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阅读:武汉胶囊公寓里的青春
我们生活的城市里,有这样一群“蚁族”。他们蜗居在狭小的空间里,最小仅有4.5平方米,名副其实的“胶囊公寓”。他们都抱着各自的理想,在城市里打拼。在这青春的驿站,房子可以不大,但一定温馨。祝愿他们,有一天能拥有自己的房子,和我们共享阳光。
2012年8月13日晚,一间不足5平方米的蜗居(房号508)里,一名女孩在床上玩手机,另一名女孩在床下隔出来的”浴室里洗头发。
在武汉市硚口区古田一路一个城中村内,有一栋6层的私房。房东王佳才将这里隔出了胶囊房55间,最小的一间面积仅有4.5平方米,租户多为刚刚走出校园,在武汉艰苦打拼的年轻人。这里月租只有300多元,比一般出租房便宜近2/3,性价比较高。房东老王说自己折腾这栋胶囊公寓,主要目的倒不是赚钱养家,只想让现在的年轻人有个住的地方:“说实在话,我也不想折腾了,只希望房价不要再涨了,再涨,这些年轻人以后怎么过日子?这些胶囊房我已改到了极限,难道还能一层楼改成18间不成?”
这间小房子,被房东隔出九大功能区——阁楼上是听歌上网的娱乐区,也是休息区;“楼下”有“厨房”,一个无烟灶台,小得只能容得下两口锅;有餐桌,偶尔也兼职书桌;有卫生间,可供淋浴和方便;电视机高高挂在墙上,房间里还配有网线,租户在床上抱台手提电脑就能上网,小小蜗居,连通大千世界。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