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的發展環境發生了重大的變化,尤其是中央新疆工作座談會和對口援疆會議的召開,進一步明確了兵團在新疆發展穩定中的戰略地位,指明了兵團城鎮化、新型工業化和農業現代化的發展方向,為兵團發揮后發優勢、實現跨越發展、致富職工群眾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歷史機遇。
2014后5-10年,兵團的投融資業務戰略可以概括為,立足新疆和兵團農業資源充足、區內及周邊地區礦產資源豐富、地處向西開放前沿的三大優勢,以市場為導向,以兵團城市和產業聚集園區為載體,重點投資對國民經濟發展具有控制力和影響力的行業,主要進入“兩國”(國計民生和國家安全)、“兩重”(重要基礎設施和重要自然資源)領域,發揮兵團投融資平台的導向和引領作用。
2月6日,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會見俄羅斯總統普京,兩個世界強國元首的會晤使得世界的目光集中到了索契。兩國元首在親密友好務實的氣氛中,對新的一年兩國合作作出戰略規劃和部署。中方歡迎俄方參與絲綢之路經濟帶和海上絲綢之路建設,使之成為兩國全面戰略協作伙伴關系發展的新平台。俄方積極響應中方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和海上絲綢之路的倡議,願將俄方跨歐亞鐵路與“一帶一路”對接,創造出更大效益。
打造絲綢之路經濟帶的戰略意義
打造絲綢之路經濟帶是在中國和平崛起的關鍵時期提出的,通過開展區域經濟合作,推動經濟共同發展。
第一,打造絲綢之路經濟帶是我國調結構、轉變經濟增長方式、打造中國經濟升級版,滿足利用兩種資源、兩個市場的客觀需要。
第二,打造絲綢之路經濟帶是中國經濟在新的起點上履行大國責任、推動世界經濟增長的具體體現。隨著中國經濟的穩步發展,中國在國際上的地位不斷提高,在國際事務中的影響力不斷增大,在中亞及周邊國家打造絲綢之路經濟帶是中國開放包容、合作共贏的經濟發展戰略構想的實踐。
第三,打造絲綢之路經濟帶是為了國家安全和區域協調發展。目前,中國經濟總量的70%在沿海省份,中國進出口總額的90%是通過海運完成的,所以打造絲綢之路經濟帶對國家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可以說,當前中國改革開放迎來大發展的歷史性機遇。特別是我們新疆要認真學習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要有大局觀,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備、組織准備、政策准備和制度准備。
構建絲綢之路經濟帶的新思路
一是合作模式要新。合作共建方既有發達經濟體,又有新興經濟體,而且民族、宗教、文化、社會發展、資源稟賦和經濟發展程度不平衡,不同國家的政策、法律難免會有不包容、矛盾的方面。這需要自覺加強對中亞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等方面的深入研究,規劃戰略目標,並制訂各類細致的工作計劃,可在鞏固能源合作、貿易合作的同時,在資金投資、基礎產業發展等各領域加強合作,推動“絲綢之路經濟帶”更快、更好地實現。中國與中亞各國的經濟合作成就與政府間的政策協調和大力推動密不可分,政府決策的影響很大,正因為如此,能源合作及口岸貿易這類經濟合作模式才得以成功。
二是合作體制要新。應在由各國協商的公共政策及其工具、多元組織機構、相關法律形成的立體合作體系下,構建中國與中亞周邊國家共同體最高權力機構,該機構對各國經濟和政治立場應保持中立,在協調、合作的基礎上,討論並決策與絲綢之路經濟帶密切相關的各項經濟、政治和社會事務。
多管齊下 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
在國家層面,從制度、政策、法律法規各方面進行頂層設計,加強政策溝通。例如:在不影響國家安全的前提下,盡可能為經濟帶中各國間人員的出入境提供綠色通道。目前,新疆本地人去法國需要先到北京辦理簽証再飛往目的國,法國人欲前往新疆也需要先到北京辦理落地簽証才可折往新疆,這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個人的時間和經濟成本。各國可就經濟發展戰略和對策進行充分交流,本著求同存異原則,協商制定推進區域合作的規劃和措施,在政策和法律上為區域經濟融合“開綠燈”。加強貿易暢通,絲綢之路經濟帶總人口30億,各國在貿易和投資領域合作潛力巨大。各方應就貿易和投資便利化問題進行探討並作出適當安排,消除貿易壁壘,降低貿易和投資成本,提高區域經濟循環速度和質量,實現互利共贏。推動實現人民幣兌換和結算,增強抵御金融風險能力,提高本國經濟國際競爭力。
新疆的社會穩定和長治久安為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提供一個好的環境。為此,提出如下幾點建議。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