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配图
一旦合作有了成效,利益攸关者就会打自己的算盘,毕竟谁也不甘做他人嫁衣。互联网金融就是这样,在互联网聚沙成塔的效应堆积出一个庞大的客户市场后,互联网公司和基金公司之间就开始各自盘算如何将拉来的大量粉丝变为自己的客户。
从目前来看,互联网公司优势似乎更明显,利用网络理财的低门槛吸引用户,然后辅之以网络游戏、电子商务、在线教育、生活缴费、保险行业、彩票行业等将用户保留在自己的生态圈内,初步实现了用户的沉淀和挖掘。但基金公司却陷入了如何把更多权益类的基金推销给网上的用户的难题。
基金网站相当于一个基础账户,通过支付场景和用户体验把客户圈进来,再通过投顾服务等向客户推荐基金定投、债券型、股票型等其他产品。去年由于各类“宝宝”推动了货币基金规模的爆发式增长,基金公司2013年货基管理费收入突飞猛进,而股基和混基的管理费收入增幅相对较小。
收入变动的背后是基民结构的变化。互联网平台的出现使得基金公司股基和偏股基基民占主流的天下受到威胁,货基的基民在陆续增加。而互联网客户风险偏好较低,不太会接受净值波动的权益类产品,对金融产品的风险理解得也不深,投资带有一定盲目性。让他们充分理解权益类产品并转化为购买行为,需要较长的过程。但对于参与互联网平台销售的基金公司而言,急需通过基金销售变现,来填补前期不菲的投入。此外,货币基金的政策红利在消退,央行日前曾表态“不允许存在提前支取存款而不罚息的合同条款”。
这就需要基金从业者运用智慧和驾驭能力,将专业的证券投资知识、复杂的投资逻辑通过互联网简化后呈现给投资人。如何增加用户黏性,如何让投资的理念在这些投资者心中生根发芽,形成以后的持续购买成为了基金公司头脑风暴的重点。
如此看来,基金公司之间较量的不仅是投资能力,还包括互联网营销能力。只有将用户维持在自己的内循环中,未来才有更大的可能在互联网金融产业链中切分到更多的利润。
《金台观察》专栏是由人民网财经研究院的研究团队及外部专家联合撰写的短篇评论,提供具有洞察力的关于中国经济、商业趋势的解析。投稿或有关于文章的任何意见请联系cy#(换成@)peopl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