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趙學毅
上周,基金公司高管變更公告突然增多,平均一天一起,基金公司“一把手”最不安穩,成這輪高管變更的主要對象。“總經理一職變動,相關基金公司原有的制度和工作均會有變化,往往帶來人事上一系列的‘連鎖反應’,大多老部下往往相繼離任。”北京一基金分析師對《証券日報》基金新聞部(官方微博微信:証券日報微基金)記者表示。
事實上,伴隨著基金公司高管的頻繁變動,基金經理年內離職人數也已超2012年、2013年全年數據,並且創出了基金業年離職人數的歷史新高。
“值得欣慰的是,基金公司並沒有坐以待斃,而是積極尋求破解‘人才荒’的方法。目前來看,老牌基金公司多重視自我培養人才,新基金公司則多實施股權激勵或事業部制。”北京一基金公司內部人士對記者表示。
147名基金經理離職 年離職人數創歷史新高
9月18日,信達澳銀基金董事長何加武因工作調動離任,信達証券總經理於帆接任。上周發布高管變更公告的基金公司還有華安基金、廣發基金、國聯安基金,其中華安基金於9月15日、9月17日發了兩則變更公告,先是董事長朱仲群離任,接著總經理李勍離任。上周基金公司高管變更平均一天一起,可見,新一輪高管變更潮來襲。《証券日報》基金新聞部(官方微博微信:証券日報微基金)記者根據証監會公布的信息統計顯示,今年以來,截至9月19日,基金公司共發布94則高管變更公告,而2011年、2012年、2013年分別有95則、94則、90則。考慮到今年還有3個多月的剩余時間,今年全年的高管變動很可能創近幾年的新高。
“總經理一職變動,相關基金公司原有的制度和工作均會有變化,往往帶來人事上一系列的‘連鎖反應’,大多老部下往往相繼離任。”北京一基金分析師對《証券日報》基金新聞部(官方微博微信:証券日報微基金)記者表示。
伴隨著基金公司高管的頻繁變動,基金經理年內離職人數也已超2012年、2013年全年數據,並且創出了年離職人數的歷史新高。來自同花順iFinD的最新數據顯示,截至上周末,今年以來共有147名基金經理離職,而2013年有140名基金經理離任,2012年離職基金經理有108位,2010、2011年均有超過90人離開基金經理崗位。值得注意的是,今年基金經理變更潮比以往出現更多的是永遠離開這個行業的情況,“奔私”無疑是最大的去處,新基金法讓“奔私”更為簡單﹔同時保險機構的基金公司相繼成立,分流了基金業的人才。
某基金分析師認為,基金經理在“前台”,因此走和留更受投資者關注。從最近幾年的情況看,由於基金產品發行加速,雖然有新人不斷走上基金經理這個崗位,但基金經理增長速度遠遠比不上新基金發行速度,導致如今“一拖多”比比皆是。更重要的是,新入行的基金經理沒有經過多年市場淬煉,能否擔得起這份責任,還有待時間考驗。
新老基金公司出招 三大“新戰法”求破題
高管及基金經理頻頻變更的背后,是整個基金行業面臨人才緊缺的困境,這已是困擾行業多年的難題。業內人士分析認為,導致基金公司人才流失的主要原因大致有三方面:一是股權的變更導致高層更換﹔二是公司體制原因,導致某些基金公司的基金經理感覺發展受到限制﹔三是市場競爭激烈,沒有完成任務,被動離職。
面對資深管理人才的流失,基金公司並未一味把“人才荒”的問題全部留給“時間”去解決,而是做了各種嘗試,尋求破解“人才荒”的方法。“目前來看,老牌基金公司多重視自我培養人才,新基金公司則多實施股權激勵或事業部制。”北京一基金公司內部人士對記者表示。
《証券日報》基金新聞部記者注意到,以中郵創業為代表的老牌基金公司尤為注重人才的自我培養﹔中小公司、次新公司多以管理層直接持股、合伙持股方式來進行股權激勵,代表性的公司有中歐、前海開源等﹔而以前海開源、九泰為代表的基金公司尤為重視事業部制,給予基金經理一定的投資主動性。
“無論是自我培養、股權激勵、還是事業部的組織方式有助於解困基金經理人才流失問題,但是效果如何,還需時間來驗証。”德聖基金研究中心對此表示,“作為人才競爭激烈的行業,無論是留住人才還是發現人才,隻有創造優秀的業績,投資者才會買賬。投資者更關心,這種制度改革下是否真正的創造一批優質團隊,為投資者提供優質的投資回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