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財經>>理財頻道

銀監會創新部主任王岩岫:金融創新要遵循四條原則

2014年06月19日16:14    來源:人民網-理財頻道    手機看新聞
中國銀監會創新監管部主任 王岩岫
中國銀監會創新監管部主任 王岩岫

人民網北京6月19日電 (呂騫)由人民網主辦的“人民財經年會系列論壇-2014創新金融論壇”6月19日下午在人民日報社召開。銀監會創新監管部主任王岩岫在主旨發言中表示,不應對新事物、新業務簡單叫停,但金融創新應遵循四條原則:服務實體經濟、依法合規和穩健經營、與自身的風險管控能力相匹配、保障金融消費者的合法權益。

他表示,金融創新應建立在合法合規的基礎之上,對於違背“四項原則”,不合規的金融創新,金融監管機構必須及時說“不”,提高制度執行力,維護制度權威性。

以下為王岩岫發言實錄: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嘉賓,女士們、先生們:大家好!今天非常榮幸參加創新與未來人民網2014中國創新金融論壇,首先我代表中國銀監會向本次論壇的召開表示熱烈的祝賀!借此機會,我就國內的金融創新與金融監管,以及財富管理業務談談我的看法,供大家交流參考。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關於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明確提出要完善金融市場體系,鼓勵金融創新,豐富金融市場層次和產品,充分體現了改革開放、攻堅克難的堅定決心和科學判斷。金融業的核心價值是服務實體經濟,而銀行業是金融業的主體力量,金融創新是銀行業始終保持健康可持續發展的基本推動力。

金融創新與金融監管

金融創新是提高社會經濟效率的有效手段

一是有助於提高資金配置效率。我國經濟結構的戰略性調整正在加速,推進科技創新、化解過剩產能、加強環境保護的步伐正在加快,要求我國金融業加快創新,提高資金配置效率,逐步建立一陶吉吉支持和穩妥退出有機結合、經濟效率與環保要求合理統籌的產品服務體系和風險管控機制。

二是有助於實現價格發現功能。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發揮決定性作用的要求,需要不斷推進利率市場化等金融改革,有效改善發行和交易機制,創新交易品種,培育形成完善的市場基准利率體系,發展衍生品市場,引導金融資產和大宗商品合理定價。

三是有助於有效改善風險管理。更為活躍的市場環境使企業和金融機構等微觀主體面臨一些新的不確定性,對風險管理的需求將大大增加。金融機構應當發揮在風險管理領域的專業能力,創新相關金融工具,豐富經營主體的風險管理手段。

四是有助於滿足金融消費者需求。目前,我國居民投資渠道相對有限,現有產品難以有效滿足消費者的多樣化需求。金融機構應當從投資者需求出發,創新財富管理和理財產品,拓寬投資渠道,提高投資者獲取金融服務的便捷性,發展普惠金融產品。

銀行創新是銀行實現經營轉型的重要途徑

當前,我國銀行機構面臨著一系列的挑戰與壓力,粗放型經營方式不可持續,亟需通過金融創新促進轉型。

一是競爭壓力要求加快業務產品和服務的創新。近年來,銀行面臨來自金融同業的競爭壓力顯著增大﹔小貸公司、P2P網絡借貸公司等機構快速發展,逐步滲入到了未來對銀行具有重要戰略意義的小微信貸業務領域﹔由現代網絡信息技術支撐的第三方支付等業務,已對現金、票據、信用卡等銀行傳統支付方式形成替代效應。這些競爭壓力的存在,迫切需要銀行業轉變業務模式,形成新的盈利增長點,塑造核心競爭力。

二是風險壓力要求加快風險緩釋手段的創新。在我國經濟尚未完全企穩的情況下,銀行依然面臨嚴峻的風險形勢,要達到既積極穩妥地化解存量風險,又嚴防新的風險積累的目的,就要求銀行必須開動腦筋、未雨綢繆,加大風險分散和緩釋工具創新。

三是資本壓力要求加快資本管理工具的創新。全球金融危機之后,國際金融監管改革對商業銀行加強資本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加之我國實體經濟發展對銀行信貸的需求持續旺盛,我國銀行資本壓力一直較大。這就要求我國銀行業機構積極創新資本工具,研究探索符合要求的多樣化資本補充方式﹔同時推動擴大信貸資產証券化、信貸資產流轉等創新工作,提升資本管理的科學性和有效性。

四是經營壓力要求加快經營管理模式的創新。隨著利率市場化改革的深入推進,我國銀行業長期以來依靠“做大規模吃利差”的政策紅利將逐步消失。這就需要銀行業增強危機意識,完善公司治理結構,形成科學合理的激勵約束機制,合理鼓勵和引導民間資本發揮活力,探索優化內部運行機制,提高銀行的經營管理效能。

