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財經>>理財頻道>>滾動

比特幣進入“模糊期” 貨幣屬性正在逐漸消逝

楊濤

2014年10月22日08:03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手機看新聞

  近一段時期,比特幣的發展似乎進入了“模糊期”:一方面,各國監管者仍保持對比特幣的警惕和冷淡。英格蘭銀行近期發布的報告稱,當數字貨幣被市場全面接受的那一天,比特幣將嚴重威脅英國金融體系的穩定﹔另一方面,比特幣似乎在許多國家正依托不同的渠道緩慢發展。據報道,墨爾本的一家公司發行了澳洲首個比特幣借記卡,美國舊金山比特幣基地公司則准備在歐洲發展比特幣錢包。

  有觀點認為,各國監管者對比特幣的“冷處理”,是因其看到了比特幣對自身地位的威脅。但實際上,比特幣雖具有某種新型貨幣的萌芽特征,但距離成為真正的非央行信用貨幣仍遙不可及。從根本上看,各國當局最擔心的是,對比特幣的盲目崇拜有可能造成金融風險積累與泡沫破滅,進而對金融穩定產生嚴重負面沖擊。

  盡管遭遇各國政府的“冷處理”,比特幣仍有不斷發展的適用空間,原因有兩個方面。一是經過世界上最大比特幣交易商“門頭溝”(Mt.Gox)倒閉的沖擊及各國監管政策收緊之后,剩下的比特幣“游戲者”多為其忠實粉絲,支撐他們的不是貨幣理性,而是難以消逝的“求富”心理。當前大多數人持有比特幣的最終目的,還是將其兌換成各國的法定貨幣,而非購買商品或進行消費。二是令某些貨幣理性主義者覺得尷尬的是,比特幣的“去央行”特點在現實世界中是把“雙刃劍”,由於缺乏監管和約束,比特幣更多與各國諸如賭博、販毒、色情等灰色經濟聯系在了一起。

  按照傳統的定義,貨幣的功能包括價值尺度、流通手段、價值貯藏和支付手段。對比來看,當前比特幣除在價值貯藏方面體現了功能,其他三個層面卻難當其責。根據《新帕爾格雷夫經濟學大辭典》的解釋,貨幣被定義為通常可以被接受和使用的作為交換媒介的任何物品。而隨著比特幣造富神話的流行和價格的大起大落,其作為交換媒介的適用性已被極度弱化。

  互聯網信息技術無疑將對貨幣體系產生驚人的影響,但在可預見的未來,支撐現代法定貨幣存續的主權國家、政府架構等仍然穩固。從根本上看,現有法定貨幣都屬於信用貨幣,是以國家或政府信用作為最后保証,通過信用擴張渠道發行和流通的。比特幣也屬信用貨幣,但在缺乏國家信用保障的情況下,隻能依靠人們的信心,因而具有“情緒化”的特點,價值很不穩定。另外,比特幣由於缺乏信用擴張渠道來“潤滑”經濟,雖然看起來似乎有助於解決現代國家貨幣泛濫的問題,但實際上難以承載日益復雜的經濟活動。

  比特幣發展至今,其貨幣屬性正在逐漸消逝,而越來越像是五花八門的金融創新“超市”中的某種“價格不穩定”的產品,而過於吸引眼球的炒作,已於無形中毀壞了比特幣的未來。隻有進一步回歸理性,強化自身的貨幣屬性,比特幣才不至於成為新技術條件下貨幣變革的“先烈”。

(責編:李棟、劉陽)

相關專題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使用其他賬號登錄: 新浪微博帳號登錄 QQ帳號登錄 人人帳號登錄 百度帳號登錄 豆瓣帳號登錄 天涯帳號登錄 淘寶帳號登錄 MSN帳號登錄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圖說財經|人民電視

  • 盜墓影視劇或遭禁播盜墓影視劇或遭禁播
  • 廣州車展美女車模扎堆亮相廣州車展美女車模扎堆亮相
  • 揭秘車模鮮為人知的一天揭秘車模鮮為人知的一天
  • 股市熊猛 小散自娛自樂

股市熊猛 小散自娛自樂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