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以金融改革保障經濟平穩較快發展--財經--人民網
人民網>>財經>>股票頻道

人民日報:以金融改革保障經濟平穩較快發展

王宇

2012年11月15日08:35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手機看新聞

國際金融危機發生以來,我國經濟發展進入一個新階段,遇到新的矛盾和問題,面對新的機遇和挑戰。今年以來,國際經濟環境復雜多變,國內經濟發展面臨的困難增多。中央根據經濟形勢變化,加強和改善宏觀調控,加大預調微調力度,經濟社會發展總的形勢是好的。正確認識當前的經濟金融形勢,進一步深化金融改革,是繼續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的前提和基礎。

著力穩增長,貨幣政策適度有效

去年以來,我國經濟增長速度逐季放緩,國內外環境的變化使經濟運行中的一些矛盾和問題突出出來。為了保持經濟穩定增長,中國人民銀行按照穩中求進的工作總基調,把“穩增長”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所有貨幣政策工具都進行了“穩增長”操作。三次下調法定存款准備金率共1.5個百分點,兩次下調人民幣存貸款基准利率,金融機構1年期人民幣存、貸款基准利率分別下調為3%和6%。同時,靈活運用公開市場業務,加大逆回購操作力度,保持銀行體系流動性合理適度。加強信貸政策指導,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對“三農”、小微企業、服務行業、節能環保、戰略性新興產業和國家重點在建續建項目等的金融支持。

今年前3季度,貨幣信貸保持了平穩較快增長的態勢。9月末,廣義貨幣供應量(M2)同比增長14.8%,為2011年下半年以來最高。前3季度新增人民幣貸款6.72萬億元,同比多增1.04萬億元。銀行體系流動性較為適度,貨幣信貸總量和社會融資規模符合預期,基本滿足了實體經濟發展對資金的需求。

著眼調結構,金融改革步伐加快

從表面上看,目前我國經濟遇到的困難是總量問題,表現為經濟增長速度放緩﹔從深層次看,主要是結構問題和發展方式問題,表明我國經濟已經到了必須加快轉變發展方式的關鍵階段。圍繞推進經濟結構調整和發展方式轉變、增強長期發展后勁,金融改革的步伐不斷加快。

利率市場化改革。1996年,我國利率市場化改革進程正式啟動。利率市場化改革的順序為:先放開貨幣市場和券市場利率,再放開金融機構貸款利率,然后放開金融機構存款利率。其中,金融機構存貸款利率市場化的順序為:先外幣,后本幣﹔先貸款,后存款﹔先長期,后短期﹔先大額,后小額。1999年9月,我國基本實現了貨幣市場和券市場利率市場化。2004年10月,中國人民銀行放開了對金融機構貸款利率的上限管制,對貸款利率實行下限管理,下限為基准利率的0.9倍。同時,放開了對金融機構存款利率的下限管制,對存款利率實行上限管理,基本實現了“貸款利率管下限、存款利率管上限”的階段性目標。隨著利率市場化改革步伐加快,市場在人民幣利率的形成和變動中更多地發揮作用。利率市場化改革,提高了資金配置效率,改善了整體金融環境。

匯率市場化改革。1994年,我國匯率市場化改革進程正式啟動。為了完善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匯率制度安排進行了4次較大調整。1994年4月第一次匯改,建立了以市場供求為基礎的、參考一籃子貨幣進行調節的、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規定人民幣匯率的浮動區間為0.3%。2005年7月第二次匯改,建立了以市場供求為基礎的、以籃子匯率為參考的、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將人民幣匯率的浮動區間擴大至0.5%。2010年6月,中國人民銀行宣布重啟匯改,進一步增加人民幣匯率彈性。2012年4月,將人民幣匯率浮動區間從0.5%擴大至1%,將外匯指定銀行為客戶提供的人民幣對美元現匯買賣差價幅度由1%擴大至2%。作為擴大人民幣匯率浮動幅度的配套安排,中央銀行的外匯操作方式作出了適應性調整。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的不斷完善,人民幣匯率浮動區間的進一步擴大,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銀行間外匯市場的供求關系和人民幣匯率單邊升值的預期,最近人民幣匯率開始出現小幅、雙向浮動。我國經常項目順差佔GDP的比重從2007年10.1%的高點回落,2010年降低到5.2%,2011年降低到2.8%,國際收支正向著均衡的方向調整。

引導民營經濟進入金融服務領域。為了規范發展民間金融,促進民間資金向產業資本轉化,完善專注於小微企業和“三農”的金融產品創新體系,2012年4月國務院批准溫州金融綜合改革試點,引導民間資本進入金融服務領域。與此同時,浙江麗水的農村金融改革試點正式啟動,引導銀行業金融機構設立中小企業貸款、“三農”貸款等專營部門或機構﹔研究探索民間資本如何通過投資入股、參與重組和發起設立等多種形式進入金融領域。2012年5月,中國銀監會出台了《關於鼓勵和引導民間資本進入銀行業的實施意見》,提出了三個“持股比例”,即民營企業參與城市商業銀行風險處置的,持股比例可放寬至20%以上﹔通過並購重組方式參與農村信用社和農村商業銀行風險處置的,允許單個企業及其關聯方階段性持股比例超過20%﹔支持民營企業參與村鎮銀行發起設立或增資擴股,村鎮銀行主發起行的最低持股比例由20%降低為15%。最近一個時期,我國尤其是農村地區出現了許多新型金融機構,其中大都有民間資本參與。

