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年中攬儲時節。由於今年股市、基市及互聯網金融對資金的大舉分流,銀行存款流失較為嚴重,尤其到了年中攬儲期,各大銀行紛紛使出各種招數進行攬儲競爭。
銀行理財產品收益率反彈如約而至,不過這已不再是主要的攬儲方式,今年年中,最有效的攬儲方式是企業老板的“江湖救急”。
文/廣州日報記者林曉麗
儲戶取錢客戶經理便緊張
某國有大行VIP客戶林小姐昨日向記者吐槽道:“最近銀行是不是很缺錢啊,我昨天去銀行取款50萬元,客戶經理好緊張,一再勸我如果不急就放在銀行。聽說我要取錢炒股,又不斷地抨擊股市,說現在股市很不穩定,錢最好買保險。”林小姐說:“我在這家銀行並非第一次取錢,但從來沒見客戶經理這麼緊張。”
某股份制銀行的相關人士表示,牛市來襲,很多儲戶將存款轉入股市或打新,加上互聯網金融產品大舉分流銀行存款,銀行的攬儲壓力更甚以往。
據數據顯示,在剛剛過去的5月份,A股新增資金規模達1.46萬億元,其中從銀証轉賬渠道淨流入9235億元。而某國有大行廣東地區(除深圳外)前五月流失了600億元存款,流失部分中的個人儲蓄存款超過了500億元(詳見本報6月4日AII2《廣東一大行存款流失600億元》)。
銀監查得嚴 銀行不敢買資金沖時點
記者了解到,雖然去年9月份,銀監會、財政部和央行發布《關於加強商業銀行存款偏離度管理有關事項的通知》(下簡稱《通知》)約束存款“沖時點”行為,並提出月末存款偏離度不得超過3%。但是,有銀行人士向記者透露,現在銀行考核確實很看重日均,但是年中年末依然是銀行很重要的攬儲節點,所謂“日均是理子,時點是面子”,年中時點的存款規模關系到一家銀行的市場排名。
不過,該人士告訴記者,由於有存款偏離度的約束,最近沖時點也不敢沖得太過火,“以往最后一天可以搞幾百億元的存款,現在不會這麼夸張了,但是還是要沖。”
該人士還告訴記者,現在也不敢買存款了,銀監查得很嚴。而華南區的資金掮客劉先生向記者表示:“往年這個時間段都是我最忙的時候,6月中旬一般銀行口子的額度和價格就已經出來了,不過今年銀行還未著急放出口子,目前的資金價格也比較低,一些銀主不願意耗在這裡等,已經把資金轉做配資業務了。”
記者注意到,《通知》叫停多種攬儲手段中,就包括了不得接受任何個人或機構等資金中介組織的存款。
攬存手段1:情感營銷最有效 客戶減倉救急
某中小企業老板黃先生告訴記者:“最近幾家有業務來往的銀行業務員都打電話來,稱日子難過,希望弄點錢存到銀行幫忙沖時點,我都盡量幫忙,畢竟平常要找他們貸款。而銀行也會回贈一些小禮物,如蘋果手機等,不同銀行方式不同。”
而這一方式幾乎成了年中最有效的攬儲方式。某銀行支行的負責人告訴記者,往年,攬存更多是靠提高理財產品收益率,而當前形勢下,攬存還是要靠感情營銷。
“就拿這次年中來說,我們月中就開始拜訪各家企業客戶,請求幫忙,大部分客戶都會幫忙,由於當前很多客戶都投入不少資金炒股,募集資金還更容易,不少客戶直接賣掉股票將資金存入我行。”該負責人解釋道,銀行和企業之間有密切的合作關系,平常銀行幫客戶貸款、投資等,而銀行需要錢的時候,企業老板都很支持。
該負責人還告訴記者,年中滬指已達高位,也給銀行攬儲提供了很好的機會。“由於本月中的時候,滬指已超過了5000點,我們也預測在這個點位會有震蕩,於是分析引導客戶斬倉或減倉,有個客戶聽了我們的分析之后斬倉,將資金存入我們銀行,結果出來后股票跌停,客戶一下子保住了幾百萬元的損失。”
該負責人還表示,由於有這些企業老板的支持,該行完成年中的存款任務問題不大。
攬存手段2:理財產品收益率反彈 存款利率提高
隨著6月底銀行慣性年中吸存的到來,近期,銀行理財產品的平均預期收益率出現小幅反彈。雖然幅度有限,但收益率或多或少還是有提升,當然,除了“把錢留住”,近期中短期市場利率開始小幅攀升也是原因之一。
“提高理財產品收益率依然還是攬存的方式之一。”有銀行人士告訴記者,選擇在六月提高中短期產品的收益率,不但可以穩定年中存款,而且有利於銀行下半年的理財轉化存款,尤其是90天左右和180天左右的理財產品,能夠為三季度和年底提供良好的儲備。
據銀率網數據庫統計,上周(6月13日~6月19日)廣東地區發行的人民幣非結構性銀行理財產品總數為412款,平均預期收益率為5.06%,較之前一周上升0.06個百分點,平均投資期限為126天。
銀率網數據庫統計,本周廣東地區共53款人民幣理財產品預售(預售時間:6月20日~6月26日)。
記者走訪發現,昨日在售理財產品中,竟驚現預期收益率高達7%的非結構性理財產品,其中,長沙銀行一款非保本理財產品起購資金為30萬元,理財期限是364天,面向全國發售。還有一款是平安銀行的非保本理財產品,起購資金100萬元,期限為134天。
銀率網分析師認為,隨著年中季末的到來,銀行間市場資金面一改此前寬鬆態勢,6月以來SHIBOR一直處於上行通道,未來資金利率難再回到5月份的絕對低位。銀率網分析師認為,隨著季末的逐漸逼近,個別銀行理財產品會有較好表現,投資者可抓住機會進行投資。但從去年開始,季末效應已被淡化,投資者切勿隻等季末高收益產品而錯失其他投資良機。不過,有銀行人士強調,接近7%收益率的產品難成主流。
此外,招行和交行還在本月低調提高存款利率,提升至30%。而降息初期,交行及招行各期限存款利率最高上浮不超過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