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离”后不适应 考研重回北京
人物:王宁(化名)
职业:文员
来自河南的王宁,2008年从北京一所211高校金融专业毕业。在考研失利后进入北京一家私企做行政。“收入低、职务与自己的专业相差太远”,这份工作王宁干得并不开心。
在父母一再劝说下,王宁动摇了。当年年底,她辞去北京的工作,经家人托关系入职一家大型金融企业在郑州的办事机构。但从一线城市回到家,巨大的心理落差让王宁很不适应。
“准时上下班,工作难度不大,每月收入3000元,足够花销所需。”王宁说,郑州的工作虽然很轻松,但已经适应北京生活和工作节奏的自己并不开心。“这里节奏慢,甚至可以说是拖沓,时常让我很抓狂。”
“身边的人眼界、心态也和我不一样,感觉说不到一起去。”王宁说,她的同事多是本地人,不少也是托关系进去的,“感觉更多时候大家是在拼背景而不是实力,很多人仗着自己的关系,并没有什么奋斗发展的心思,懒懒散散的,而一些有能力有想法的人,因为没有特别硬的背景,又很难施展自己的才华。”
工作之余的生活,王宁除了和朋友聚会吃饭或者去KTV唱歌,并没有其他太多的消遣方式,这让她觉得生活很乏味。
半年后,王宁瞒着家人辞去工作,再次“北漂”。此前的经历让她感到,想要长期留京,自己的知识储备还不够。2009年4月,王宁再次辞职复习考研,第二年考上了一所名牌大学的企业管理专业,毕业后通过选拔、面试,进入了一家事业单位。
目前王宁每月收入7000元,住在与朋友合租的一套2居室内,每月房租就要3000元,一个月下来并没有太多结余,工作还时常需要出差和加班,但凭自己“实力”已成为业务骨干的王宁,还是觉得很有奔头。“这次留在北京,就不打算再离开。”
机遇到来双丰收
人物:李飞(化名)
职业:经理人
几乎有5年的时间,或者更长,“离开”这两个字,一直在沉重地敲击着李飞的神经,尤其是深夜孤独一人酒醉的时候,这种感觉更加强烈。但是李飞最终的决定是坚守,“在这里,我找到了事业和家庭”。
18年前,李飞考上了北京的一所重点大学,这在他出生的辽宁那座小城市非常难得。每个寒暑假的同学聚会中,李飞都是那个佼佼者,席间,他将北京的各种资讯讲给同学们听。“在学生会期间我还参与过央视的节目,这让老家的同学们想都不敢想。”
4年学业完成后,李飞留在了北京,在一家外语培训学院做销售工作,和老家同学们工作、生活上的差异越来越大。
每天清晨,李飞需要提前起1个多小时,拎着公文包上班,当李飞的西服在地铁里被挤得皱皱巴巴的时候,老家的同学正吃早点,准备步行溜达着去上班。当他回到和朋友们合租的公寓,拥有自己的房子还遥不可及的时候,老家的同学已经开始买房了。
“说实话,最漂泊的那段时间,我真的找不到留在北京的理由,是因为梦想吗?那我的梦想是什么?”动荡的那几年,李飞坚决不买房,因为说不一定什么时候就回去了,而在老家托关系找个公务员的工作,虽挣得不多,但起码悠闲。
“但话说回来,在别的地方可能会绝望,因为一抬眼就能看穿很多年后,完全没什么发展。”一直坚持留在北京的李飞终于在8年后等到了自己的机遇。跳槽成为金融机构经理人,让他找到了事业的方向,同时也收获了爱情,与一位心仪的女孩领了结婚证,并在北京有了自己的家庭。
如今的李飞活跃在北京金融街,拜访的客户也很体面,更主要的是有了一个不管自己去哪里,都有妻子等候的小窝。“这就是归属感吧。”李飞说,这让他更加坚定了自己坚守北京的选择。
A12-13版采写/新京报记者 申志民 卢漫 刘洋
上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