當前經濟形勢對深化金融改革提出更高要求

目前,我國經濟發展的外部環境十分嚴峻,國內經濟發展中不平衡、不協調、不可持續的問題依然突出,這些問題實際上主要是經濟結構矛盾和經濟發展方式問題。長期以來,受經濟發展水平和市場發育程度的制約,我國經濟發展方式呈現兩個特征,一是主要依靠投資和出口帶動,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較低﹔二是主要依靠生產要素的高投入和高消耗支撐。這種經濟發展方式已經難以適應現代經濟發展的要求。

同時,我國經濟趨穩的基礎還比較脆弱,有效需求不足仍然是當前的主要矛盾,經濟下行壓力較大。企業生產經營困難加大,部分企業的生產成本居高不下,利潤減少,預期收益下降,企業擴大投資的能力和意願不足。居民收入預期不穩,消費增長較為緩慢。產業結構不合理特別是部分行業產能過剩問題進一步暴露。雖然通貨膨脹得到較好控制,但影響物價水平上漲的剛性因素較多,通貨膨脹的潛在壓力較大,未來物價形勢還存在不確定性。

更重要的是,國際金融危機發生之后,我國經濟發展出現了一些新的階段性矛盾,增長問題與發展問題相互牽扯,長期問題與短期問題相互交織,結構性問題與周期性問題相互作用,國際經濟問題與國內經濟問題相互關聯,因而宏觀調控環境復雜多變,貨幣政策決策和操作的難度加大。

新的增長階段也意味著新的機遇,能否抓住機遇,釋放增長潛力,形成新的競爭優勢,主要取決於能否盡快形成與新增長階段要求相適應的經濟體制、經濟結構和經濟發展方式。關鍵是應加快經濟體制改革,尤其是加快金融改革。應通過金融改革,完善貨幣政策調控體系,提高貨幣政策實施效果﹔完善金融制度,使金融市場能以更高的效率、更低的成本配置金融資源﹔構建組織多元、服務高效、監管審慎、風險可控的金融體系,為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和實體經濟發展提供更好的金融服務。

深化金融改革的著力點

完善貨幣政策調控體系。優化貨幣政策目標體系,處理好促進經濟增長、保持物價穩定與防范金融風險的關系,合理調控貨幣信貸總量,保持合理的社會融資規模﹔健全貨幣政策操作體系,完善市場化的間接調控機制,逐步增強利率、匯率等價格杠杆的作用,推動貨幣政策從以數量型調控為主向以價格型調控為主轉型﹔充分發揮再貸款、再貼現的作用,支持經濟結構調整。

加大對實體經濟的信貸支持力度。發展消費信貸,支持擴大內需,促進國際收支基本平衡﹔加大對節能環保產業等戰略性新興產業、現代服務業、科技自主創新等領域的金融支持﹔強化對就業和再就業、助學、扶貧開發等環節的金融服務﹔深化農村金融改革,以服務“三農”為方向,充分發揮政策性金融、商業性金融和合作性金融的作用,構建多層次、多樣化、適度競爭的農村金融服務體系﹔解決小微企業融資難問題,鼓勵金融機構創新服務小微企業的金融產品和信貸模式。

穩步推進利率市場化改革。推進金融市場基准利率體系建設,健全中長期市場收益率曲線,為金融機構產品定價提供有效基准。按照條件成熟程度,通過放開替代性金融產品價格等途徑,有序推進利率市場化。繼續完善中央銀行利率調控體系,完善利率傳導機制,引導金融機構提高風險定價能力。

完善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堅持主動性、可控性、漸進性的原則,穩步推進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完善以市場供求為基礎、參考一籃子貨幣進行調節、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增強人民幣匯率雙向浮動的彈性,保持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穩定。大力發展外匯市場,擴大交易主體,增加交易方式,豐富交易工具,尤其是匯率風險管理工具。

加快金融體系建設。推進政策性銀行、大型商業銀行、全國性股份制商業銀行、地方中小銀行、非銀行金融機構等各類銀行業金融機構分層配置、科學合理布局,加快建設和完善社區金融服務組織體系,完善農村金融組織體系。政策性銀行應建立和完善治理機制,堅持以政策性業務為主體。建設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大型商業銀行。鼓勵中小商業銀行進行合理的市場定位。加快社區金融服務組織體系建設,促進地方中小商業銀行更加專注於社區居民和小微企業金融服務。繼續深化農村信用社改革,發揮其支農主力軍作用。

引導民間資本進入金融領域。支持民間資本參與設立村鎮銀行和農村資金互助社等新型農村金融機構以及小額貸款公司。在加強監管、規范經營、防范風險的前提下,進一步加大民間資本參與金融服務的力度,增強其對“三農”和小微企業的服務能力。

(作者為中國人民銀行研究局研究員)

(責任編輯:楊波、呂騫)

相關專題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