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學家熱議:十八大后,中國經濟增長的新動力--財經--人民網
人民網>>財經

經濟學家熱議:十八大后,中國經濟增長的新動力

趙磊

2012年11月20日14:25    來源:人民網-中國經濟周刊    手機看新聞
中國經濟未來的增長新動力在於空間和時間。袁志剛認為,中國未來發展的新動力在於要素市場改革,包括勞動力市場、土地、金融市場的改革。經濟學教授殷醒民認為,中國經濟要繼續平穩增長還必須在兩個方面加以改進:一是提高技術效率﹔二是提高資源配置效率。

  中國經濟未來的增長新動力在於空間和時間。空間是做好城鎮化,在全球化過程中,以開放的心態來布局空間﹔時間是把握金融資源的價格時間點,合理運用長期、短期投資,創新融資手段。

  《中國經濟周刊》記者趙磊

  近日,全球的目光都聚焦於中國十八大的召開,以及剛剛塵埃落定的美國大選。作為世界上最大的兩個經濟體,其黨政換屆、改革動向備受關注。近日,復旦大學的多位經濟學家共聚一堂,解讀十八大精神,尋求未來中國經濟增長的新動力。

  胡錦濤同志在十八大報告中明確提出,到2020年要實現城鄉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針對這一量化指標,復旦大學經濟學院院長袁志剛表示,任重道遠。“任重”,主要是因為未來10年中國經濟的上升空間將不斷減小,2020年的人均收入想要在2010年的水平上翻一番,則必須將GDP的年均增長速度保持在7.5%。“這是一個很重的任務,需要政府大刀闊斧實行大規模的動作,才能給予足夠的動力支持。”

  復旦大學經濟學院封進教授認為,民生問題也是實現這一量化指標的挑戰之一,如果不妥善處理將會極大地威脅到經濟增長。社會保障的缺失直接影響到勞動力轉移。目前東部地區已經逐步呈現勞動力短缺現象,尤其是外來農村勞動力轉移迅速減緩。與會專家表示,十八大后,社會保障對持續發展和社會穩定的積極作用將逐步增強,這對未來量化指標的實現至關重要。

  袁志剛認為,中國未來發展的新動力在於要素市場改革,包括勞動力市場、土地、金融市場的改革。生產要素市場的改革在於價格,合理的生產要素價格能糾正產業結構,支持實體經濟全面發展。合理價格使得經濟發展獲得效率驅動進而達到創新驅動。光靠政府驅動而沒有符合要素市場價格規律的驅動,經濟難以獲得長足發展,中國經濟未來的增長新動力在於空間和時間。空間是做好城鎮化,在全球化過程中,以開放的心態來布局空間﹔時間是把握金融資源的價格時間點,合理運用長期、短期投資,創新融資手段。“隻要金融效率好,財富管理可以保証,對外投資可以走出去,實體經濟就能夠持久發展。”袁志剛說。

  經濟學教授殷醒民認為,中國經濟要繼續平穩增長還必須在兩個方面加以改進:一是提高技術效率﹔二是提高資源配置效率。完善生產要素的市場化配置機制,從政府提倡的合理流動向自由流動的市場體制的快速轉變。

  經濟學教授華民特別指出,提振現階段的中國經濟,不應將著力點放在提高內需上。“中國作為一個典型的二元經濟結構國家,一半的人口在農村,通常可以自給自足,即缺乏內需。其次,中國經濟發展還未達到內需的臨界值,進入群體大規模消費階段。目前,外貿的重要性遠高於內貿,隻能通過產品制造和產品要素推動的增長方式來改變國際分工帶來的國際收支不平衡。”

  尹翔碩教授認為,接下來中國在國際舞台上必須更加積極主動地發揮作用,同時在區域和雙邊合作裡面尋求更大的作為。中國在貨物貿易方面有一定優勢,進一步可開放的領域是服務和投資,我們當前貨物貿易的順差很大,服務貿易逆差,如果進一步開展服務貿易,總貿易才會趨向平衡。

  (實習生王丹璐對本文亦有貢獻)

(責任編輯:值班編輯、李海霞)

相關專題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