做好對金融創新的審慎監管

為充分發揮金融創新對經濟社會的推動作用,同時做好風險防范工作,我們必須科學把握金融創新與金融監管的關系,審慎把握好支持金融創新的界限分寸。對真正的創新活動設置一個嘗試空間,允許一定范圍內的試點。對現有金融法律法規沒有規定,或法規已明顯不適應實際情況的,應加強探索研究,形成客觀的評價標准,不應對新事物、新業務簡單叫停。

首先,需要正確認識金融創新和金融監管的關系。金融監管的目標是防范金融風險,引導銀行業科學發展和加強消費者保護。但金融創新的目的是極力發掘監管空白區域或模糊地帶,以某種形式實現突破從而帶動業務發展。

雖然金融創新與金融監管的目的不同,但二者是有機統一、相互依存的。因為隻有做好金融監管,使得消費者合法權益受到保護,堅守風險底線,才可能維護好市場信心和行業聲譽,才能真正實現金融業的平穩發展和金融市場的長治久安,為金融業發展創造更大的平台。同時,金融業需要通過實施創新來提高效率、提高透明度、降低風險,更好地滿足實體經濟和廣大消費者的個性化需求,為實體經濟和居民創造更多價值。

其次,需要明確金融創新應遵循四條原則。作為監管者,掌握好金融創新和金融監管的平衡,關鍵是合理設限,科學定規。金融機構要在金融創新中踐行四項原則。一是要堅持服務實體經濟。將更好地滿足實體經濟的需求作為創新的出發點和落腳點,通過金融創新,改善資源配置效率,節約社會交易成本,提高基礎金融服務均等化水平,防止監管套利或者金融業自我循環。二要把依法合規和穩健經營意識貫穿到金融創新的全過程。要做到“心中有法,行為有度”,遵循良好的監管要求和會計標准,按照“實質重於形式”的原則,進行會計記帳和風險管理。三要與自身的風險管控能力相匹配。金融機構應在自身風險管控能力范圍內開展金融創新,做好風險潛在性評估,發揮好風險第一道防線的作用,確保所有創新產品都能被有效管控,切實承擔起風險管理的主體責任。四要保障金融消費者的合法權益,任何金融創新都不應以犧牲消費者權益為代價,金融創新產品的結構應當清晰易懂,信息僻陋應當真實全面,確保有足夠的透明度,確保客戶有充分的知情權和選擇權,有利於消費者充分認識風險和維護自身權益。

最后,做好監管與創新的平衡。一要持續提升監管效能,探索動態監管框架。針對創新業務的新模式、新特點,不斷改進監管工具手段,提高專業監管能力,做到既留有適當的試錯空間,避免挫傷銀行的創新積極性,又在全局上做到心中有數,確保風險可控。二要關注系統性風險,堅守風險底線。注重單體風險的同時,更要重點跟蹤風險傳染鏈條,嚴守不發生系統性風險的底線。三要加強違規處罰力度。金融創新應建立在合法合規的基礎之上,對於違背“四項原則”,不合規的金融創新,金融監管機構必須及時說“不”,提高制度執行力,維護制度權威性。

財富管理的發展與監管

國內財富管理行業的背景及發展情況

隨著三十多年來國內經濟改革的不斷深入,國內居民的財富也在不斷積累,從經濟總量上看,2013年我國GDP總值已達近57萬億元,人均GDP約為6700美元,為財富管理行業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經濟基礎﹔從客戶數量看,未來亞洲將成為僅次於北美的全球第二大財富管理市場,其中約有50%的增長來自於中國,預計到2015年我國高淨值人群將超過200萬,可投資資產規模將達到77萬億元,為財富管理行業奠定了巨大的客戶基礎。隨著居民財富的快速積累,保值增值需求愈加迫切,銀行存款利息已不能滿足投資者的理財需求,財富管理的渠道逐漸多樣化,存款“脫媒”效應開始逐漸顯現。

在上述背景下,目前國內財富管理行業已進入全面競爭的時代,截至今年3月末,信托產品資產規模11.73萬億,証券投資基金資產規模為4.74萬億,保險業資金運用余額8.22萬億元。截至4月末,全國銀行業金融機構存續理財產品49778款,理財資金余額13.44萬億元,銀行理財業務已成為國內財富管理行業非常重要的一支力量,具有非常大的影響力,是國內大部分居民財產保值增值的主要渠道之一。

國內財富管理業務存在的問題和不足

財富管理業務對於支持我國實體經濟發展、改善目前我國筋肉結構,增加居民財富、收入分配及再分配均有著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但目前,國內財富管理行業仍處於發展初期,仍然存在諸多問題和不足,需引起我們的重視和關注:

一是目前財富管理業務仍是以產品為中心。目前,國內財富管理機構在實際業務操作中普遍以產品而非客戶為中心,由此帶來各種產品銷售服務不當的問題。一是未按照風險適當性原則,對客戶進行分類分層管理和風險承受能力評估,以致未將合適的產品賣給合適的客戶﹔二是信息披露不充分,客戶很難了解所購買產品具體投向了哪些資產,以及風險收益狀態﹔三是誤導銷售現象依然存在,片面強調產品可能帶來的高收益,誤導投資者購買高風險產品,產品一旦虧損投訴增加,給機構帶來聲譽風險。

