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海宁市位于杭嘉湖平原,是浙北地区农村经济比较活跃的县级市。记者调查发现,广大农民投资理财的观念单薄,这与农村信用合作社的设置有关
海宁市农村信用合作联社办公室副主任江吕敏介绍,海宁市有12个镇、街道,共设置67个农信营业网点,也是海宁市所有金融机构中营业网点覆盖面最大的一家,但他坦言,由于受诸多因素制约,农村很多地方营业网点覆盖面仍亟待加强。
江吕敏:全市大概有200个行政村、社区,大的集镇,我们也有网点,但是还不能覆盖到完全的村级服务点。因为设点上级部门还是管得比较严格的,在消防上、安全设施上有明确的要求。村里面也有办不出产权证的房子,我们也不能做营业网点的,有限制,一些村里面,可能就我们一个网点,别的银行网点都没有。
除了网点少之外,在金融服务上还有一些让城市居民匪夷所思的规定,比如说如果要取现金不能超过1千块,转帐每笔不能超过5000块钱。
另外,农村贷款也非常不容易。
河南南阳社旗县农民老刘的儿子打算年前办婚事,十几万的花费让他吃不消。当他向乡农信社咨询贷款时,吃了闭门羹。
老刘:贷款网点都在乡里,村里没有,网点也不多,办业务取东西觉得太难,都排着长队,贷款也不方便,现在贷款需要的条件也比较多,又是抵押又是担保,现在农村又没有房产证,土地又没有实行抵押,贷款不方便。
记者在河南农村走访发现,涉农金融机构只有农信社和邮政储蓄银行。邮储银行只吸收农民存款却不向农民发放贷款,农信社虽然向农民发放贷款,但缺少抵押物,找担保人困难,这些因素让很多缺乏金融知识的农户望而却步。南阳市某基层信用社信贷科的赵主任告诉记者,银行放贷,能否收回是考虑的第一要素。
即使托关系请客送礼办下来,实际利息也远高于银行贷款利息。农民急需用钱时,不得不转向私人高利贷。
河南邓州农民李健:不好贷,确实不好贷,需要关系的。宁肯去地下借高利贷,一般都是一分二、一分五。
正规金融机构担心贷款无法回收,导致普通农户贷不到款,而地下信贷产业又难以令人信服。
上一页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