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教授談論十八大:中國變富,中美都會受益【2】--財經--人民網
人民網>>財經

 哈佛大學教授約瑟夫·奈接受《環球時報》專訪談論十八大 

哈佛教授談論十八大:中國變富,中美都會受益【2】

本報赴美國特派記者  王  文

2012年11月12日09:50    來源:人民網-環球時報    手機看新聞

  中國不應過分確信美國衰落

  環球時報:您建議中美應避免沖突,但美國卻經常擔心或提防中國。為什麼?

  約瑟夫·奈:我同意,如果美國過於擔心中國,他們便可能會魯莽行事,那是危險的。如果中國過分確信美國處於衰落狀態,中國也可能會魯莽行事,從而導致沖突產生。我在一些書中曾提到,戰爭是由於一方實力上升導致他國害怕引起的。如果美國實力有所增加,中國會害怕美國,即使沖突並不是真的有必要,但那還是會發生。但我認為這種危險是可以避免的,它並非一定會發生。

  環球時報:您最近在《外交政策》上撰文說,目前美國實力有一些相對衰弱的趨勢,但又否認這種趨勢是絕對的。這好像挺矛盾?

  約瑟夫·奈:國力衰落可以分為“絕對”和“相對”。我並不認為美國就絕對實力而言真的有所下滑。美國經濟仍然是很龐大的,且技術創新的成分很大。

  但如果與中國、印度以及巴西這些正快速發展的國家相對比,美國的確在世界地位上略失主導位置。你可以稱其為“相對衰落”或是其他國家的崛起。就相對下滑而言,這並不意味著其他國家就會超越美國。我們並不知道中國能否縮小與美國的差距,中國是否會變得比美國強大,這倒是個值得討論的問題。

  環球時報:您認為,美國在全世界中最具實力的時候是什麼年代?

  約瑟夫·奈:上世紀90年代,美國相對於其他國家而言,可能是當時最具實力的國家。當時美國所處的世界地位部分原因是由於蘇聯解體造成的,認識到這點非常重要。在我看來,是蘇聯使美國變得強大而無人能及。雖然中國、印度、巴西等國並沒有取代蘇聯的位置,但不可否認的是,的確有越來越多的國家比過去有了突出變化。20世紀90年代的美國因蘇聯解體而看似更具實力,但並不意味著它可以干所有事情。就伊拉克問題來說,美國通過推翻其政權從而將其同化,卻不能真正改變伊拉克社會。

  如果考慮美國資源最豐富的時期,它也並不總是一下子就能運用所有資源。相比20世紀90年代,美國在上世紀40年代更具實力——世界經濟第一、擁有大量武器裝備,但它也無法阻止共產黨開始掌控中國,無法全面掌控朝鮮半島局勢以及世界上其他國家。就目前諸如“阿拉伯之春”等在全球引發的社會革命和問題,美國仍束手無策。所以我想再次強調,我們應該謹慎,不要再犯這樣的錯誤,認為隻要國家擁有很多資源,就擁有足夠實力去贏得任何結果。

  環球時報:您是否認為,美國在冷戰結束后過於驕傲,以至於失去方向?

  約瑟夫·奈:像2001年的布什政府那樣,美國在實力運用方面認為可以做任何事情。這其實是錯誤的。我們所做的很多事情都在單獨完成。美國在21世紀初是在浪費實力,並沒有去和其他國家全面合作。

  環球時報:美國還有機會恢復它在上世紀40年代或90年代的國際地位嗎?

  約瑟夫·奈:讓美國每一項都恢復到20世紀中期那樣是不可能了。那時美國的強大並不全是由於其內在因素,而是因為二戰的發生。90年代同樣如此,也與外部因素有關,如蘇聯解體。所以,如果問我是否還會出現新的“外在事件”並損害到其他國家(才能恢復美國過去的強勢地位),我想,這是有可能的,但我並不希望它發生。我認為,像1945年、1991年這樣的時段應該不會再發生。

  環球時報:有美國學者猜測未來美國也許會是另外一個蘇聯,隻有在軍事方面非常強大。您認為會那樣嗎?

  約瑟夫·奈:如果美國隻關注軍事實力,將會犯蘇聯那樣的錯誤。但請注意,蘇聯軍事實力的投入超過國內生產總值的20%。美國是4%。這是美國和蘇聯的一大不同。我認為,美國不應過度強調軍事實力,需要去做一些與我們經濟實力、“軟實力”相關的事。2008年爆發金融危機后,美國經濟實力嚴重受損,但也有年均2%的GDP增長。現在,奧巴馬政府比小布什執政時期已擁有更多的“軟實力”。

  環球時報:隨著一些新興國家的崛起,世界需要什麼樣的美國?

  約瑟夫·奈:如果美國所定義的自身國家利益與中國、巴西等國所定的利益重疊,那在集體選擇上,美國可以扮演非常有用的角色。換句話說,通過類似二十國集團這樣的形式,美國與中國等國合作解決共同涉及的問題。這就是我所說的用權力解決事情,而非運用權力去控制的原因。如果權力是一種影響其他人如何做事的能力,有些事情可以通過實力去控制另一方,有些事情也應當和他人攜手運用權力解決。類似穩定國際金融秩序或應對國際氣候變化這樣的問題,如果用實力去控制另一方,那問題是不可能解決的。

 

(責任編輯:值班編輯、李海霞)

相關專題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