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食”面埋伏:酒鬼酒深陷“塑化門”--財經--人民網
人民網>>財經>>財經頻道滾動新聞

2012“食”面埋伏:酒鬼酒深陷“塑化門”

黃燁 陳偲 史燕君

2012年12月18日14:43    來源:人民網    手機看新聞

  2012年,食品行業依舊是消費者最為關注的行業。頻發的食品安全事件,讓公眾幾乎患上了“食物焦慮症”。同時,由於集中爆發的食品安全問題更是涉及到修正藥業、酒鬼酒等知名品牌,因而引發了較大范圍的信任危機。

  “毒膠囊”重創修正“神話”

  罪魁禍首:鉻

  “修正藥業,良心藥,放心藥,管用的藥。”修正藥業在電視台播放的廣告詞在2012年成為了一種諷刺。據央視報道,包括修正藥業、蜀中制藥和上市藥企通化金馬等在內的9家藥企的13款藥品,經檢測鉻含量超標。

  【事件回放】

  4月15日,央視新聞頻道《每周質檢報告》曝出猛料,經該台長期跟蹤調查,河北、江西、浙江一些不法廠商使用重金屬鉻超標的工業明膠冒充食用明膠,用來生產藥用膠囊。

  央視調查稱,“在修正藥業生產的羚羊感冒膠囊(產品批號:100901)中,所用藥用膠囊鉻含量為4.44mg/kg。這超出了國家的相關規定——中國2010年版《中國藥典》明膠空心膠囊標准顯示,重金屬鉻的限度在百萬分之二,即2mg/kg。”另外,通化金馬清熱通淋膠囊的鉻含量高達87.57mg/kg。

  對此,修正藥業高級副總裁王之光對媒體回應,“央視記者送檢的藥品批號顯示,其生產日期在新國標實施之前,而此前鉻含量並未納入檢測范圍。”

  據了解,此前2000年版的《中國藥典》的確沒有鉻檢查這一項內容。但媒體質疑稱,據規定,“新藥典實施前生產的藥品,在新藥典執行后隻有半年的銷售期,半年后不允許銷售”。

  與此同時,相關部門也採取了對策。衛生部發布通知,明確要求“各級各類醫療機構要積極配合藥監部門,召回鉻超標藥用膠囊事件相關藥品生產企業生產的檢驗不合格批次藥品,立即暫停購入和使用相關企業生產的所有膠囊劑藥品”。

  衛生部稱,除了召回不合格藥品之外,各級各類醫療機構也需立即暫停購入和使用鉻超標藥用膠囊事件相關藥品生產企業生產的所有膠囊劑藥品,待檢驗合格后方可購入和使用。

  而節目播出當晚,國家食品藥品監管局在官網發布新聞稿稱,已立即責成相關省份的食品藥品監管局開展監督檢查和產品檢驗,並派員赴現場進行督查。同時,該局要求,“待監督檢查和產品檢驗結果明確后,合格產品繼續銷售,不合格產品依法處理。對違反規定生產銷售使用藥用空心膠囊的企業,將依法嚴肅查處。”

  【點評】

  東南大學法學院教授張馬林認為,鉻超標事件暴露了監管的漏洞。按程序,這件事恰恰應該由相關監管部門來發現。但現在卻是跟著媒體的報道后,進行跟蹤處理。作為相關部門,不能僅喊口號,更要有及時和真正的行動。

  健康元用地溝油制藥

  罪魁禍首:地溝油

  一家以“健康”為名的上市公司居然瘋狂地使用地溝油制藥,這樣可笑的悖論真實地發生在健康元身上。在持續長達一年半的時間裡,健康元全資子公司採購1.45億元地溝油用於生產7-ACA(7-ACA作為頭孢菌素關鍵性中間體,已成為當今國際抗生素市場的主角),而這批產品作為抗生素的中間體,已廣泛流向醫藥市場。

  【事件回放】

  8月28日,寧波市中院開庭審理了全國首例特大地溝油案,根據公安機關偵查,焦作健康元公司(健康元全資子公司)在長達一年半的時間裡,連續採購地溝油,採購金額達到1.45億元,用於生產7-ACA(頭孢類抗生素中間體),這批產品也已廣泛流向醫藥市場。

  據公訴機關指控,焦作健康元是涉案地溝油企業的最大買家,近一半地溝油流向焦作健康元,其均價甚至比地溝油均價還低2000元/噸。這些地溝油是從一家名為河南惠康的從事地溝油加工的企業採購而來的。

  2010年初至2011年7月,河南惠康及其關聯企業與焦作健康元簽訂購銷合同,共銷售1.62萬噸地溝油,金額高達1.45億元,平均售價8950元/噸。

  一般來講,豆油是在生產7-ACA過程中的一步,通過吸收豆油中的營養有益成分,可以養大細菌,再通過?法生產出7-ACA中間體,但焦作健康元卻用購買的摻雜了地溝油的豆油用來給7-ACA提供所謂的營養成分。

