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管增持100股算啥呢
一場股災,讓A股市場創造了許多史無前例的奇葩之作。其中,最廣受吐槽的就是不少上市公司大股東和高管宣布對本公司股票增持100股,這讓許多買了這些上市公司股票的股民倍感心寒。
在這輪股災最嚴重的7月8日,証監會發布公告稱,要求從即日起6個月內,上市公司控股股東和持股5%以上股東(並稱大股東)及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不得通過二級市場減持本公司股份。若違反上述規定減持本公司股份的,証監會將給予嚴肅處理。
除了不許減持給市場制造進一步下跌的壓力,緊接著,7月10日,為了提振市場信心,証監會再出殺手?,要求上市公司大股東及高管等從5項措施中選擇一項措施來維護公司股價。這5項措施分別為:大股東增持、回購股票、董監高增持、股權激勵、員工持股計劃。簡而言之,就是要上市公司拿出真金白銀買股票。
上市公司股東或高管增持自家股票,往常都是一個利好。盡管通知發布后,的確引發了一輪上市公司高管增持潮,但不同上市公司的增持態度和力度卻大相徑庭。有的上市公司高管在証監會通知發布之前,眼見自己公司的股價連續跌停,慘不忍睹,已跌成了“白菜價”,便拿出巨額資金主動增持,資金動輒上億元人民幣﹔但也有不少上市公司高管採取的是消極態度,掏錢出來羞羞答答,隻拿出幾百元或千元增持100股(一手),被網友調侃為“拿菜錢增持的一手哥”。
高管最少增持不到800元
據統計顯示,截至7月18日,滬深兩市共有1612筆高管增持。其中1000股以下(含1000股)的有130筆,有22筆增持股數僅為1手(100股),也就是A股交易的最低限額。這22筆中,有5家是7月8日証監會要求之后增持的。
增持金額最少的是蘇常柴A(000570)的一筆增持,金額隻有765元,增持時間是7月9日。查閱資料發現,實際增持的叫徐胤,在“與董監高的關系”一欄顯示的是公司董事徐倩的兄弟姐妹。
長高集團(002452)也有一筆1手的增持,金額為838元,增持時間是7月15日。實際增持的叫陳湘,也是公司監事陳志剛的兄弟姐妹。資料顯示,從2011年至今,陳志剛共進行過5筆減持,累計減持金額764萬元,目前仍持有109.12萬股。以7月21日的收盤價計算,市值近千萬元。
其他增持1手的還有深國商(000056)、豐樂種業(000713)、中聯電氣(002323)、贊宇科技(002637)、九洲電氣(300040)等上市公司,實際增持的也均為高管的親戚,增持金額僅一二千元。其中九洲電氣增持人是副總裁劉富利的配偶。
增持1手的還有一些高管本人,包括艾派克(002180)監事宋豐君,增持金額4020元,宋豐君本人的年薪為19.53萬元。西藏發展(000752)董事劉琪,增持金額958元,劉琪本人顯示的年薪為5萬元,2011年以來進行過3筆減持,減持金額6.45萬元。其中今年3月一筆減持金額1.14萬元。另外7月2日,西藏發展另一名董事馬高翔以16.99元的價格增持200股,花費3398元。
與此同時,也有個別高管在二級市場買入1手股份的同時再另外進行增持。如永高股份(002641)董事長盧震宇7月6日買入1手,7月7日通過大宗交易買入864萬股。冀凱股份(002691)董事、董秘田季英7月14日買入1手,之前一天的7月13日已買入3.11萬股。
高管兄弟1手頻繁做T+0
當然,增持100股還不是最奇葩的,真正奇葩的要數愛爾眼科(300015)副總經理李愛明的兄弟李愛軍,他居然頻繁買賣1手股票做起了差價,還做了一次T+0!
6月30日,李愛軍以27.39元的價格買入1手愛爾眼科,7月1日就以34.5元賣出,不算手續費、佣金的話盈利700多元﹔7月2日又以30.08元買入1手﹔7月3日上午以29元再買入1手,當天以31.18元賣出,做了一次T+0,盈利172元,目前他依然還持有1手愛爾眼科。
公開資料顯示,李愛明在愛爾眼科的年薪為36萬元,目前仍持有愛爾眼科12.49萬股。以7月21日的收盤價計算,持股市值約428萬元。去年10月份,李愛明已通過二級市場減持4.16萬股,套現117.16萬元。不知道李愛明看到自己親兄弟每天1手辛辛苦苦在二級市場做短線賺點菜錢,心裡會有何滋味呢?
