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國剛:M2過百萬億不必大驚小怪--財經--人民網
人民網>>財經>>理財頻道>>銀行頻道

王國剛:M2過百萬億不必大驚小怪

2013年3月底,中國的M2達到了1036141.16億元,與2012年GDP總額之比超過1.99,遠高於美國等發達國家的不足1的水平。筆者認為,中國M2余額的上行是一個正常現象,不必大驚小怪,更無需緊張應對﹔隨著經濟增長的高位運行,M2余額還將進一步增加。
2013年05月17日07:27    來源:新華網    手機看新聞

  2013年3月底,中國的M2達到了1036141.16億元,與2012年GDP總額之比超過1.99,遠高於美國等發達國家的不足1的水平。一時間,海內外諸多議論紛至沓來。有人強調,中國貨幣超發將引致通貨膨脹、投資過熱和經濟過熱,要求運用政策機制抑制經濟增長率的上行﹔有人強調,貨幣超發將引起中國銀行業的不良資產大量發生,加大經濟和金融運行的風險﹔有人強調,貨幣超發將引致地產等資產泡沫的快速膨脹,給經濟社會帶來嚴重隱患。似乎一夜之間,M2的上行引發眾多問題。筆者認為,中國M2余額的上行是一個正常現象,不必大驚小怪,更無需緊張應對﹔隨著經濟增長的高位運行,M2余額還將進一步增加。

  M2的統計學意義

  中國的貨幣統計有三個口徑:M0為人民銀行發行的現金,M1為M0+企業等機構的活期存款,M2為M1+准貨幣(准貨幣由企業等機構的定期存款、城鄉居民儲蓄存款、財政存款及其他存款構成),由此可見,M2-M0的差額為各類存款。以2013年3月底為例,在1036141.16億元的M2中,M0為55723.6億元,剩余的980417.56億元為“各類存款”﹔其中,“住戶存款”為447512.01億元,“非金融企業存款”為362349.84億元,“機關團體存款”為138834.64億元,“財政存款”為25298.91億元,“其他存款”為24183.09億元。“存款”所以被統計為貨幣,既因為這些存款在商業銀行等金融機構的資產負表中位於“負”一方,又因為理論假定“銀行獲得的存款均可通過貸款途徑放出”。但存款並非貨幣本身。一個明顯的事實是,當人們將手中貨幣不用於購物而存入銀行時,是增加了購買力從而引致物價上漲還是抑制了物價上漲(同理,這一行為對GDP的增加是起到推進作用還是抑制作用)?一些人強調,這些存款又將被銀行貸放出去,因此,它們對物價、GDP等的影響程度依舊。但如果強調的是這些貨幣的“貸放”,那麼,該關注的指標就不是“存款”而應是“貸款”了,更不用說,以“存款”進入銀行的資金並不都以“貸款”流出銀行。2013年3月底,“各項存款”為980417.56億元,“各項貸款”僅為704884.99億元,二者差額達到275532.7億元。

  如果僅將M2看作是貨幣,減少M2的措施就如一些人強調的那樣,人民銀行應當實行緊縮的貨幣政策,抑制貨幣增量的過快增加。但由於人民銀行發行的只是M0部分的貨幣,緊縮也隻能針對這部分展開,對“各項存款”而言,人民銀行幾乎無能為力。如果要減少“各項存款”以減少M2的余額,將涉及減少誰的存款和怎麼減少?假定減少城鄉居民的儲蓄存款,有三種措施:一是降低城鄉居民的收入水平,使得他們不得不從銀行提取存款以滿足消費支出需要﹔二是停止銀行吸收城鄉居民儲蓄存款,使得居民將消費剩余資金留於手中﹔三是像塞浦路斯那樣收取存款稅。這三種措施究竟是有利於經濟社會發展還是在擾亂經濟社會秩序,有哪個措施具有可行性?如果要減少企業的存款,也有三種措施可選擇:一是減少企業的購銷活躍程度,令企業庫存增加或停產﹔二是減少給企業發放的貸款,使企業在資金嚴重緊缺的狀態下運行(這將抑制職工收入的提高)﹔三是暫停企業發股發債,抑制企業融資規模。面對2013年第一季度GDP增長率下落為7.7%、工業增加值跌到10%以下的走勢,如果企業面的運作資金進一步緊縮,2013年后幾個季度的經濟運行態勢將令人擔憂,那麼,運用這些措施收緊企業的銀根究竟是有何益處?

  M2余額不是通脹的主要成因

  一些人將近些年中國物價上漲歸因於M2余額超過了GDP,認為在貨幣超發條件下,通脹必然發生。這種認識是不符合實際情況的。首先,在中國,M2余額大於GDP是在1995年以后發生的。在此之前,M2余額均小於GDP數額,但中國依然發生過1984∼1985年、1988年、1992∼1994年三次通貨膨脹。因此,M2余額是否大於GDP不是決定通脹的主要成因。其次,本世紀以來,中國發生過2003∼2004年、2007∼2008年、2010∼2011年三次物價上行,其主要成因不在於貨幣多少,而在於某種或某幾種農產品的暫時性供不應求,它們不屬於通脹范疇。最后,由於企業並不購買消費品,所以,企業存款余額的多少不具有直接引致通脹的功能。居民儲蓄存款余額在持續增加的條件下,不具有引致通脹的貨幣條件﹔隻有在居民儲蓄存款余額淨額減少的條件下(如1984∼1985年、1988年等年份),才將引致消費品價格快速上漲。因此,真正需要關注的不是居民儲蓄存款余額的增加,而是它的突發性減少的成因和去向。

  從1中可見,在1995年之前,“M2<GDP”是一個長期存在的現象。其中,1990年M2為15293.4億元、GDP為18667.8億元,GDP大於M2的數額為3374.4億元﹔到1995年,M2增加到60750.5億元、GDP增加到60793.7億元,GDP大於M2的數額減少到43.2億元。但在這段時間內,從來就沒有人按照“M2=GDP”的思維方式提出過貨幣發行過少(或“貨幣缺發”)的問題。從1996年開始,“M2>GDP”的現象才逐步展開,二者的差額從1996年的4918.3億元快速增加到2012年底的454826.8億元(2012年底,M2為974148.80億元,GDP絕對值為519322億元)。這種現象之所以發生,最直接的成因不在於央行發行貨幣過多,而在於這一期間內的各類存款快速增加。

  存款快速增加的一個主要原因在於,城鄉居民的收入快速增加使得消費剩余資金快速增加。從2中可見,城鄉居民儲蓄存款年淨增額突破1000億元是在1989年,從1949年新中國成立算起,共花了40年時間﹔突破1萬億元是在2002年,從1989年算起,共花了13年時間﹔突破2萬億元是在2005年,從2002年算起,僅花了3年時間。城鄉居民儲蓄存款年淨增額沒有經歷3萬億元關口,2008年直接邁上了4萬億元大關,從2005年算起,也僅花了3年時間﹔2012年,城鄉居民儲蓄存款年淨增額又邁上了一個新台階,達到近5.6萬億元。2013年第一季度又新增了37230.85億元。

(責編:曹華、劉陽)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