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汉河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前身是一家名叫福瑞斯特的科贸有限公司。从2007年开始在国内销售林地产权。徐先生就在那一年花5万元购买了福瑞斯特推销的林地,产权期限是7年,也就是今年到期。本来公司承诺即使土地不升值,光是林地生产的木材也能让收益翻倍,但是,到了2011年,公司就向客户宣布已经转型,推荐大家把国内林地产权转成非洲乌干达耕地产权,并且同样承诺了每年10%的收益。当然,徐先生和王女士的遭遇也一样,直到现在也没有拿到一分钱。
徐先生:我是2007年在石家庄买的经济林地。
记者:当时这个公司叫什么名字?
徐先生:就叫福瑞斯特科贸有限公司,它主要是从事林业种植,林业发展什么的。用大巴拉着客户去林地的现场去参观,说他们种的地怎么样,林地长势怎么样。
记者:这个林地在什么地方?
徐先生:在河北省石家庄地区周围,也有几个县,藁城、正定、晋州。实际上它的几块地加到一块没有四千亩,它对外宣称的是四万亩,当是我们并不知道这些情况。因为宣传得很好,购买的人很多,像过节一样,人们都抢着买,当时实际上我是花58200块钱买了12亩。
记者:这些林地买了以后,您知道是用来干什么的吗?
徐先生:知道,它是作为经济林嘛,就是合同到期以后采伐,然后出售。
记者:利益上的承诺有吗?
徐先生:有,依照合同,比如说天灾人祸了没有收益的话,它有个最低保证收入,合同上有这项规定。
记者:最低保证收入多少?
徐先生:最低保证不是人民币的收入,是保证木材的收入,比如说每亩地是60方,按照当时和现在的差价,哪怕是最低的保证,收入也会最少加一番的。到2010年的时候,它那个公司的客服部找我说,公司飞速发展,本来合同期是7年,我是2007年买的,到2014年才能到期,他说如果你要是把林权转到非洲乌干达耕地的话,合同立刻就终止,就给你核算。
记者:当时为什么会同意呢?
徐先生:因为它这个和这个不一样,林地的产权今年合同才到期,非洲乌干达耕地是第二年按照合同规定就开始返钱,最低收入就是合同总金额的10%。第二年就开始,每年都会往会返。
记者:后来这个承诺兑现了吗?
徐先生:一分钱没有兑现。2010年签合同,2011年就该给我钱,现在2014年了,一分钱没给。
上一页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