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線一:可穿戴設備】
三星智能手表或亮相柏林電子展 可穿戴概念望爆發
各種各樣的新型電子設備,眼花繚亂的操作系統,一旦碰上消費電子展,總能成為科技愛好者雲集的盛事。作為年度最大消費電子業的盛事之一,9月6日至11日即將舉行的德國柏林消費電子展(IFA)尚未揭幕,關於其的揣測便已經沸沸揚揚。
據海外媒體爆料,在此次展覽上,可穿戴設備等有望繼續火一把。
去年,三星重磅推出了包括智能手持設備Galaxy Note 2、Galaxy相機及搭載微軟Windows phone平台的Ativ S智能手機在內的一系列吸引消費者眼球的產品。業界揣測,在今年的IFA展上,該公司或宣布推出Note 3。
更受矚目的是該公司將推出的可穿戴設備—智能手表。據海外媒體披露,這款手表將比IFA早兩天登場,在9月4日正式發布,並將隸屬於新品牌Galaxy Gear旗下。
如果根據此前被曝光的專利,那麼這款手表或採用目前在市場上並不多見的柔性顯示屏,還包括麥克風及USB接口,並運行安卓系統。
伴隨可穿戴概念的崛起,不少商家已經加入這場大戰。Im Watch及Pebble等智能手表已經上市一段時間。包括耐克、Fitbit及Jawbone等品牌的運動類可穿戴設備也已經面世。
業內人士指出,可穿戴設備的外在形態完全不同於智能手機等傳統硬件產品。硬件方面的變革很大,智能眼鏡側重於光學方面的創新,智能手表是智能手機的縮小版,並加入更多傳感器以讀取人體脈搏等信息,部分廠商也可能在腕帶處採用柔性化硬件設計。此外,智能眼鏡、手表的硬件組合也需要兩個產品之間頻繁的信號互聯,勢必增加對無線模組的需求。因此,水晶光電、環旭電子、歌爾聲學等可穿戴設備概念股,以及丹邦科技、中京電子、超華科技等柔性電路板股將顯著受益。
“可穿戴”市場規模5年后或達83億美元
市場研究機構Research and Marketsr近日發布的最新報告顯示,到2018年,全球可穿戴電子產品市場的規模將達到83億美元,未來5年的年復合增長率預計高達17.71%。報告還顯示,2012年全球可穿戴技術市場的收入為27億美元。以不同產品分類,截至2012年末,手腕佩戴設備收入為8.767億美元,在這一市場所佔的份額最大﹔頸部佩戴設備所佔的份額最小。專家認為,可穿戴技術將是繼智能手機之后,下一個潛力無限的市場機遇,這一市場包括了先進的電子設備、智能紡織品等各類產品。(廣州日報)
國內產業鏈公司躍躍欲試
與手機巨頭們的熱情相應的是,可穿戴設備產業鏈上的國內公司也躍躍欲試。畢竟,智能手機的爆發,催生了萊寶高科、歐菲光、長信科技、安潔科技等零部件巨頭。
日前,從某“可穿戴設備”主題投資論壇獲悉,MEMS傳感器已是可穿戴設備產業鏈中的點金石。MEMS被稱為微機電系統,主要包括傳感器和執行器兩類,廣泛應用於汽車、智能手機、平板電腦和可穿戴設備。中國微納技術俱樂部會長王懿在會上介紹,各類傳感器功能性的全融合將成為傳感器的研發方向,未來可穿戴產品終端前景的發展將取決於傳感器等產業鏈上游技術的提升,MEMS創新應用將是可穿戴設備發展的源泉。
上市公司中歌爾聲學率先涉足MEMS傳感器,歌爾聲學稱,公司很早就開始研發MEMS產品,目前MEMS麥克風產品已推向市場,主要以面向國際。漢威電子和士蘭微兩公司均及時捕捉到了市場熱點,正積極研發可穿戴應用傳感器和加速傳感器,但具體研發進度及未來市場前景還無法預計。
繼北京君正、中穎電子之后,又一上市公司借互動易平台發聲涉足可穿戴概念。超華科技5日表示,公司有意在可穿戴領域加大研發,同樣看好此市場。而公司此前也借該平台稱,柔性電路板是公司經營范圍之一,公司有對柔性電路板生產的工藝技術研究和經驗,目前有開發並在小批量制作可穿戴設備或者移動設備上面要使用到柔性電路板。
可穿戴設備概念股:
北京君正:智能手表屬於物聯網的終端控制平台,之前在CES2013上展示了公司Smart Watch產品樣機。
丹邦科技:可彎曲的手機 可瞬間變形為“智能手表”
水晶光電:在努力推進視頻眼鏡項目的產業化
歌爾聲學:制造 生產主動式3D眼鏡
環旭電子:公司致力於無線網絡設備、電腦主機板和商用及網絡存儲設備、液晶面板控制板、智能手持終端設備和商用銷售終端設備及車用電子產品為主的下游產業,具備很好的市場前景和高成長性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