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亞成為“人民幣區”需夯實政治基礎--財經--人民網
人民網>>財經

東亞成為“人民幣區”需夯實政治基礎

李巍

2012年11月13日09:15    來源:人民網-中國經濟周刊    手機看新聞
而在美國高調宣布重返東亞,東亞國家紛紛進行“經濟上依賴中國、政治上依賴美國”的機會主義選擇之時,如何經營人民幣國際化的地緣政治環境,夯實人民幣國際化的政治基礎,則尤其需要中國政府深思。

  美國知名智庫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的高級研究員阿文德·薩勃拉曼尼亞,近日在英國《金融時報》上撰文,提醒即將在選舉中勝出的下任美國總統最好認識到,東亞的“美元區”已被一個以人民幣為基礎的貨幣區取代,這種情形在二戰以來可能首次出現。

  我們感謝薩勃拉曼尼亞對於中國前途的看好,而完全不必出於意識形態的慣性將這種論斷輕易地貼上“中國經濟威脅論”的標簽。但是作為中國人,如果總是沉浸在對中國未來發展前景的樂觀之中,將有可能使我們喪失發現前路坎坷甚至陷阱的能力。

  作為一名嚴肅的學者,薩勃拉曼尼亞的論斷有著扎實的研究作為基礎。他指出,自全球金融危機以來,在美國和歐洲經濟陷入困境的同時,人民幣日益成為他國央行決定本國匯率的一種參考貨幣,自2010年6月人民幣恢復浮動匯率制度以來,盯緊人民幣的貨幣種類有所增加,而同期盯緊歐元和美元的貨幣種類有所減少。這種變化尤其體現在東亞,包括韓國、印尼、台灣、馬來西亞、新加坡和泰國在內的7個經濟體的貨幣與人民幣的關聯度超過美元。隻有中國香港、越南和蒙古三個經濟體的貨幣與美元的關聯度超過人民幣。

  他還指出,這種變化的根源在於中國崛起為一個貿易中心﹔中國在東亞地區制造業貿易中所佔比例從1991年的2%,升至現在的約22%。向日益增長的中國市場出口商品或身處以中國為中心的供應鏈的國家,都看到了讓本國貨幣盯緊人民幣的好處。

  不僅如此,貿易還推動人民幣在東亞以外地區的崛起。例如,印度、智利、以色列、南非和土耳其的貨幣目前全都盯緊人民幣﹔在某些情況下與人民幣的關聯度甚至比美元還高。如果中國放開其金融和外匯市場,人民幣的吸引力將會迅速擴大。

  薩勃拉曼尼亞看到了2009年中國政府正式推出人民幣國際化戰略以來所取得的巨大進展。但是,這種進展更多地是人民幣國際化長期受到抑制之后的一種自然反彈,中國還遠沒有為人民幣建立一個穩固的國際貨幣地位。

  中國龐大的經濟規模和貿易規模,從理論上足以支撐一種有影響力的國際貨幣,但是長期的金融封閉和金融管制,使得中國的金融業成為支撐人民幣國際化的重要短板。不僅如此,一種真正被廣泛認可的國際貨幣需要強有力的地緣政治作為支撐,需要有一批堅定的貨幣盟友的支持,而這一點,在中國和部分周邊國家近年來齟齬不斷的背景下,顯得尤為匱乏。

  著名國際政治經濟學家羅伯特·吉爾平在20世紀70年代就宣稱,美國的核武器和美元地位是支撐美國全球霸權地位的兩個基石,而且相互促進,缺一不可。如果沒有強大的國際政治能力的支持,人民幣國際化將有可能如當年的日元國際化一樣,一旦遇到市場環境的風吹草動,其國際地位便有可能隨風搖曳,而不是如美元一樣,不管市場如何變化,美元地位始終如定海神針,巋然不動。

  因此,除了貿易帶動之外,人民幣國際化還需要中國政府在東亞地區具有政治向心力。而在美國高調宣布重返東亞,東亞國家紛紛進行“經濟上依賴中國、政治上依賴美國”的機會主義選擇之時,如何經營人民幣國際化的地緣政治環境,夯實人民幣國際化的政治基礎,則尤其需要中國政府深思。

(責任編輯:值班編輯、李海霞)

相關專題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