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评:让百姓挣钱过好日子才算改革成功--财经--人民网
人民网>>财经>>财经频道滚动新闻

  

社评:让百姓挣钱过好日子才算改革成功

2012年12月21日07:18    来源:人民网-环球时报    手机看新闻

  

【相关视频】李克强强调:发展要重在提高质量效益 用改革红利释放内需潜力

让百姓挣钱过好日子才算改革成功(网络配图)

    李克强副总理19日强调中国的经济发展应当是“实实在在、没有水分”的提高,他指出,如果无法让人民群众的收入增长,那么GDP增速再高,也是“自拉自唱”。李克强重申“改革是最大红利”的著名观点,他说,“城镇化是发展最大的潜力,而真正的发展必须要依靠改革。”

  经济是当代各国政治的真正纵深和落脚点,在西方国家,执政者总喜欢拿外交或其他业绩凑数,但老百姓评价执政者的终极标准是国家经济形势,更准确地说,是他们自己对经济形势的感受。其实在中国这个道理也是一样的。

  中国这些年的问题如此多,腐败、社会不平等、对外领土摩擦等等,随便拿出一个,都不得了。然而中国保持了社会大的稳定,国民心态总体积极乐观,根本原因是中国在发展,创造了大量就业,积累了民间财富,并在这个过程中改善了无数人生。

  中国需要一系列的政治和社会建设,这些艰难的改革常常会消耗我们的大量注意力。但与此同时,我们切不可对经济发展有一丝一毫的松懈。让老百姓能挣到钱,保证下一代过得比上一代更好,这在今后也是打造中国人集体乐观的基石。

  经济改革的操作面无比宽大,它们开展得越好,社会改革和政治改革就越容易在它的上面做盘扎根,与它接力,融为一体。比如中国的城镇化很难说是绝对的经济过程或社会过程,也很难说这当中究竟有多少“政治”。

  过去一个时期,中国舆论中不时出现一些人对经济进步的蔑视,对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成就变着法儿贬低。他们主张只有动政治体制“才算改革”。他们仿佛是从月球上来到中国。

  经济体制改革今后很有的干,它们会把前一阶段改革的红利更充分释放出来,为实现更高的社会权利平等创造条件。比如让民营资本更多参与国家重点项目的投资,协调好壮大国有企业和反垄断之间的关系,这些都对打破利益格局的固化有重要意义。

  在中国这样的新兴大国里,经济和政治的界限通常模糊不清。再举个例子,比如建三峡大坝,你说它是经济还是政治?中国的改革选经济做突破口,实际上把同一个问题朝着经济方向使劲拽了拽,从而扩大了处理解决它的空间,减少了解决过程的尖锐对立。

  新一代领导集体迄今对经济体制改革的谈论最集中也最突出,但仔细领会,这些改革里都包含了对政治改革的辐射和递进。如果中国下一步经济体制改革能有总体设计,有大量实践和创新,并带来国民经济更有质量和效益、可持续的发展,社会的各种权利公平都大幅提升,那么中国不仅在经济上将再有里程碑式跨越,这个国家在政治上也必将焕然一新。

  让人民从改革和发展中受益,国家的这个决心已经清楚得不能再清楚,接下来是如何应对实现它的难度。这显然不像有人想的“只要真下决心”就能顺利做到,那种话如果没完没了说,有时就像斗气和抬杠。

  李克强19日同时提醒“要把握好全社会对改革的合理预期”,这是很重要的告诫。互联网把改革的含义搞得过于耸动和神秘,把改革成果过度理想化。其实改革挺“土”的,它就在我们眼皮底下生生不息。改革制造活力、进步和希望,但改革带不来一劳永逸的成功。

  中国将在未来很长时间里矛盾重重,新问题的到来很可能比旧问题的消失更快。改革既是战略决策,也是一种哲学态度。中国永远都得改革,我们追求的应是不断前进,我们不可能有在万众掌声里终点撞线的一刹那。

 

 

(责任编辑:值班编辑、乔雪峰)

相关专题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