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毅夫:中國8%的經濟增長將維持20年--財經--人民網
人民網>>財經>>財經頻道滾動新聞

林毅夫:中國8%的經濟增長將維持20年

2012年11月13日08:02    來源:北京晨報    手機看新聞

  自2011年開始,中國經濟就像一輛沒了火車頭的火車,突然失去了動力,僅僅依靠著慣性在向前滑行。如今,就是這輛慣性前行的火車,在經歷了整整七個季度的降速之后,又突然拉響了汽笛。

  今年10月份,工業增加值、固定資產投資以及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等國內主要宏觀經濟指標全面超出市場預期。商學兩界已基本達成共識——中國經濟將重新駛向新的快車軌道。然而,這條快車道究竟還能跑多遠?

  中國經濟學界的權威、世界銀行前首席經濟學家林毅夫給出驚世駭俗之答案——8%的增長維持20年。

  推動產業升級

  “新結構經濟學”破解增長瓶頸

  林毅夫,這位頂著世界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頭銜光環的國內經濟學界風雲人物,在剛剛卸任世行職務不久,便馬不停蹄地在國內開壇布道,參加各種經濟論壇,接受各種媒體採訪,目的隻有一個——傳播他的新結構經濟學。

  在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日前舉辦的一次經濟研討會上,林毅夫作為東道主嘉賓演講,再次提起他的新結構經濟學:“以市場為主導,政府發揮因勢利導作用,讓發展中國家發揮后發優勢,創造條件,讓經濟能夠不斷按照比較優勢發展,從而實現快於發達國家的產業升級和技術創新。”

  這已經是林毅夫年內第N次宣揚這一理論。就在這次研討會不久之前,不僅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曾專門組織過“新結構經濟學”的研討會,而且身兼院領導職務的林毅夫還親自參加了北大學術“競爭對手”——清華大學經管學院組織的一次經濟論壇。要知道,在國內經濟學界,北大和清華兩大學派是很少同台論戰的。

  新結構經濟學的理論林毅夫在1992年就曾提出,而之所以如今又迎來第二春,多數分析認為,這與林毅夫在世界銀行的任職經歷與中國當前的經濟形勢恰好迎合其理論條件有莫大的關系,其中很重要的一點就是,中國當今面臨發展的瓶頸,尤其是如何進行增長轉型、產業升級的問題。

  借助“后發優勢”

  20年的8%增長並不是夢

  按照“比較優勢”去發展經濟,是否意味著中國仍將延續過去依靠廉價勞動力、自然資源與環境,生產低附加值產品的老路呢?在林毅夫看來,這當然是不對的,所謂“不斷創造比較優勢”,就是要借助“后發優勢”,獲取發達國家所不具備的技術升級方面的成本優勢,不斷引進新技術進行產業升級,同時將落后的技術與產業轉移出去,進而實現中國稟賦條件的最大化發揮。

  亞洲開發銀行副首席經濟學家庄巨忠日前在北大公布一份由他本人領銜參與研究的報告預測,中國有潛力在2010年至2020年達到8%的經濟增長率,而到了2020年至2030年,潛在經濟增長率則將降至6%左右。

  不過,中金公司董事總經理梁紅以及海通証券首席經濟學家李迅雷等國內著名市場派經濟學家在評價此報告時表示,中國的增長空間已經被部分透支,短期內也很難維持8%的經濟增長。

  對此,林毅夫認為,中國的經濟增長與發展確實如同其他學者所言,面臨著極大的問題與風險,但以此認為中國將從此陷入低增長通道是不對的。根據后發國家的歷史經驗來看,低收入國家隻有發展到人均收入為美國的50%左右時才會步入低增長階段,而在2008年時,中國的人均收入(按購買力平價計算)只是美國的21%,據估計,將在2030年左右中國的人均達到美國的50%,也就是說中國還有20年維持8%的經濟增長潛力。

  發展政策反思

  新觀點正逢“用武之時

  不可否認,凡是經濟預測,都是存在爭議的。但目前學術界對中國的未來發展依然以樂觀為主基調。庄巨忠等人的報告認為,如果以市場匯率計算,中國在2026年將超過美國成為世界上最大的經濟體,而以購買力平價(即按貨幣可購買商品量)計算,中國將在2016年超過美國。事實上,早在2011年,社科院就曾發表藍皮書預測,中國經濟總量將在2020年超過美國。

  如今,在“2020年GDP比2010年翻一番”的大目標下,林毅夫新結構經濟學的觀點,正好迎合了現實所需,可謂正逢“用武之時”。正如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哥倫比亞大學講席教授約瑟夫·斯蒂格利茨所言:“林毅夫的觀點已經激起了討論和爭辯,但他的觀點在發展政策的反思中,將繼續成為焦點。”(記者 孫春祥)

(來源:北京晨報)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