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商繼續造節促銷,但“雙12”網購有些不溫不火
倆原因:“雙11”透支了消費者的消費能力,“雙12”的優惠力度不如此前大
一個並不起眼的11月11日,硬生生被電商們打造成了轟動全國網民的購物狂歡節,並在今年到達巔峰狀態:這一天,天貓創下191億元天量訂單,因此,電子商務觀察員魯振旺在總結2012年電商十大事件時,將其定為第一大事件。
“雙11”網購瘋了,網民們的興奮勁還沒下去,不料想淘寶馬不停足推出了“我的1212”。
各大電商似乎也習慣了淘寶系的引領,昨日,新一場電商戰在京東、蘇寧、易訊、當當等電商間再次打響,玩得和光棍節一樣熱鬧。
只是網絡如此集中地“造節”,網友們接招嗎?
12月12日,快遞員在江蘇省南通市一家快遞公司的派送件現場分揀快件。新華社發
各家電商都推出1212大促銷
迷你電飯煲、京劇臉譜紀念幣、老糧票、二手鐵皮玩具……淘寶“1212”活動昨日正式上線。
與光棍節的大促銷不一樣,淘寶的1212活動採取“零門檻”准入,沒有設定任何統一的參與規則,也不再要求賣家設定統一的折扣,鼓勵所有淘寶賣家參與其中,賣家擁有自主定價的權限。
另外幾家電商雖然各有名目,但都在1212這一天進行了一場大促銷,而且以低價吸引網民們的眼球。
蘇寧易購起用了中國好聲音新貴學員吳莫愁做廣告,在首頁上打上了“末日為愛三折搶”“百萬商品零元購”的大幅廣告,時間僅限12日。
京東商場則將1212作為自己的會員關愛日,28大類商品二五折起。
當當網在昨日打出了“五折封頂”的巨幅廣告。
接二連三地“造節”,啥原因?
電商們如此接二連三地“造節”,是什麼原因呢?
阿裡巴巴集團首席戰略官曾鳴說,今年年初,馬雲對淘寶、天貓整個阿裡系提出新的要求,從明年開始,阿裡集團不再考核交易額,取而代之的是“雙百萬”計劃,即3年內必須有100萬個賣家,他們年銷售額要過100萬。
據了解,淘寶的連續造節也有“探索消費者未來3~4年消費心理”的意思。
不過,在電子商務觀察員魯振旺看來,電商們的這次1212大促銷,與傳統線下百貨的競爭有關。“聖誕和元旦前電商必須盡快進行最后一輪促銷,否則元旦季到來,線下百貨又會透支用戶消費能力。” 魯振旺說,國慶節線上線下已經透支得夠嗆,一直持續到10月底,“雙11”是天貓對整體網購的一次透支,現在還沒緩過勁來,現在更要抓緊了。
河南省商業經濟學會常務副會長宋向清同樣認為,從12月到農歷年底前,聖誕、元旦、春節,一向都是線下商家表演的大好時機,在這個時間段,百貨商家們會使用渾身解數招攬消費者,就鄭州來說,會員回饋日、卡友專場等,一個名目接一個名目的活動會刺激消費者購買欲望,電商們要與線下商家爭奪資源,也需要制造一個又一個網絡節日。
網友看法
對“雙12”並沒有太大的感覺
對於很多網友來說,“雙11”瘋搶到的寶貝才剛剛送到手裡,不承想“雙12”又來了,電商們如此鉚足勁地勾引網友們的錢袋子,網友們會買賬嗎?
