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貸資金多未流入實體經濟 監管層稱將嚴查--財經--人民網
人民網>>財經>>理財頻道>>銀行頻道

信貸資金多未流入實體經濟 監管層稱將嚴查

陳海玲

值得注意的是,4月份,企業中長期貸款仍舊不足,繼續驗証了實體經濟面臨的巨大壓力,而且出口低迷的情形下,微觀企業動力仍舊不足。實際上中國監管機構曾在2009年7月下令各銀行確保空前數量的新貸款流向實體經濟,而非股市或房地產市場。
2013年05月17日13:19    來源:廣州日報    手機看新聞

  4月份實體經濟與貨幣信貸數據差距擴大

  信貸資金多未流入實體經濟

  省銀監局透露:正在嚴查貸款去向

  信貸數據一路放大,但實體經濟持續低迷,兩組數據的矛盾顯示,高速發展的信貸資金轉入實體經濟的效率並不高。錢哪去了?本報記者調查發現,民營企業的貸款普遍減少,國有企業貸款普遍仍然保持增長。業內人士指出,銀行貸款正在輾轉流向信托銀行理財產品、甚至股市和民間集資市場,而實際投入生產的有效率並不高。

  文、記者陳海玲

  現象:實體經濟與貨幣信貸數據差距再度擴大

  中國4月實體經濟數據與貨幣信貸數據之間的差距再度擴大。數據顯示,4月新增貸款為7929億元,高於市場預期,同時,社會融資總量達到了17.75萬億元,也顯著高於市場預期。而廣義貨幣M2的增速則達到了16.1%,高於上月0.4個百分點,同時也明顯高於今年13%的目標增速。

  市場普遍預計, 4月開始已經有去庫存的跡象,但是力度比去年弱,二季度GDP同比增速可能在7.7%~7.8%附近。

  對此,澳新銀行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劉利剛認為:從這些數據來看,貨幣和信貸支持力度的加大,並沒有轉化為經濟的成長,從另一個角度來看,信貸政策的過度寬鬆反而會加劇中國的產能過剩問題。

  值得注意的是,4月份,企業中長期貸款仍舊不足,繼續驗証了實體經濟面臨的巨大壓力,而且出口低迷的情形下,微觀企業動力仍舊不足。

  瑞穗証券董事總經理、首席經濟學家沈建光表示:“由於國內流動性大量釋放再創新高但卻未帶動實體經濟復蘇,部分企業借新還舊的壓力較大,且成本較高。”

  本報記者調查到:民企實際上今年減少貸款,因為市場大環境復蘇疲軟,市場需求並未明朗,企業多在節約成本上下工夫,不敢輕易增加貸款等成本。

  調查:

  民企貸款減少 國企增加

  上市公司廣州中海達衛星導航技術股份公司副總裁何金成表示:中小企業的急需貸款時,卻常常貸不到款。上市后能夠募集到資金,也就不需要貸款了。

  和民企貸款減少不同的是,國有企業增加貸款的個案不少。其中,國有控股上市公司韶能集團下屬子公司廣東綠洲紙模包裝制品有限公司2012年的貸款規模是2000多萬元。

  而對於資金流向,不願透露姓名的某商業銀行一位有關負責人說:“原則上,企業的貸款用途必須是按合同規定進行,但是通常銀行隻能監控到資金的首次流動,也即資金按計劃進入某個項目指定賬目上,如果流動到別處,我們一般不得而知了。”

  資金使用率僅兩成

  實際上由於市場的投資機會少,2009年以來就連募集資金的實際有效使用率也不到兩成。在過去的一年中,先后有150家公司以IPO的方式登陸A股市場,首發實際募集資金共計927億元,為2009年IPO重啟以來的最低值。從公告看,上述公司計劃投入募集資金總額為816億元,而去年實際隻投入了175億元,佔比僅有兩成左右。

  貸款去向:

  信托、理財、民間集資、股市

  此種情況與銀行貸款的去向非常相似。金融界資深人士思知咨詢公司合伙人祁漢群博士介紹,銀行貸款的實際去向很可能就在信托理財、民間集資甚至股市。分析信托產品的規模和結果變化,可以判斷出資金的流向。根據Wind資訊的信托產品成立日統計,自2013年4月1日至2013年4月30日,60家信托公司共成立信托產品370隻,較去年同期上漲49.19%﹔產品投向方面,地產信托的平均預期收益率最高,約9.17%﹔基礎設施類第二,為8.8%﹔工商企業類第三,約8.6%,也都在整體平均水平之上。

  信托公司另一項突飛猛進的業務是証券投資信托。去年三季度信托公司証券賬戶在“停產”三年有余后終於得到解禁,由於此前証券投資信托隻能使用存量賬戶進行投資,其發展動力不足,隨著新賬戶的解禁,証券投資信托“奮起追趕”。按照投向劃分,今年一季度末,資金信托中証券投資類信托(股票+基金+債權)余額達到了9096.81億元,同比增加了97.91%環比增加了12.79%,超越了同期地產信托的規模。

  出路:調整結構

  “政策已經沒什麼放鬆空間了,信貸現在已經夠放鬆了,但問題是不能拉動經濟增長,如何拉動經濟增長還是結構性問題,為何除了地產沒有什麼產業在增長。”法興銀行中國經濟師姚煒稱:“從短期周期性政策沒有什麼可做的了,確實要加快改革了。”

  4月信貸高增長同時經濟並沒有明顯回暖,無疑表明倚靠信貸來刺激經濟的邊際效應在進一步減弱。交通銀行唐建偉認為:“財政和貨幣政策對經濟的支撐一直在比較寬鬆的環境,加上目前基本面略有改善,因此現在沒有必要在政策方面再加力,還是要以調結構為主。”

  監管層:將嚴查

  廣東省銀監局有關負責人昨天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透露,正在嚴查貸款去向。

  實際上中國監管機構曾在2009年7月下令各銀行確保空前數量的新貸款流向實體經濟,而非股市或房地產市場。新政策要求各銀行監督貸款去向。當時中國各銀行在上半年對基本的放貸准則視而不見,爭先恐后的發放了7.37萬億元人民幣(合1.079萬億美元)新貸款,達到去年同期放貸量的兩倍以上。而往年15%上下的貸款總量增長率,支撐了10%以上的國內生產總值(GDP)增長率。

(責編:曹華、劉陽)

相關專題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