  事后,健康元發布公告辯解稱,焦作健康元確實是本公司子公司,但並不屬於制藥企業。焦作健康元對採購自惠康油脂公司的大豆油參雜有地溝油並不知情。根據焦作健康元2010年3月至2011年7月十余份採購和檢驗記錄,均沒有檢出惠康油脂公司所供大豆油中含劣質成品油情況。

  此外,健康元公司還辯解說,地溝油只是培養基,用來作為食物提供給微生物,進而在一系列的工藝下生產出7-ACA,並不是直接作為產品原料,不會影響產品的最終質量。

  【點評】

  作為上市公司,健康元公司有義務接受媒體和公眾的監督,但當健康元公司採購地溝油制藥的事件被曝光后,面對公眾的質詢,健康元公司更多的是在推卸責任。健康元請出兩位“專家”為公司辯解。其中健康網總經理、首席研究員吳惠芳語出驚人。她舉例說,蔬菜是由大糞澆灌出來的,但最終的蔬菜是有營養的,而大家怎麼能怪罪使用大糞?對於大糞澆灌庄稼的道理可能很多人都很明白,但健康元想拋出這樣的類比讓消費者相信採用地溝油生產的藥品無害似乎很難。

  酒鬼酒深陷“塑化門”

  罪魁禍首:塑化劑

  11月,號稱天下第一酒的酒鬼酒被媒體曝出,其產品檢測出塑化劑,超標高達247%,毒性為三聚氰胺的20倍,這無疑為白酒行業埋下重大隱患。盡管酒鬼酒緊急停牌,但是禍及整個白酒板塊,所有白酒股全線暴跌。

  塑化劑又稱增塑劑,是工業上被廣泛使用的高分子材料助劑。它的危害性在於可能會損害男性生殖能力,促使女性性早熟以及對免疫系統和消化系統造成傷害。

  【事件回放】

  11月19日,有媒體報道稱,其在酒鬼酒實際控制人中糖集團的子公司北京中糖酒類有限公司購買了438元/瓶的酒鬼酒,並送上海天祥質量技術服務有限公司進行檢測。檢測報告顯示,酒鬼酒中共檢測出3種塑化劑成分,分別為鄰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酯(DEHP)、鄰苯二甲酸二異丁酯(DIBP)和鄰苯二甲酸二丁酯(DBP)。

  其中,酒鬼酒中鄰苯二甲酸二丁酯(DBP)的含量為1.08㎎/㎏。而2011年6月衛生部簽發的551號文件《衛生部辦公廳官員通報食品及食品添加劑中鄰苯二甲酸酯類物質最大殘留量的函》,這份文件規定DBP的最大殘留量為0.3㎎/㎏。

  11月21日,國家質檢總局對酒鬼酒的檢測報告給出官方結果:50度酒鬼酒樣品中DBP(鄰苯二甲酸酯類物質,俗稱“塑化劑”)最高檢出值為1.04mg/kg,與媒體之前曝光的酒鬼酒塑化劑超標260%幾乎一致。

  11月22日晚間,酒鬼酒官方做出正式回應:“對近日發生的所謂酒鬼酒‘塑化劑’超標事件給大家造成的困惑與誤解表示誠摯的歉意”。但是,該公司同時聲稱,國際食品法典委員會、我國及其他國家均未制定酒類中DBP的限量標准,故不存在所謂“塑化劑”超標的問題,並對健康無損害。

  不僅如此,此事還令整個白酒行業陷入了危機,行業龍頭茅台酒目前也陷在塑化劑檢測的泥潭裡。

  【點評】

  目前,沒有酒類塑化劑限量標准的情況下,大家都拿衛生部的函來參考,但目前來看,相關監管部門並沒有讓酒鬼酒召回,也就是說沒有給酒鬼酒塑化劑“超標”定罪。因此,面對眼下酒企們的恐懼、消費者無所適從、媒體質疑的各種聲音,回避不是一種有效的態度。相關部門應該盡快出台白酒塑化劑國家標准,發出統一的、科學的、令公眾信服的聲音,這樣才有利於塑化劑事件的平息,才是真正維護白酒行業,使其健康發展。

  張裕葡萄酒藏農藥

  罪魁禍首:多菌靈、甲霜靈農藥

  剛過完120周年生日,喜慶氣氛還未消散,一份《張裕“農殘”》的報道預告將國內葡萄酒龍頭企業“張裕”推入危局。消息出來后的第二天,張裕A股幾近跌停。截至收盤下跌9.83%,股價創兩年來新低。同日,“公司銷售系統發生紊亂”。

