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形勢專家談:穩增長 調結構 促改革--財經--人民網
人民網>>財經

  

經濟形勢專家談:穩增長 調結構 促改革

陳佳貴

2012年11月19日07:59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手機看新聞

  今年以來,受國內外諸多因素的影響,我國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目前雖然出現了一些經濟趨穩的積極因素和表現,但保持經濟穩定增長的基礎還較脆弱,而且面臨一些兩難問題。我們必須冷靜觀察、沉著應對,既解決當前穩增長過程中出現的各種問題,又解決影響經濟長期發展的深層次問題,促進我國經濟平穩、較快和可持續發展。

  穩增長仍是當前經濟工作的重要任務

  從去年開始,我國經濟增速連續7個季度回落,今年一季度GDP增長8.1%,二季度回落至7.6%,三季度回落至7.4%,四季度雖然有可能觸底回升至7.6%以上,全年有望超過7.5%的預期目標,但種種跡象表明,我國經濟潛在增長率正在下降。如果經濟結構調整、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和經濟體制改革能不斷取得進展,保持年均增長8%左右的速度是可能的,也是比較適中的。

  從今年前3個季度經濟增長的情況看,第一產業發展良好,保持了4.2%的增速,比去年同期上升了0.4個百分點。糧食生產實現“九連增”。第三產業保持了7.9%的增速,隻比去年回落1.1個百分點。唯有第二產業特別是工業增長速度下降較大。今年3月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增加值的增速達到11.9%,但從4月起連續6個月跌破10%的心理關口。從季度看,一季度工業增加值增長速度達到11.6%,二季度降至9.5%,三季度降至9.1%,前3個季度累計為10%,而去年同期為14.2%,同比下降4.2個百分點。

  從三大需求看,消費增長速度雖然有所回落,但回落的幅度不大。前3個季度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名義增長14.1%,隻比去年同期回落2.9個百分點。在16類限額以上企業商品零售額中,8類商品增速比上半年加快,1類持平,7類回落,回落速度超過1個百分點的有通訊器材、汽車和石油及制品。

  投資下降的幅度較大。今年前3個季度,固定資產投資名義增速隻有20.5%,同比下降4.4個百分點,而且低於近5年來的增速。投資增速下降原因雖然很多,但歸納起來主要有三個方面:一是房地產投資增速大幅度下降。今年前3個季度,全國房地產開發投資同比隻增長15.4%,比去年同期回落16.6個百分點,回落的幅度遠高於全部固定資產投資的回落幅度。房地產投資增速大幅度下降不僅減緩全社會投資增長速度,也影響地方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因為地方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的相當大一部分資金來自土地出讓收入。同時,房地產投資大幅度下降還影響與房屋裝修有關的建筑材料、家具、陶瓷產品以及家用電器等產業的發展。二是高鐵、高速公路建設減速。前3個季度鐵路建設投資不僅沒有增長,而且下降12.4%。三是清理地方融資平台,減少了地方政府的融資渠道和辦法,地方政府用於基礎設施等方面的投資大量減少。

  在三大需求中,出口下降的幅度最大。今年前3個季度,出口僅增長7.4%,比去年回落15.3個百分點。出口增速大幅度下降,主要是由國際環境變化引起的。受國際金融危機和歐洲主權債務危機的影響,國際市場不景氣,貿易保護主義日趨嚴重,加之我國貿易發展方式等方面存在的問題,我國出口受阻,出口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大幅度降低。從國際形勢看,今后要大幅度增加出口會越來越困難,我們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備和合理的對策。

  總之,我國經濟已從高速增長進入中高速增長的新階段。今年經濟增速回落有一定的必然性,但回落幅度之大超出人們的預期。經濟增速大幅度回落是多種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有國內因素,也有國際因素﹔有經濟因素,也有非經濟因素﹔有體制方面的因素,也有經濟結構和增長方式方面的因素﹔有長期積累起來的因素,也有今年新增加的因素。影響今年經濟增長的諸多因素,有些還會長期起作用,特別是體制、經濟結構和經濟發展方式這些深層次因素將長期制約我國經濟平穩、較快和可持續發展。穩定經濟增長不僅是當前經濟工作的重要任務,也是今后經濟工作的一項長期任務。

  處理好穩增長與調整產業結構的關系

  經濟增速大幅度回落使我國產業結構不合理、經濟發展方式粗放的問題更加顯露出來。長期以來,我國形成了政府主導、投資驅動為主要特征的經濟增長方式及與其相適應的產業結構。從“十一五”期間GDP的構成看,投資佔GDP的比重逐年上升,2006年佔50.9%,2010年上升到69.3%﹔資本形成率2006年為41.8%,2010年上升到48.6%﹔從投資增長速度看,“十一五”期間投資年均實際增長21.9%,遠高於GDP年均11.2%的增速﹔從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看,2006年投資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43.9%,2010年達到54.0%。投資增速下降,對經濟增長速度的影響最大,而首當其沖的就是與其緊密相關的鋼鐵、水泥、平板玻璃、大型機電設備制造等產業。我們應因勢利導,推動產業結構調整。不僅應改變一、二、三產發展不協調的問題,還應改變過於依賴投資驅動而形成的不合理工業結構。

