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新股发行正式拉开序幕,基金等机构投资者打新热情爆棚。在发行新规下,定价能力决定着能否申购成功。不同于过去,发行新规并非“价高者得”,破除了询价过程中的“囚徒困境”,更加考验投资者的真正本领,同时从新规来看,基金打新对净值的实际影响也并不大。
中邮激进 易方达沉稳
随着上周三我武生物和新宝电器正式启动网上申购,沉寂一年的IPO正式重启,打新又重新回归到机构和投资者眼中。
面对新股带来的巨大财富诱惑,机构投资者表现积极。我武生物和新宝股份公布的网下有效申购配售对象信息显示,截至上周五,两家公司确定的网下有效申购投资者数量都只有19家,但进行网下初步询价申报的投资者数量均超过450家。
截至2013年底,规模排名前五的基金公司华夏、天弘、嘉实、易方达和南方中,易方达询价次数最少,仅参与4家公司,其余4家基金公司均参与全部新股询价。2013年业绩优秀的中邮、景顺长城、上投摩根、银河等基金公司一个不差,浦银安盛、东方等小型基金公司也不落后。
机构投资者享受打新盛宴的热情可见一斑,打新蕴含的巨大收益则是基金公司衷情打新的直接驱动力。
一家保险机构根据Wind数据所做的统计显示,机构打新的年化收益率一般都超过了两位数,以前次IPO重启的完整年度2011年为例,两市共有99只新股上市,其中大盘股9只,中小板54只,创业板36只。根据中签率及首日涨幅计算,所有新股网上打新平均年化收益率为34.2%。具体来看,大盘股打新平均年化收益率为31.9%,中小板新股平均年化收益率19.1%,而创业板最受市场追捧,打新年化收益率达到57.3%。
但这只是“理想规模”下,机构参与新股申购的预期收益。一家基金公司固定收益团队的内部测算是,初步估计,一个10亿规模以内的债基,在新股发行数量和2011年相近的环境下,申购新股的实际收益增厚度可望达到10%-12%的水平。此间的差异,主要是基金经理选择个券和调配资金申购的不同。
一些基金业内人士推测,2014年新股恢复发行,其上市数量可能高于2011年度。由此可能导致,基金的新股申购收益也将上升。但也有业内人士表示,打新收益可能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高,对于基金净值影响也较小。
少数者分享盛宴
与此同时,与大部分机构投资者“狂热”的打新态度相比,至今仍有15家未参与询价的基金公司,打新盛宴当前却异常淡定。
银河基金研究中心李兰表示,新股方案必须明确每位投资者网上申购数量的上限,该上限最高不得超过本次网上初始发行股数的千分之一。这意味着基金可参与网上打新的资金非常有限,相对于庞大的基金净资产规模而言,打新的收益微乎其微。她表示,基金参与打新最主要的收益或来源于网下配售,新法规在这块也对基金和社保基金给予了倾斜。但是网下配售根据发行规模仅有10~60家有效报价投资者,如何入围是关键。
华泰证券认为,新规要求,在新股定价时,必须首先剔除报价最高的部分,且剔除数量不得少于申购总量的10%,然后再确定有效报价和有效申购数量。这意味着,投资者想申购某新股,过高的报价会直接出局,过低的报价则又可能在发行价之下,不能获得配售资格。
在现行新股发行规定下,投资者需要对新股的内在价值有一个合理的判断,并非“价格高者得”。
上周五,IPO重启第一股新宝股份率先发布中签率公告。公告显示,新宝股份启动回拨机制后的网上网下中签率分别为1.05%和11.2%。从中签率可以看出,虽然机构投资者热情爆棚,但大部分并无法从新股盛宴中分到一杯羹。以国泰淘新基金为例,这款明确针对IPO的产品,在参与申购时,报价却均未能入围。
有研究人士认为,在投研实力、资产规模上更有优势的基金公司,申新成功率可能更高,另外,券商参股或控股的基金公司,有望在新股发行上和券商保持较好的业务合作关系。在华南某基金公司投资总监看来,接下来将实行的主承销商自主配售制度同样值得关注,是否能拿到质地优良的新股,将成为能否获取“打新”收益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