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戶逃離 機構接棒
事實上,對於銀行這種巨無霸板塊,能撬動其上漲的必然不會是散戶,而是一家或多家有實力的機構投資者。而為什麼這一次銀行股偏偏在傳統年報行情階段啟動,或許與A股市場投資者結構悄然發生變化有關,越來越多的機構投資者開始主導市場行情。
根據中登公司最新披露的數據,截至上周末,A股持倉賬戶總數為5485.02萬戶,相比前一周又減少了約7.7萬戶。這已經是連續第8周出現環比下滑。換句話說,在最近兩個月的持續反彈中,持股股民數量卻在一路走低,散戶正在結隊逃離A股。
上述分析師指出,“成熟市場中,個人投資者一般多是通過共同基金等參與股票交易,很少有A股這樣龐大的散戶群。而正是因為參與主體的不同,交易策略就大不相同。A股市場一貫喜歡炒作概念,但在海外成熟市場機構投資者一般會對藍籌股進行標配。隨著A股市場成熟度提高,再加上股指期貨等衍生交易工具的推出,機構投資者要想利用股指期貨賺錢,則必然更多參與銀行等藍籌股。銀行股的活躍程度提升將是一個長期且必然的過程。”
這種情況在H股市場表現得尤為明顯。H股既有騰訊、中國平安(601318)這種巨無霸,也有一些幾分錢幾毛錢的“仙股”。每一次恆生指數大漲,基本都是金融、地產等權重股打頭陣,仙股則少有系統性機會。
如,恆生指數從去年7月27日至今年1月25日,由19165點上漲至23580點,區間漲幅高達24%。這期間拉動恆生指數上漲的主力便是藍籌股———民生H股在此期間上漲61%,農行H股上漲41%,就連香港交易所(00388)都上漲了47%,但同時,一些仙股不但沒漲,反而還有所下跌。
在A股市場,銀行股與指數的高度相關性本身就是由指數編制規則決定的。目前股指期貨的標的為滬深300指數,而截至去年11月30日,民生銀行和招商銀行(600036)在滬深300指數的權重分別高達3.32%和2.89%,排名第一和第二位。交通銀行(601328)、興業銀行權重分別為2.32%和2.23%,分列第四、第五位。浦發銀行則以1.95%排行第八。5隻銀行股合計權重佔比已經高達12.71%。也就是說,對於A股市場的機構來說,如果要影響指數,甚至利用股指期貨賺錢,那麼未來更多參與銀行股交易將是大勢所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