  因勢利導,調整輕重工業的比重。改革開放初期,我國輕工業在工業中的比重隻有43%,經過幾年調整,1985年上升到47.4%。之后的10多年,輕重工業的比重分別在50%左右波動,基本上保持了協調發展的態勢。從上世紀末開始,由於經濟發展階段的變化和投資驅動的影響,我國工業結構出現了明顯的以重化工業為主的態勢。1999年至2011年的13年間,輕工業產值比重由41.9%下降到30%以下,重工業由58.1%上升到70%以上,比改革開放前還要高。這不僅對我國的能源供給和環境保護造成了沉重壓力,而且抑制了消費需求。我們應趁投資增速下降的時機,適當降低重工業的比重,促使輕重工業協調發展。

  抑制過剩產能和高耗能產業的發展,淘汰落后產能。我國鋼鐵、電解鋁、水泥、造船、汽車制造、紡織服裝等行業的產能嚴重過剩,而且由於過度競爭,企業利潤微薄,不少企業陷入虧損狀態。同時,高耗能產業發展過多、過快,高耗能產業用電佔全部工業用電的80%左右。根據工信部的統計,煉鐵、煉鋼、電解鋁、焦炭、水泥、化纖等18個行業中落后產能佔總產能的比例達到15%—25%。這些落后產能浪費資源,污染環境,應加快淘汰步伐。

  用先進技術改造傳統產業,加快傳統產業升級換代。世界產業發展的歷史表明,隻有落后的技術,沒有落后的產業。紡織、鋼鐵、汽車、機械等產業雖然是傳統產業,但發達國家用高新技術對這些產業進行改造后,它們都面目一新,煥發了青春,技術含量和附加值大大提高。我國傳統產業的現代化水平還較低,不少行業隻有40%左右。應加快傳統產業技術改造步伐,提高其現代化水平,增加自主知識產權,發展知名品牌,提高產品附加值,增強企業核心競爭力。

  大力發展新興產業,提高其在工業經濟中的比重。近些年,我國新興產業有了較大發展,但總體上看,我國新興產業在國際分工體系和全球價值鏈中大多處於高技術產業的低技術制造環節,產品附加值不高,勞動報酬率低。在擴大新興產業規模的同時,應促進其向產業鏈中、高端環節發展。同時,穩步推進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加強對戰略性新興產業關鍵技術的研究和開發,努力解決其在產業化過程中遇到的難題,避免盲目發展,減少市場風險,努力搶佔未來國際經濟競爭的制高點。

  推進產業組織結構調整,鼓勵和支持並購重組。應通過產業組織結構調整,使生產要素向優勢企業集中,淘汰技術落后、管理水平低和嚴重浪費資源、污染環境、資不抵債的落后企業。積極發展大企業集團,提高企業的規模經濟性。鼓勵大企業做大做強,有步驟地解決某些行業的“小、亂、散、差”問題,提高行業集中度。鼓勵支持小企業向“專、精、特、新”方向發展。不斷提高各個行業的素質和效益。

  處理好穩增長與深化改革的關系

  要穩定經濟增長,並保持我國經濟平穩、較快和可持續發展,必須深化改革,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當前,特別應加快推進行政體制改革。

  從整個經濟體制改革的進程看,企業和市場這兩個環節的改革雖然也有待深化,但比較起來行政體制改革滯后,是明顯的“短板”。由於它的滯后和牽制,很多關鍵領域和重要環節的改革陷入膠著狀態。這就需要盡快“補短”,推動行政體制改革取得突破性進展,並帶動財政稅收、分配、投資、金融、國有企業、資源性價格等領域的改革。

  推進行政體制改革,除了應按照精簡、統一、效能的原則,探索新的行政管理體制架構,優化政府組織結構,形成科學的管理組織系統,更重要的是簡政放權,轉變政府職能。政府一切行政活動的最終目標都是以最小的負擔讓居民獲得最大的福祉,即達到稅負和公共服務的最佳組合。“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並不意味著各級政府直接從事生產經營活動。在政府職能界定中,應始終堅持能由市場做的交給市場、能由企業做的交給企業、能由社會完成的交給社會的原則,使政府從一個無所不包的系統轉變為有限並有效地提供公共服務的系統,讓市場、社會機制在資源配置和社會有序化方面發揮更大作用。

  近些年,一些部門和地方政府對微觀經濟的干預越來越多,屢屢採用行政辦法管理經濟。事實反復証明,經濟問題隻能主要採用經濟辦法解決,動輒採用行政辦法控制經濟行為是不可取的。行政辦法短期看似乎有效,但扭曲價格信號,違背價值規律,隻能使矛盾越積越多、越來越尖銳,解決起來越來越困難,最終使經濟遭受巨大損失。

  我國已經制定行政許可法,並對行政審批進行了改革清理,前不久國務院又決定取消一批行政審批項目,但這項工作仍須大力推進。據反映,民營企業要進入某些壟斷行業要蓋200多個章,不僅手續繁雜,而且時間很長。隻有加快推進行政體制改革,簡政放權,轉變政府職能,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目標才能順利實現,經濟才能保持平穩、較快和可持續發展。

  (作者為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學部主任)

(責任編輯:聶叢笑、喬雪峰)

相關專題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