無獨有偶,加加食品(002650)董事肖賽平的姐姐肖月亮在7月2日以15.56元買入2手加加食品,3日就以16.8元賣出,盈利248元。資料顯示,肖賽平的年薪為80.12萬元,持股數達5315.54萬股,市值超過7億元。
“三手哥”、“五手哥”也不少
除了一大群“一手哥”,僅僅增持300股、500股的上市公司高管也不少。
根據梅雁吉祥(600868)的公告,該公司監事丘秀容計劃增持公司股票300股以上。按照7月8日梅雁吉祥的收盤價3.32元計算,這位監事的增持總額約為996元。7月14日,丘秀容實際增持2000股,增持金額9400元。但這1萬元都不到的增持金額,還是引來了諸多質疑,因為丘秀容本人的年薪高達49.1萬元。
另外,長春高新(000661)監事李茜僅增持了400股﹔中航動控(000738)高管張姿也僅增持了400股﹔時代萬恆(600241)高管羅衛明僅增持了200股。
還有上市公司有多位高管增持幾百股。其中,中航三鑫(002163)高管侯志堅、王霞各增持500股,高管姚婧增持了800股,還有兩位高管各增持1000股﹔藍鼎控股(000971)有兩位高管各增持600股﹔方興科技(600552)有兩位高管各增持800股。
迷你增持行為廣受投資者質疑
“與其增持100股,還不如不要增持來得好,差評!”看到最近鋪天蓋地出現這類新聞后,許多股民氣不打一處來。還有投資者表示:“有些公司高管增持,居然100股、幾百股地增持,這種公司,大家應該把它扔入垃圾堆!永遠不要碰它!”還有股民認為:“這些人就是一個勁兒想圈股民的錢,從來不知道回報市場,大家以后不要買他們家的股票了!”
不少市場人士認為,相比上市公司高管掏出真金白銀來增持,隻增持10手甚至1手的上市公司恐怕不但不會提振投資者信心,反而會讓投資者對你這家上市公司失去繼續持股的信心。因為如此少的增持金額都不如散戶,可見高管都對公司沒有信心,投資者更會避而遠之,進而導致公司股價進一步下跌。
盡管增持100股的上市公司高管多是迫於壓力而做出的護盤姿態,但目前來看,這種消極增持姿態的效果反而是負面的,把原本好端端的“喜事”,硬是辦成了“喪事”。
專家表示,“五選一”救市政策落實下去的時候,每個公司的執行力度都不一樣。如果公司高管和股東確實看好自身的發展前景,那麼投幾千萬元甚至幾億元資金去回購股票,是一件非常有利的事情,既增加了持股數,加大了控制權,又能獲得投資回報收益。但如果覺得自身股價離真正的價值還有非常大的溢價,那麼增持的積極性就會大打折扣。
增持成上市公司投資價值試金石
換個角度看,此次高管增持100股的搞笑事件反過來也成為上市公司投資價值的試金石。
那些真正有業績支撐被這輪暴跌錯殺的上市公司,因為質地好,有發展潛力。大股東心裡非常清楚,所以他們自然會非常樂意增持自己公司的股票。換句話說,即使証監會不發文要求增持,他們也是會增持的。也就是說,按照價值投資邏輯,一個業績良好但估值明顯偏低的上市公司,是股災中的“錯殺股”,自然會引來大股東和高管的巨額增持。
相比之下,經過暴跌后,之前出現較大泡沫的上市公司如今出現了價值回歸,此時這些上市公司的大股東和高管則處於可買可不買的心態:如果有錢的話,可以多買一些﹔如果手頭緊,或者覺得公司股票還不夠便宜的話,則隻會象征性地買個幾百股以示完成任務。這類上市公司往往有兩個特點:一是企業發展比較溫和,不具備高成長性,二是股票價格沒有打折。
對於被爆炒后即便股價已經腰斬、但在大股東和高管眼裡價格仍然虛高的股票,其大股東或高管顯然沒有任何動力去增持自己公司的股票。恰恰相反,在股災之前乃至於股災發生的過程中,他們往往會大量減持自己的股票。在証監會發文之后,他們能夠不再瘋狂減持自家股票就已不錯了。如今,許多創業板上市公司,有的股票市盈率高達幾百倍,即使股價腰斬,市盈率還是相當高,也就是說以目前的公司盈利能力來計算,這些公司高管要辛苦干上幾百年才能掙到公司的市值。作為一個理性的投資人,減持反而是最合理的選擇,在泡沫如此巨大的情況下,依然增持才是傻瓜舉動。這樣的上市公司高管增持100股也是應景之舉。
對投資者來說,如何尋找股災之后的“錯殺股”,從大股東和高管增持的舉動上,或許就能發現值得你入手的“錯殺股”。(來源:理財周刊)
上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