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情探秘
期現聯動 機構想賺錢必動銀行股
自從2007年大牛市過后,銀行股一直被資產質量、巨額再融資等問題困擾,長達4年多時間一直沒有像樣的行情。
但自去年12月起,沉默多時的銀行板塊終於復活。去年12月至今,平安銀行上漲已近50%﹔史玉柱力挺的民生銀行上漲也達到47%。銀行股的超級復蘇也成為大盤的定海神針,引領滬指連續上攻2000點、2100點、2200點和2300點4個整數關口。
值得一提的是,從歷史經驗來看,歲末年初A股市場行情多集中在具有高送轉概念的中小市值個股,而這一次行情的龍頭竟然會由銀行股這樣的“大象”來引導,背后有何玄機呢?
銀行股估值修復還未到頭?
“銀行股近期暴漲的本質,還是在於對本身估值水平的修復”,一位銀行業分析師如此對成都商報記者表示,“前期壓制銀行股估值的因素主要有兩個:一是業績增速下滑﹔二是巨額再融資。后者對市場信心打擊尤其大。而去年年底監管部門表態鼓勵銀行資本工具創新,開發新的融資方式,不再過度依賴股權融資,從而令市場看到了銀行走出靠圈錢保持利潤增長的 死循環 的可能。這樣一來,市場就開始重新審視銀行股的價值。”
據同花順(300033)iFinD統計,去年11月30日銀行板塊的市盈率和市淨率分別為5.08倍和1.08倍,半數銀行股破淨。這一估值水平已經大大低於2008年A股1664點時的水平。
上述分析師指出,一般來說,如果一個行業中有一半公司出現“破淨”,那麼隱藏著兩重意思:第一,市場預期行業景氣度不高,公司現有資產不能帶來盈利﹔第二,現有資產還有減值壓力。因此“破淨”大軍經常出現在鋼鐵等產能嚴重過剩、盈利能力奇差的行業。但是銀行全行業整體業績正增長、股價卻依然往淨資產靠攏甚至跌破,其更多的是受到市場情緒以及資金面的影響,因為撬動銀行股上漲,和撬動一隻小盤股所需要的資金不可同日而語。
估值修復是一個很容易理解的問題。正如巴菲特始終喜歡在被低估的時候買入一樣。但另一個問題是:經歷了前期的上漲后,到底現在銀行股的估值修復已經到頭,還是尚未完成?
值得一提的是,即使是近期如平安銀行、民生銀行等已經出現大漲后,銀行股整體市盈率和市淨率也才分別提升至5.99倍和1.27倍,仍然處於歷史底部區域。
東方証券銀行業分析師金麟在其剛剛發布的研報中明確指出,即使充分考慮到中長期利率市場化和脫媒化等壓力的影響,中資銀行股的合理PB仍應不低於1.5倍,當前仍然處於明顯偏低水平。
金麟同時指出,這主要因為中資銀行“真實”淨資產普遍比賬面淨資產高出20%左右。原因有三:一是銀行自有物業增值幾乎從未有過財務上的承認﹔二是中資銀行一直進行了超額撥備﹔三是商譽扣減。因此中資銀行目前明顯低於合理估值水平,應該長期看好。
估值修復只是促進銀行股走高的一個因素,或者說一個理由。對於投資者來說,一萬個理由最終都得落實到賺錢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