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4月起,中國金融期貨交易所(以下簡稱“中金所”)聯合中國期貨業協會共同舉辦了首屆“中金所杯”全國高校大學生金融期貨及衍生品知識競賽,高校學子3萬余人踴躍參與, 465名優秀學子分獲各個獎項。其中部分優秀學子獲得了中金所和各大機構的工作和實習機會。
這些大賽佼佼者,是如何進行准備並在強手如林的大賽中脫穎而出的呢?在目前的工作崗位上又有何感想?帶著這些問題,主頁君不(qi)辭(shi)辛(hai)勞(hao),對若干獲獎學子進行了突擊專訪,請他們分享經驗和感悟,並陸續在 “中金所發布”推出,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張子彪(第一屆“中金所杯”一等獎獲得者)
問:您為何報名參加“中金所杯”知識競賽的過程?
答:記得四月下旬,時值盛春,同門好友劉君瑜暉強烈向我推薦“中金所杯”賽事,彼時他正在北京衍生品研究院做實習,緣由此起,借此再表謝意。一向對固定收益証券和金融衍生產品有著強烈之興趣的我,因故有一段相對自由的時間,借著賽事,給了我一個再當一次學霸的理由!記得那一段時間,我成了圖書館的常客,白天心甘情願地感染著金融的“銅臭”氣息,晚上沉醉於“民國四大傳記”,金融與文史相映成趣。誤入書卷深處,沉醉不知歸路。再加上圖書館每每響起閉館音樂“夜的鋼琴曲——幸福時光”,也是醉了!
問:您是怎樣備考和參考的,有什麼經驗跟第二屆的參賽同學分享的?
答:從競賽大綱可以看出,“中金所杯”大賽囊括了當今世界近乎所有流行的金融衍生品相關知識,從場內到場外,從股權類、利率類到外匯類,准備起來相對棘手。
以我的參賽經驗,有以下建議。第一,金融基礎較好的同學可以看一看John Hull的那本被譽為“華爾街聖經”的《期權、期貨和其他衍生產品》教材,隻需看一下前面的相對簡單的章節,有助於建立對衍生產品知識的整體框架。第二,對照著官方大綱和相應的參考題庫,邊做題邊復習相關知識,遇到拿不准的題,及時和同學朋友以及各期貨公司的從業人員交流,切忌閉門造車,盡最大可能保証答案的正確率。第三,關注中金所官網和中金所官方微信平台,中金所官網上的“法律法規”和“投資者服務”欄目中有很多相關知識的介紹,推薦大家常去看看。第四,金融衍生產品集中了金融創新成果的菁華部分,我們在課堂上學的最新理論在市場上也許已經不再新鮮,所以必須緊跟市場,關注衍生產品的最新動態,喜新的同時不厭舊,有的放矢,多做一些相關知識積累。
問:在參加大賽的過程中,您對金融衍生品有了哪些新的認識?
答:金融衍生產品的設計需要滿足市場的需求,其定價需要有理論的支持,是金融理論和金融實踐密切聯系的見証。在參加大賽的過程中,最大的感受還是中國金融衍生產品市場發展太快了,諸如中金所已經推出股指期貨、國債期貨,外匯期貨、期權類產品相信很快也將步入市場,這些曾經隻屬於西方世界的“高洋上”的金融高端產品,如今在中國金融市場茁壯成長。也許在不遠的將來,在金融教科書中將會充滿許多中國金融衍生產品市場發展的成功案例。
問:如何評價大賽,您認為大賽有哪些優點值得堅持,又有哪些可以改進的地方?
答:古人雲:“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金融衍生品是把雙刃劍,在造福市場的同時,也可能給市場帶來深重的災難。正如羅斯福所言,“我們唯一恐懼的就是恐懼本身”,隻有建立在對金融衍生品深刻認識的基礎上,趨利避害,才能充分發揮金融衍生產品帶來的極大潛在價值,不因其可能引致的危害而裹足不前。
“中金所杯”知識競賽讓業界與學界直接對話,調動能調動的正能量,能讓全社會來關注並了解金融衍生產品,培育金融衍生產品在中國發展的社會基礎,必將會使得中國金融衍生產品市場的發展成為有源之水。
至於改進之處,個人覺得為了使“中金所杯”更國際化,同時也為了督促中國大學生更有國際視野,在條件成熟時的一定比例競賽題目可以使用英文命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