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中国经济会更好吗?【2】--财经--人民网
人民网>>财经

2013,中国经济会更好吗?【2】

李佳莉 练洪洋

2013年01月21日08:26    来源:广州日报    手机看新闻

记者:近年来,垄断企业的垄断程度不断上升,对此你有什么建议?

韩复龄:所谓“玻璃门”也好,准入限制也好,作为垄断行业它所经历的利润率由高逐渐变低,是不争的事实。如通信行业,原来通信费是双向收费而且收费很高,现在竞争加剧,使通信费变成单向收费,各种优惠套餐使价格相对降下来了。对于垄断行业怎么打破,我认为就是放开准入限制,让更多的投资主体加入进来,一方面防止国企腐败,另一方面可以提高行业的效率。

深化金融改革:

金融改革未来之路,一是利率市场化,二是提高工资效率,三是税费制度改革。

记者:金融改革进入深水区,下一步改革当从哪几方面入手?

韩复龄:金融改革一方面是金融资源配置改革,比如推进利率市场化。现阶段中国的经济发展很重要的是靠老百姓储蓄来支撑,有人统计过实际的利息收入,扣掉通货膨胀率只有0.25,收益很少。这实际是对居民持有金融资源的一种剥夺,换取的是贷款企业廉价利用金融资源。金融改革另一方面是融资机制改革,公司上市、IPO应力求做到公开、公平、公正,真正反映股市经济增长点。中国经济增长了,但股市却在2012年保持全球垫底的增长速度。未来之路,一是利率市场化,二是提高工资效率,三是税费制度改革。现在正在推进营业税改增值税,减少企业的税收,这个问题很关键。

记者: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高度重视财政金融领域存在的风险隐患,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和区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金融风险是否已到了危险边缘?具体体现在何处?

韩复龄:具体的金融风险有几个方面:一是银行贷款资产的总量已经相当庞大,银行的金融资产有100多万亿元;二是地方政府各种融资平台贷款累加起来有12万亿元。地方政府主要靠土地财政担保贷款。卖地不具有可持续性,银行这部分贷款的风险程度相当高。三是来自一些创新的金融产品。比如说理财产品,居民因为储蓄利息低,股市风险大就买了各种各样的银行理财产品,但理财产品又出了一些问题,投资人的收益和风险承担不对称,这也是金融风险存在的地方。

剖析股市症结:

恢复投资者信心,要降低投资者的税费、鼓励上市公司分红、扩大场内资金的利用效率,最根本有赖于经济健康、稳定的发展。

记者:中国经济近10年来高速增长,但是,中国股市仍然“熊冠全球”,症结何在?

韩复龄:中国股市低迷的原因有很多方面,首先是新进股市的投资人少了,现在在股市投资的都是中老年人和一些老股民。年轻人结婚买房,现在工作几十年都买不起一套房,没有多余的钱投到股市。其次,股市的赚钱效应不明显了。在过去几年股市大涨大跌中,不少人都被套住了,又没有新的资金补仓,股市的交易量急剧下降。证券公司的佣金收入大幅下滑,基金公司持有股票总市值的比例也在下降,目前基金持有市值3万亿元,仅占总市值十分之一,而2007年基金持有市值占总市值的四分之一。

股改以后,大非现在都可以解禁了,其持有的成本很低,现在即使股价跌了,对原始投资人来讲仍然有高额的收益。一、二级市场投资者定价机制不合理,导致了二级市场投资者的血本无归,等于是在抽血。另外,大小非的减持对市场来讲也形成一种抽血效应。最后一个是上市公司的分红。像国外的养老基金买股票,持有股票分红就相当于有一部分的收益率,我们的很多上市公司都是“铁公鸡”,一直不分红。

记者:现在的股市,如何恢复投资者的信心?现在是入市的好时机吗?

韩复龄:从政策层面来讲,一要降低投资者的税费,二是鼓励上市公司分红,三是融资融券,扩大场内资金的利用效率。当然,最根本的还有赖于经济健康、稳定的发展。从去年12月中下旬以来,股市从1940点反弹了300多点,就直接反映了这种预期。举个例子,史玉柱从2001年开始增持民生银行,当时的成本价是5元多,现在民生银行已经达到了接近8元了,在这支股票上,史玉柱账面收益就达到了40%。真正有投资价值的公司,企业成长肯定会带来投资收益。

从投资角度来讲,投资者要树立长期持有的价值投资理念。投资者偏爱投机ST、重组这些不确定性的股票,押准了可能会带来一些收益,但是退市了怎么办?对于投资者来说,投资理念的转型,怎样把握投资价值,也是一门学问。

(责任编辑:乔雪峰、聂丛笑)

相关专题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