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期貨業協會會長劉志超在“金融衍生品市場人才培養交流會”上的講話
由中國金融期貨交易所和中國期貨業協會共同主辦的金融衍生品市場人才培養交流會於7月28日在北京舉行。中國期貨業協會會長劉志超在會上表示,應從三方面積極推動期貨及衍生品行業的創新發展。
以下為劉志超發言:
我國金融及衍生品市場已經進入到戰略發展機遇期,對復合型,創新型,國際化的高素質人才提出了迫切的需要。應該整合社會資源,加快人才培養,積極推動期貨及衍生品行業創新發展。
首先,我國金融及衍生品市場已經進入了戰略發展機遇期,對復合型,創新型,國際化的高素質人才提出了迫切的需要。一是大宗資源性期貨品種不斷推出,企業對期貨風險管理的需求會進一步增加,這需要我們有大批的既懂期貨市場業務、又懂現貨業務、又善於利用期貨市場服務實體經濟的人才﹔二是市場需要既有深厚的數理功底、又有堅實的經濟金融理論且精通金融市場事務的金融衍生品人才﹔三是需要復合人才,這要求大家既要懂期貨,又要懂其他的行業,比如像銀行、証券、保險、基金、信托等,畢竟現在混業經營的趨勢在加速﹔四是對場外風險定價這方面創新性人才存在需求﹔五是我們既需要熟悉期貨行業傳統的線下運營模式的人,又需要掌握現代的信息技術的線上金融專才﹔六是我們不但需要熟悉本土市場運作特點和規律的人才,也需要能夠適應全球化競爭的人才。
其次,要大力培養實踐型的高素質專業人才,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才能夠對實踐有指導作用。中國期貨協會作為行業自律組織,始終把人才培養作為一項重要工作。經過多年努力,我們形成了多層次、分類別、專業化的行業人才培養體系:一是突出重點,持續對高管人員進行培訓﹔二是開展對專業人才的培訓﹔三是推出了網絡培訓,全面提升這個行業人才的素質﹔四是積極開展期貨后備人才培養﹔五是建立長效機制,建立了人才培養的專項基金。
但從總體上看,金融衍生品人才隊伍建設,無論從數量還是結構上,還遠遠不能滿足行業快速發展的需要。一是人才的數量不足,制約了行業的進一步發展。我們整個期貨行業隻有5萬從業人員,只是証券從業人員數量的十分之一,銀行從業人員的百分之一。二是我們整個人才結構不合理,專業化分工也不細,特別是精通某一品種、某一領域德高端人才嚴重不足。很多從業人員都是最近這幾年才進入這個行業,擁有豐富經驗的高層人員不多,產品與設計人員還是非常缺乏。三是整體人才素質不高,需要全行業提高專業化、個性化服務的能力。
再次,需進一步整合社會資源,進一步強化高校人才培養的基礎性地位,共同推動期貨行業人才培養再上新台階。一要進一步加強期貨基礎理論研究和學科建設,夯實期貨行業人才培養的理論基礎﹔二是要大力培養實踐型的高素質專業人才﹔三是要進一步加強協調合作、整合我們的行業資源。高校在基礎性理論研究和教學方面有天然優勢,而交易所、金融機構等在理論轉換為實踐、培養實戰和應用能力方面擁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行業人才建設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因此我們要發揮各自的優勢,共同努力,不斷探索富有特色的人才培養的模式和路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