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簡單,那就是銀行的產出與投入的比例尚未達到銀行股東們的要求。商業世界是現實而殘酷的,隻要你不賺錢或少賺錢,那麼你就沒有存在的價值。”上述分析人士說。的確,從摩根大通此消彼長的人員配置方式就可見一斑。而高盛新任首席財務官哈維·施瓦茨更是直接給了我們答案,他說,裁減更多員工可能是銀行給股東帶來更高股本回報率的最好方式。去年,高盛的股本回報率為 10.7%,高於2011年但仍遠低於30%的歷史高點。而施瓦茨不認為高盛去年的股本回報率“能作為長期內的指南”。
裁員高潮尚未到來
在上述分析人士看來,歐美銀行業的裁員風潮仍將繼續,未來3-5年甚至更長時間內,銀行業的裁員都將是無法避免的。此前,一位德國某銀行的高管在與《國際金融報》記者交流時也曾表示,銀行都是根據自身的經營需要來制定裁員計劃的,不過可以肯定的是,2015年之前銀行業的裁員風將繼續橫掃全球,差別隻在於裁員的多少以及被裁員的部門而已。
“雖然,金融危機已經過去,但是其后續的破壞力依舊在發酵,從而注定銀行業的裁員不可能是一個短時間內的現象。”上述分析人士指出,“一方面,當前的市場仍處於緩慢復蘇過程中,因此銀行的業務發展依舊面臨頗多困難。另一方面,金融危機爆發后,金融監管改革的推進對銀行的資本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更值得一提的是,近兩年來金融監管機構對歐美銀行業進行深入調查,從而揭露出一樁又一樁的丑聞,銀行也因此付出了巨額的代價。而銀行承擔的巨額罰款的壓力自然會轉嫁,因此銀行不斷為丑聞埋單也在相當程度上促發了銀行的裁員行動。”上述分析師進而表示。僅2012年,止贖門、倫敦鯨事件、Libor操縱案、洗黑錢交易等一系列銀行丑聞事件幾乎令人應接不暇,而絕大多數歐美銀行都牽涉其中,他們為此付出的巨額罰款加起來絕對是一筆天文數字。
不少銀行的裁員舉措已經是第二輪甚至第三輪,因此再多幾輪完全是有可能的。“歐美銀行業裁員的最高潮尚未到來,因為歐美國家的金融監管改革仍處在初級階段。”上述分析人士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