“我‘雙11’沒瘋,‘雙12’瘋了。”昨日,在鄭州一家公司上班的小趙一個中午拍下了4件衣服,而且她還關注到一雙鞋子,價格居然比光棍節還便宜了七八十塊錢。
不過小趙認為電商們的“雙11”和“雙12”離得太近了,“‘雙11’已經耗掉消費者太多的精力和金錢,估計‘雙12’的噱頭和聲勢應該不如光棍節”。
鄭州網友“飛花”在“雙11”時瘋狂購買了5000多元的商品,“基本上把這一段時間需要的衣服和日用品都買全了,所以對‘雙12’並沒有太大的感覺”。
在採訪中,不少網友認為這兩個節離得太近,有點累,沒有再過多參與。
賣家看法
小店生意比“雙11”要好
“‘雙11’時,我們根本就沒有資格參與,因為淘寶、天貓規定了店家的規模、銷售額甚至折扣,參與的都是天貓上的品牌旗艦店。” 莉莉說,光棍節那天,雖然她的小店也進行了大力度的活動,“但網友們在主會場和分會場買低折扣的品牌都買不及,怎麼有時間光顧我的小店?”
莉莉說,“雙12”促銷,淘寶基本對店家沒有要求,隻要你想參加就可以,所以昨天她的小店生意比光棍節好得多。
淘寶上另一個小賣家周先生也認為,“雙12”不以打造爆款為目標,而是把成交分散到全網的所有中小賣家,給商家們更多展現機會,所以看起來沒有“雙11”那麼火爆。
分析
“雙12”銷售乏力有兩大原因
2012年12月12日,因其諧音“要愛要愛要愛”,被網友賦予“告別單身的要愛日”,再次引發網友對網購的關注。但是從目前來看,“雙12”的網購有些不溫不火。
“買不動了,上月網購狂歡花了我近1萬元,現在手頭有點緊。”家住北京的張女士說。張女士雖然也在關注“雙12”的電商促銷情況,但是消費熱情明顯下降。
零點研究咨詢集團分析師徐興旺認為,“雙12”銷售乏力主要有兩個原因:一是“雙11”透支了消費者的消費能力,后續銷售增長后勁不足﹔二是“雙12”的優惠力度不如此前大,這也影響了消費者的購物欲望。
此外,“雙11”促銷留下的后遺症也讓網友變得更理性。家住遼寧沈陽的吳世峰在“雙11”當天進行了大量的採購,但是在隨后的幾天就開始了退貨。吳先生說,“雙11”跟著去搶購有些湊熱鬧的感覺,錢沒省多少,口袋倒是空了,而且有些產品的質量實在不行。買貨容易退貨難,以后遇到這種促銷肯定會冷靜點了。
“瘋狂網購”帶來的不只是利潤
事實上,購物狂潮之后隨之而來的是退貨浪潮,在經歷了一段冷靜期后,很多人對自己這種盲目跟風消費的行為后悔不已,“過山車”式網購給買賣雙方帶來滿足之外,更多的則是疲憊。
相對於不少郁悶的消費者,也有很多網店經營商表示,集中消費導致快遞速度過慢、部分店商產品質量以次充好等問題集中凸顯,極大地損害了網絡平台的形象。
對此,易觀國際產品總監谷熠告訴記者,在他和企業溝通的過程中發現,盡管傳統品牌企業在電商大型促銷中銷量有所上升,但是降價對品牌和價格政策帶來的傷害也是嚴重的,不少優質品牌對於電商的大型促銷活動已經比較抵觸。
此外,盡管電商平台看似賺得盆滿缽滿,但實際上也是賠錢賺吆喝。魯振旺指出,“造節”對平台產生的殺傷力也很大,首先是平台用戶體驗多數不是很好﹔其次,節日當天產生的銷量看起來很大,但是對平台的收入貢獻很低,影響了后續廣告收入和其他收入,明年這種“造節”行為會有所淡化。
如果“造節”讓大家都很受傷,為何還會如此盛行?艾瑞電商分析師蘇會燕分析,“造節”產生的銷售高峰是非常態的,盡管不可持續,但這是對市場的有力刺激,讓網購這種消費模式深入人心,相關行業的運營水平也在極端情況中得到鍛煉,各大電商平台更是由此提升了品牌知名度。
徐興旺認為,隨著我國消費者網購經驗的豐富,對消費體驗、商品品質的要求越來越高,價格將成為考慮因素之一而不是全部﹔對於電商而言,2013年將迎來行業洗牌,對更加成熟的電商而言,價格戰可以打,但更重要的是提升綜合服務和消費體驗。據新華社電
(來源:鄭州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