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學者為中國新一輪改革"把脈" 經濟增長期盼制度紅利【2】--財經--人民網
人民網>>財經

眾學者為中國新一輪改革"把脈" 經濟增長期盼制度紅利【2】

2012年11月20日08:02    來源:中國青年報    手機看新聞

  “兩個毫不動搖”意味深長

  李劍閣說,“不管怎麼改革,都要堅持市場化改革的方向。今年是中國明確提出市場化改革方向20周年。20年前明確提出市場要在資源配置中起基礎作用,石破天驚,具有劃時代意義。但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后,很多經濟學家把中國在危機中遭受損失較小,歸結為政府干預。此后政府干預有強化的趨勢。重溫市場經濟對下一步改革有好處。”首先要打破壟斷,放開准入。現在很多重要領域,不允許民營經濟進入,雖然新老三十六條鼓勵民營企業進入傳統意義上的壟斷領域,但實際效果並不理想。其次,要放開管制,減少干預,強化競爭。

  吳敬璉更關注十八大報告裡對不同所有制經濟提出的“兩個毫不動搖”——毫不動搖鞏固和發展公有制經濟,毫不動搖鼓勵、支持、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

  他說,這是黨的十六次代表大會提出的命題,在過去的討論中,對這個問題一直有不同意見。有的強調這一面,有的強調那一面。十七大的報告,在“兩個毫不動搖”的后面加了一句話——“堅持平等保護物權,形成各種所有制經濟平等競爭,相互促進的新格局。”但爭論並沒有平息下來,從黨的第十七次代表大會到十八次代表大會之間的五年中,有一個很突出的爭論,就是國有經濟是不是比私有經濟效率更高?“這次代表大會對兩個毫不動搖基本上是按照十六大、十七大文件寫的,但是后面的說明更加具體。”

  他分析,十八大報告中,在“毫不動搖鞏固和發展公有制經濟,毫不動搖鼓勵、支持、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后面加上了“保証各種所有制經濟依法平等使用生產要素、公平參與市場競爭、同等受到法律保護”這句話。這也提出了一個方向,通過建立競爭性的市場體系,從某一方面更有效地解決這個問題。

  下一步改革按照什麼方向設計?吳敬璉強調,應該按照黨的十八次代表大會指出的方向,作出總體規劃和行動綱領,然后就是執行問題。“過去30年,改革其實都是在不斷排除各種干擾的過程中前進的。那麼執政黨必須向代表大會上所說的那樣,以更大的政治勇氣和決心,堅決地克服特殊利益社會群體的阻撓,使各項改革措施能夠得到落實。這樣,十八大作出的決定,才能落到實處,建立一個富裕、民主、文明、和諧的現代中國。”

  吳曉靈指出,未來中國通過改革創造制度紅利的著力點主要在四個方面。其一、順應民眾反腐倡廉和政治改革的訴求,把保障公民權利和讓權利在陽光下運行落到實處。要從誠信正義著手,落實公民對各層次、各領域事務的參與權,包括立法權、預算審查權、環境保護和重大項目的審查權利。其二,處理好政府與市場的關系,這是經濟體制改革的核心。重點是約束公權力,落實行政許可法、行政訴訟法,從根本上解決行政無序擴張的問題。其三,保護公民的合法財產權利,合理界定國有經濟的邊界,探討多種所有制的實現形式。現在全中國人民都是有財產的,農民有承包的土地,城市居民有自己的房產,公平地保護每一個公民的財產權是我們這個社會應該向每一個公民做到的一個承諾。公民的財產權結合在一起,就是一個社會資本,就是公有制的多種實現方式之一。其四,要推動城鄉一體化的發展,解決二元社會的矛盾。重在讓農民享受土地的增值收益,落實平等交換和公共資源的均衡配置。

  作為工業和信息化部首任部長、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李毅中的目光從來沒有離開過工業的發展。他注意到,十八大提出2020年小康目標更完整系統,其中要求2020年基本實現工業化。他說,“這非常振奮人心。我們處在工業化中期、加速期,壓力很大,責任很大。工業化要有量化標准。現在世界通用的工業化標准是人均GDP達1萬美元。目前中國信息化和工業化深度融合,改造提升傳統產業,面臨嚴峻挑戰,需要加強頂層設計。他強調,改革將推進工業化的實現,“2020年基本實現工業化絕非易事,但是我們有信心。”(記者 潘圓)

 

 

(責任編輯:郝帥、喬雪峰)

相關專題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