已經發生調整。
最新的例証是,除交通銀行外,上海銀行亦被卷入拋售傳聞。消息言之鑿鑿地表示此次交易“上海銀行的買家將會是聯合體,除了早有意向的上海銀行股東中國建銀投資有限責任公司(下稱建銀投資)以外,還有可能引入外資PE。該交易金額超過50億元”。
匯豐方面僅表示“不予評論”,並未給出否認的態度,消息似乎並非空穴來風。消息稱,涉及中國的股權出售將使匯豐按照《巴塞爾協議III》計算的核心一級資本比率超過10%,解決匯豐的后顧之憂。而匯豐所持的上海銀行股份賬面價值幾乎翻了10倍。
外界說法頗多,匯豐亞太區新聞發言人利尚智則對本報記者強調,匯豐的中國策略沒有改變。匯豐將繼續投入並拓展在內地的業務和運營,包括增設新的服務網點和拓展位於廣州的后台環球營運中心。
銀行証券分析師董思毅認為,中資金融企業尤其是銀行股基本面沒有發生大的變化,除非中國經濟出現大幅度滑坡,銀行壞賬比例大幅增加,不然中資銀行的業績仍被看好。
新聞背景
中資銀行股遭減持
雖然中資銀行股的基本面沒有發生大的改變,但近期國際投資機構卻在香港市場頻繁減持中資銀行。
境外投資者的減持行為被堅定“看多”銀行股的史玉柱炮轟,他高唱銀行基本面無礙。史玉柱還將國際投行聯手做空流程公之於眾。
與境外機構減持形成鮮明反差的是,匯金頻繁出手增持銀行股穩定市場信心。10月11日,中央匯金公告增持四大行,動用資金約2億元。最新的消息稱,QFII尤其是新獲批的QFII正在堅定地抄底銀行股,已持續一個“零折價”買入銀行股。
新聞鏈接
恆生銀行:暫無售興業股份計劃
本報訊 (記者李震)匯豐控股出售中國平安股份后又傳言將出售上海銀行股權,引起市場廣泛關注。在《巴塞爾協議Ⅲ》的壓力下,商業銀行必須上調資本金比率,以加強抵御金融風險的能力。恆生銀行作為興業銀行的第二大股東,是否會向匯豐“學習”?
昨日,恆生中國副董事長兼行長關燕萍回應稱,“恆生與興業銀行的合作很愉快,合作的空間很多,暫時沒有任何出售興業股份的計劃。恆生作為一家穩健的香港銀行,《巴塞爾協議Ⅲ》的核心資本充足率和資本充足率的要求是能滿足的。”
在今年外圍環境不明朗、國內也有一些壓力的情況下,關燕萍稱恆生中國三季報依然表現不錯。“一是從收入的角度來講,跟去年相比,我們的收入有明顯增長,相對來說恆生各個方面都有一個平穩的增長。二是不良貸款率略微增長,但處於一個比較健康的水平,低於行業平均水平和監管水平。”
今年6月份以來,央行兩次不對稱的降息拉開利率市場化改革大幕,使得銀行淨息差收窄,銀行間競爭加劇。恆生中國常務副行長林偉中表示,市場利率化對銀行的影響是深遠的,而這也是未來銀行進行改革的大趨勢。
關燕萍認為,因為運營模式和客戶群體不一樣,中資銀行和外資銀行間的競爭不大。淨息差收窄使得銀行成本壓力凸顯,但市場裡面依然有機會。從銀行方面來看,可以通過三個方面來應對息差收窄帶來的壓力。一是增加量﹔二是在成本控制方面多下功夫,降低成本提高生產率﹔三是控制不良貸款率。
恆生銀行珠海支行昨日開業,今年以來恆生共有7家銀行網點開業,關燕萍表示,廣東未來將成為恆生重點發展方向,恆生在廣東的發展速度將高於全國平均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