二是財富管理行業交叉性風險有所上升。多類機構資管業務相互滲透並緊密聯系,在交叉銷售、交叉運作和交叉投資方向越來越具有跨行業、跨市場、跨機構的特征,多方合作的交叉性金融產品在市場上也越來越多。由此帶來產品結構過於復雜、合同約定責任不清、變相監管套利、跨行業和市場的風險傳遞等各類問題及風險點。

三是產品缺乏核心競爭力、財富管理理念單一。各類機構在量身訂制的個性化產品設計能力上仍有缺陷,產品同質化趨勢明顯,多樣化不足,部分銀行簡單抄襲其他銀行的產品結構。各機構財富管理的服務理念過多關注財產增值,忽視客戶的保值保障功能和其他特定需求,尚未形成全方位綜合財富管理的服務理念和能力。

四是產品仍以短期現金管理為主,資產管理屬性不強,客戶缺乏長期投資意識。以商業銀行理財產品為例,目前產品主要以6個月以內的短期產品為主,理財客戶投資短期化趨勢非常明顯。造成上述情況的一方面原因在於國內普通投資者的投資習慣及理念,但另外一方面也與國內財富管理業務定位不夠清晰,理財產品的資產管理屬性不強有較大關系。

未來財富管理行業需要努力和提高的方向

財富管理業務是各類機構拓展客戶、促進創新、提升品牌、推動轉型的一項高端業務。從我國的現實情況出發,關於未來我國財富管理行業發展和努力的方向,我有以下幾方面想法供大家探討:

一是將保護投資人利益放在首要位置。以客戶需求為導向的財富管理業務是未來的發展趨勢,是各類機構競爭力的重要構成因素。各類機構要把財富管理業務的快速發展建立在投資人合法權益得到有效保護這一堅實基礎上,堅決避免不正當銷售和各種違規銷售行為,注重投資者教育,不斷提升投資者風險意識和風險管理能力。同時,各類機構要以客戶為中心,以客戶資產保值增值為目標,公平公正的對待客戶,向客戶公開披露產品相關信息,使財富管理業務真正為客戶創造價值,充分保護消費者利益,同時,逐漸從以產品銷售為主過渡到為客戶提供財務規劃與資產配置方案的全方位財富管理服務。

二是進一步提升產品創設、投資研究和風險管理能力。財富管理比拼的是投資研究能力,比拼的是平衡有效的風險管理能力,比拼的是金融工具創設的能力,這也正是一家機構財富管理水平的核心競爭力所在。各類機構應摒棄簡單模仿其他機構產品的做法,真真正正做好基本功,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建立專門的產品研發團隊、市場研究團隊、投資管理團隊和風險控制團隊,提升產品研發、投資研究與風險管理能力,並輔之以相應的IT系統建設,以應對激烈的市場競爭和不可逆的利率市場化趨勢。同時,拓寬財富管理理念,以客戶為中心,從客戶實際特定需求出發,形成全方位的綜合財富管理服務理念。

三是培育客戶長期投資理念,培養壯大機構投資者。包括銀監會在內的各監管部門、各類財富管理機構要,間鼓勵和引導個人投資者主動改變財富管理習慣,培育客戶價值投資、長期投資的理念。另外,壯大財富管理行業,加大對外開放力度,引進各種專業化的機構投資者,為養老基金、社保基金、住房公積金、企業年金、捐贈基金、慈善基金等提供公平高效、充分競爭的財富管理平台。隻有當機構投資者在市場中的份額越來越大時,國內的財富管理市場才能真正成為一個強大成熟的市場。

總的來說,中國目前正在構建走向統一的大財富管理的市場,各類機構都在這個市場角力競爭,創新活動層出不窮,整個市場也呈現出驚人的發展潛力。各類機構應當把握難得的機遇,通過合理的創新提供更多更好的金融服務。我相信,在各位的共同努力下,我國的財富管理行業將會迎來更加美好的明天。

最后,預祝此次論壇圓滿成功,謝謝大家!

(責編:呂騫、李海霞)

相關專題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使用其他賬號登錄: 新浪微博帳號登錄 QQ帳號登錄 人人帳號登錄 百度帳號登錄 豆瓣帳號登錄 天涯帳號登錄 淘寶帳號登錄 MSN帳號登錄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圖說財經|人民電視

  • 盜墓影視劇或遭禁播盜墓影視劇或遭禁播
  • 廣州車展美女車模扎堆亮相廣州車展美女車模扎堆亮相
  • 揭秘車模鮮為人知的一天揭秘車模鮮為人知的一天
  • 股市熊猛 小散自娛自樂

股市熊猛 小散自娛自樂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