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婺源縣紫陽鎮梅林村年過80歲的汪奶奶,在村裡年輕人的幫助下,通過農村遠程自助櫃員機,在村裡領取了自己的養老金。 |
近年來,金融支農政策不斷完善,金融機構對“三農”支持力度不斷加大,農村金融服務水平得到一定提升。走進鄉鎮,不難發現,新型金融服務方式已逐漸被農民接受:銀行卡、ATM機的使用已經比較普遍,電子銀行也不是什麼新鮮事,甚至一些小額信貸服務中介公司的廣告也出現在農村市集。在調研中,一個老鄉就曾熱情地告訴我:“過去銀行少,離家遠,俺們都習慣把錢擱在家裡。現在家門口就能取錢,方便得很!”
隨著農業現代化的發展,農民在生產中對金融服務的需求越來越迫切。以我所在的甘肅省為例,2014年發布的《甘肅省農村金融發展白皮書》顯示,全省農村地區小額貸款需求旺盛,受訪農戶中,高達68.9%在近三年有過借貸行為,其中28.7%借款在3次以上。農村金融在農業經濟發展中的作用不斷凸顯。
但是,隨著調研的深入,我發現,大多數農民只是對存款、匯款、貸款等傳統業務了解得多,而對金融咨詢、信托、保險等新業務以及理財投資產品了解較少,使得他們有財不敢理、有財不會理。有些農民完全不懂個人信息、密碼設置等安全常識而給財產帶來巨大隱患,有些則對這些保護措施充滿懷疑而排斥金融服務。更有一些不法分子利用農民缺乏對假幣識別、金融詐騙、非法集資、風險防范等方面應有的知識和能力,將黑手伸向農村。此外,隨著農民參與金融活動的增多,遇到金融糾紛時,由於受教育程度相對較低,缺乏一定的金融法律素養,對自身權利認識不清,使得合法權益受到損害。調研時,我曾遇到一位老實巴交的農民給同鄉作貸款擔保人,同鄉一走了之,他卻背上沉重的債務。他至今仍然不明白:“錢不是我借的,憑啥讓我還?”
毋庸置疑,農民掌握金融知識的程度顯然與當前農村金融發展的要求還有相當的距離,如不盡快加以改善,將會成為掣肘。盡管政府部門和相關金融機構都意識到了問題的存在,並開展了一些農村金融知識普及活動,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存在諸多問題:從全國開展的農村金融知識普及活動來看,盡管參與主體較多,但大多是根據上級主管部門所發通知,以完成任務為出發點,缺乏總體謀劃和長效機制﹔在送金融知識下鄉活動中,涉及假幣識別等人民幣知識的內容較多,但對農民普遍需要了解的貸款常識、經濟金融法律法規、保險知識、理財知識等關乎自身利益的知識缺乏宣傳﹔縱觀農村金融知識普及形式,雖採用了懸挂橫幅、發放宣傳材料、現場講解與咨詢等手段,看似形式多樣,實則注重“送”而疏於“答”,或隻“送”不答。
為此,我建議要制定規劃,建立起農村金融知識普及的長效機制。將農村金融教育列入普惠金融的重要內容,明確各階段農村金融知識普及的目標、重點和保障措施。充分調動銀行、保險公司等專業機構的參與主動性,強化金融機構的社會責任。積極發揮鄉鎮政府和村委會作用,為農村金融教育基地建設提供組織保証、關系協調。通過政策引導公益性民間組織、志願者參與農村金融知識普及工作,形成多元化主體格局。
要提高金融知識普及內容的實效性。以進行防范金融詐騙、誠信觀念、銀行卡及ATM機和電子銀行的使用、貸款等方面的知識普及為主,還應增加理財、保險等方面的知識普及。針對務農人員和外出務工人員需求的不同,制定側重點不同的知識普及方案。借助廣播電視“村村通”、農村電影放映、農村書屋等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制作喜聞樂見、直觀的金融知識專題宣傳片,編排相關內容的文藝節目,將專業的金融知識淺顯化、娛樂化。要在農村中學開展金融知識普及,塑造學生現代金融理念,使他們將來更加從容自然地融入現代經濟社會。
此外,村鎮干部與農民聯系緊密,熟知農民金融知識掌握現狀及其需求,加強他們的金融知識培訓,由其充當金融知識宣講員,可以更好地做到有的放矢。農村金融機構業務人員是農村金融知識普及的主力軍,要提高他們的業務水平和職業道德素養,才能使宣傳更具權威性和專業性。
(潘躍整理)
《 人民日報 》( 2015年07月29日 20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