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6日,昌平燕丹養殖小區,灌水豬販子正在自家院子裡給收購來的生豬灌水,據記者觀察,每頭豬被灌水近10斤。這些豬隨后將被送往懷柔一加工廠屠宰。
核心提示
在昌平北七家鎮燕丹養殖小區內,有一個從事灌水豬生意的地方。
在這裡,每天都會有近百頭灌水豬被送入懷柔肉聯加工廠銷售。接下來,在肉聯廠,那些被動監人員稱作有害的灌水豬經分割流向了公眾的餐桌。
半個月來,記者對該加工廠收豬、灌水、銷售的全過程進行了追蹤暗訪。力圖從灌水豬的產生、銷售、危害和監管四個環節向公眾呈現灌水豬的利益之旅及對人體健康的影響。
凌晨4點15分,一陣“吱嘎”聲音過后,昌平區燕丹養殖小區東側一座院子的鐵門打開,三名男子從裡面走了出來。
院子百十平米大,空地上盡是車轍。三個男人麻利地鑽進了院外的兩輛裝有雙層鐵籠的卡車上。點火,開燈,小雨中,卡車低速駛向遠處的公路。
他們是從事灌水豬生意的商販,依靠向正規肉聯廠販賣灌水豬為生。盡管相關部門聲稱,北京市場上的灌水豬肉越來越少,但在同村村民眼中,豬販的生意越來越大。
收豬:多車運營每日收豬近百頭
一家養殖場老板說,這些人常年開著車到處收生豬,四五十斤的豬崽長到180斤左右的成豬一般隻要四五個月時間,誰家的豬快出欄了,豬販子們心裡都有數,到時隻要打個電話確認下,第二天就能把豬拉走。
公路上卡車開得飛快。幾乎每天凌晨4點半,這三個男人,都會開車去懷柔、順義、密雲等地收購生豬,灌水后販賣。
豬販的卡車都是北京牌照,但因車牌被泥污遮擋,隻能隱約看到車牌開頭字母:一輛AM開頭,一輛AL開頭。
收購生豬的車通常兩台,有時會變成三台。臨時客串的是一輛中型貨車。
收豬的路上,豬販們一會兒關閉車燈行駛,一會兒又沖過紅燈。若發現有車輛跟隨,還會急剎停車,觀察上一陣再繼續上路。
7月16日,其中一輛卡車,從京承高速懷柔出口駛出,沿101國道向北,開到了瞳裡村村委會西側的張金香養殖場。
在養殖場,司機一共收走了40多頭生豬。據養殖場老板說,收豬的價格是每斤7.55元,現金結賬。他們每次來收的量,至少得有四五十頭。“都是豬販來收,我們沒有大車,也沒時間,所以從來不自己送豬到屠宰場。”
據新京報記者跟車觀察,自7月8日到16日,這兩輛卡車每天都會到懷柔、密雲、順義等地,收購回近百頭生豬。
常年販豬的一名豬販稱,收購到販賣之間,一般每斤隻有1毛到2毛錢的利潤空間。如果跟養殖戶是常年合作,收購價格會稍微便宜些。也正是因此,很多商販想著辦法多賺錢,常用的就是“灌水增重”。
灌水:半米軟管塞進肚灌水10斤
這戶租戶在村裡已有四五年之久,大家都認為他們是個宰豬的商戶,但又納悶為何每天還拉整車的活豬離開。
16日上午9時許,“京AM”率先返回村子,鐵籠內關著約50頭生豬。
離院門還有幾百米時,正在院內清理積水的一名女子,就已把鐵門打開。迎進卡車后,鐵門隨即關閉。
進入院子后司機和一名男子,走到院內的油桶前,拿起了准備好的灌水工具。一個兩頭都是彎鉤的鐵鉤和一個用色拉油桶改造后瓶口套著橘色軟管的漏斗。
灌水在車上。男人們脫光了上衣,對兩層鐵籠內的豬,進行分層“灌水”。
最先動手的是握雙頭鐵鉤的卡車司機,他將鐵鉤的一頭塞進豬嘴鉤住上顎,然后將另一頭彎鉤挂在鐵籠上方的欄杆上。
被鉤住的豬,仰著頭、張著嘴。在一陣陣嚎叫聲中,司機轉過身,拿起自制漏斗,將半米長的塑料軟管,從張開的豬嘴裡插了進去。隨后,一臉盆發黃的水,被倒進色拉油桶,水順著管子,流進了豬的體內。
四五秒后,整桶水幾乎見底。緊接著,司機將空臉盆遞給等候在車旁的女子,換回的是另一個裝滿水的臉盆,然后繼續倒入色拉油桶裡。
頓時,更加刺耳的嚎叫聲從院子裡傳出,百米外村民都可以聽見動靜。
當再次倒進色拉油桶的水見了底,被灌的豬才被取出嘴裡的鐵鉤。不過,肚皮已像是吹氣球一般發鼓發脹,剛才還躥來躥去的豬,隻能趴在籠子裡哼哼。
第一隻豬被灌水后,司機便開始尋找下一個目標,如法炮制。灌一頭豬,用時20來秒。
據目測,他們所使用的是市場常見的、容量為5升的色拉油桶,倒滿約10斤。
上午11點,“京AL”也帶著四五十頭生豬返回。整個院子裡,一直持續著刺耳的嚎叫聲。
“不管刮風下雨,天天都這樣,早就習慣了。”胡同口的一戶村民稱,除了貨車進出,這戶鐵門總是關閉著,院裡的租戶也不與外人溝通。“隻知道掙了不少錢,原來就一輛小貨車,現在已經最少三輛卡車了。”村民說。
而在記者蹲守的5天裡,這兩輛卡車每天收豬回來后,都會在院子裡給豬灌水,累計約400頭。
平谷區動物衛生監督所一名工作人員稱,有的不法豬販不光灌水,有的還在水中加入蛋白、洗衣粉和鹽,甚至膠類物質,以便水滲透到豬的脂肪和細胞裡,不易被排泄或在宰殺時流出來,以保証出肉率。
“想多賺點錢,或多或少都得灌點水。”一名豬販說,但灌水豬在送到屠宰廠時,容易被檢查出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