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布去年十大典型案例
国家宗教局公布了2013年贯彻落实10部门文件的10个典型案例。
在这些案例中,“被承包”现象比较突出。其中包括浙江查处乌镇修真观与私人签下长期承包协议,山东泰山景区“寺观被承包”借教敛财,河南省南阳市淅川县香严寺多头管理、被承包经营,河南商城县云极观被承包,云南宜良县岩泉寺被承包经营等。
体制机制问题也多次出现。例如,黑龙江省牡丹江市宁安西来圣寺,自2002年寺院原住持就被投资商赶走,此次投资商被清除出寺院;福建省泉州市晋江安海龙山寺,长期被村民组织直接管理,体制不顺且管理混乱,此次妥善解决后,实现了由宗教界自主管理;湖南南岳衡山佛教戒律松弛、管理混乱,以及政府监管不力,个别公职人员插手寺院、借教敛财,也经几个月整治而有所改善。
非宗教场所诈骗活动亦成为10部门文件中强调的重点。其中包括陕西省依法查处五台山非法宗教场所“财神庙”、“佛国中心”诈骗游客。
除此之外,北京市清理雍和宫周边环境,实施寺内免费赠香后,燃香总量下降一半以上,香灰减少约2/3。
正建立网上查询系统
据悉,国家宗教局正在建立和完善宗教工作基础信息数据库,并将在此基础上对经批准开放的佛教寺院和道教宫观分批公告,统一挂牌,建立网上查询系统。
记者在国家宗教局网站上看到,目前在这个查询系统中,已经收录了北京、山东、上海和浙江4省市的部分寺庙和宫观信息,其中包括“宗教”、“派别”、“场所名称”、“地址”和“负责人姓名”等信息。以浙江为例,目前已收录的宗教场所达5716条。
国家宗教局一司道教处王晓刚表示,此举将有助于区分合法与非法的宗教活动场所,挤压非法宗教活动场所的生存空间。“今后,我们将成熟一批,公布一批。”
刘金光表示,2014年国家宗教局将继续推动重点督察一批典型案例,做好佛教道教活动场所基本信息公告和挂牌工作,开展联合督察。(刘少华)
上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