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实习记者 官平
2011年投资咨询放行、2012年资产管理开闸、2013年2月1日起符合条件的期货公司将被允许设立现货子公司——期货业创新让人目不暇接,也让人满怀憧憬。
业内人士称,在业务创新接连不断的背景下,过去的“大佬”们——那些实力强劲的期货公司,如今将跳出泳池到大海,对他们来说,今后的生存发展之道很多,既可以选择省力持久的蛙泳(经纪业务),漂亮的蝶泳(资管业务),简单的仰泳(自营业务),还可以选择无任何限制的“自由泳”。只是面对风浪实现转变绝非易事,期货业的“大佬”们,要怎样才能实现这样惊人而又艳丽的跳跃?
期货大佬“自由泳”
“今后期货公司施展拳脚的空间就大了。”银河期货总经理姚广打趣说,期货大佬们受困于各种政策限制,往年总是跟监管层要这个要那个,创新步伐加快尤其是资管业务推出后,他们是这也有了那也有了,这种情况下能不能做只能看自身了。
银河期货是首批18家拿到资管牌照的期货公司之一。曾在保险公司、券商工作过的姚广说,一直以来期货公司业务单一,资管方面缺乏储备人才,但现在期货公司大多认为资管业务一定能赚钱,一定能把公司做大做强,实际上和券商刚开始做自营业务、资管业务时的冲动是很相似的。
“现在期货公司搞资管业务让人有‘期货公司搭台,外来团队唱戏’的感觉。”中信新际期货衍生品事业部总经理许浩帆也有类似体会。他同时说,随着经纪业务同质化竞争终结,期货业肯定会出现大分化,能不能自身资源禀赋找好定位很重要,如果相关人才储备比较早,股东背景给予的空间和平台比较好,资管业务或许会做得比较好,如果只是盲目一窝蜂地去搞资管业务,又形成同质化竞争肯定行不通。
一期货公司高管对记者直言,目前大部分期货公司已亮相的资管产品同质化比较严重,产品基本上以低风险套利为主。
记者了解到的一款对冲套利资产管理计划,在初始资金出现2%的亏损时将进行内部预警,亏损达到5%时须与客户协商,在亏损达到8%时暂停运行。但一家期货私募人士告诉记者,这是期货大佬们的“噱头”。一般来说资管产品多以趋势性交易为主,而任意一种交易类型如果风控做得不好,风险都很大。
中证期货副总经理景川说,期货业对“自由泳”还有些不习惯,另外不少相关法规也还要有相应改变,比如分类监管评分条件,如果不改,期货公司创新可能随时面临扣分被罚“下场”。尽管如此,“自由泳”至少给期货公司长足发展和拉开差距提供了条件,期货业强弱格局会逐渐清晰。至于整合金融全方位资源和做大做强,在现有条件下就看谁“游”得更快了。
离开泳池到大海,自然就意味着“水有深浅”,要讲究之处也更多。从1993年起就从事期货经纪业务的瑞达期货总经理葛昶说,每项新业务都有相应监管要求和风控要求,例如,《期货公司投资咨询业务试行办法》、《期货公司资产管理业务试点办法》以及《期货公司设立子公司开展以风险管理服务为主的业务试点工作指引》等都对相关业务的开展有着明确规定。
“自由泳”讲究扬长避短
过去,期货大佬们吃惯了“佣金”,一直难以摆脱“大市场、小行业、小公司”烦恼。这两年,证券、信托、基金和银行开始通过各种理财产品渗透期货市场,整个金融混业格局正逐渐形成。
葛昶说,瑞达2012年10月初就开始申请资管牌照,并于12月25日获批,未来公司将努力形成以经纪业为基础、资管及投资咨询业务为两翼的发展格局,实现从单纯的通道服务向通道服务、融资服务、投资服务三者齐驱发展,从卖方业务为主向卖方和买方业务并重转变,从提供低端服务向提供高端金融服务业为主转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