  【事件回放】

  8月9日晚間,《証券市場周刊》在其官方微博發布次日出刊的封面文章《張裕“農殘”》的預告,主要內容為該刊記者將三家國內葡萄酒上市公司的10款葡萄酒送國家食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檢測,均檢出多菌靈或甲霜靈農藥殘留,張裕葡萄酒殘留值超過另兩家。並指出多菌靈有致癌風險,為美國禁用的農藥。

  然而,8月10日,上述報道並未如期“出世”。當天上午,《証券市場周刊》官方微博稱,8月11日第29期《証券市場周刊》因故推遲出版,目前正在積極協調有關方面,爭取早日發行。即便如此,該預告在資本市場引發強烈震蕩,截至當日收盤,張裕A報55.23元,跌9.83%﹔張裕B跌停,報42.93元。

  事后,張裕立刻啟動危機公關。8月10日下午3點,董秘曲為民召開針對投資者的電話會議堅稱,張裕葡萄酒原材料使用的每一批葡萄都是檢測過的,“如果不符合我們的標准,當場銷毀。”

  對於葡萄酒農殘超標,曲為民稱要做到徹底無農藥殘留太難,“我們的產品農藥殘留額量在國家標准范圍內。”曲為民還表示,基於美國環保局對多菌靈標准的披露結果看,美國多種葡萄酒都含有微量多菌靈,並且微量的多菌靈不會致癌,目前,中國對此的含量標准不會高於歐盟標准。

  8月11日,張裕在北京召開媒體發布會。作為在送檢報告上簽字的人,中國食品發酵研究院副院長宋全厚在會上通報了此次媒體送檢葡萄酒農藥殘留過程及檢測情況。他說,記者送檢的10款葡萄酒,確實檢測出較高的農藥殘留,但並不能確定有樣本來自張裕,而且以往對張裕葡萄酒的檢測,沒有出現不合格的案例。

  【點評】

  不管有沒有超標,張裕的農藥門事件至少反映了中國紅酒行業一些關鍵標准的缺失。相關政府部門應該盡快完善並出台葡萄酒生產國家標准對葡萄酒中農藥殘留的具體規定。從另一個方面來講,也再一次反映出國產葡萄酒的原料基地建設的薄弱。一個好的葡萄酒基地建設往往需要10多年的時間,中國部分地區的葡萄酒基地建設存在簡單低水平重復建設、苗木引進不科學、不適宜當地水土環境的問題。

  辛拉面被曝含致癌物

  罪魁禍首:苯並芘

  農心方便面作為中高檔品牌,一直受到不少消費者的追捧。然而,該品牌也未逃脫食品安全“魔咒”——被曝含致癌物質,這令消費者對方便面的質量再次感到擔憂。

  苯並芘是一種常見污染物,油炸、燒烤、煙、烘焙食物可能會產生苯並芘,屬於高活性間接性致癌物質。吸入后易導致肺癌,而食用以后可能會誘發肝癌、腸胃癌等。

  【事件回放】

  11月5日消息,台灣當局衛生主管部門食品及藥物管理局証實,辛拉面以及旗下集團另2款烏龍面被驗出含有致癌物苯並芘。

  據台灣TVBS報道,衛生主管部門食品及藥物管理局局長康照洲在立法機構証實,衛生主管部門抽驗了2個辛拉面海鮮烏龍面調味包樣本,結果分別驗出了1.01ppb跟0.97ppb的致癌物質苯芘,與TVBS日前送驗、SGS檢測機構所出具的報告不謀而合。

  其實,早在6月,就有媒體報道稱,韓國食品管理機構對其國內30種泡面進行調查,其中韓國農心公司6款方便面調料包在韓國被檢出苯並芘。對此,中國質檢總局曾要求進口商主動召回方便面,並要求各地檢驗檢疫機構對來自韓國的方便面加強檢驗監管,對發現不符合要求的產品,不允許進口。

  另外,之前上海質監發布檢測結果顯示,國產農心辛拉面未檢出苯並芘。據了解,歐盟和世界衛生組織對食物中的苯並芘的含量做出了限制。據專家預計,這次韓國農心出現問題的產品,很有可能是在食品加工的過程中,碳水化合物或蛋白質遇到高溫,燃燒不完全產生苯並芘。

  【點評】

  方便面被視作“垃圾食品”,各種負面聲音不絕於耳。再加上屢屢曝出的質量問題:“酸價超標”、“外包裝熒光物質超標”、“篡改日期”……方便面的“口碑”跌入谷底。此次的“致癌門”再次給方便面行業沉重一擊。

  事實上,歐盟、世衛組織針對煙熏食物分別有苯並芘不得超過5ppb和10ppb的上限標准。但由於台灣還沒有這項標准,這也讓廠商及民眾無所適從。所以,填補和細化行業標准迫在眉睫。而對於方便面企業而言,在保証品質的前提下,還應該提高創新能力,加強銷售管理,避免過期門等事件。

  立頓檢出高毒農藥

  罪魁禍首:滅多威

  4月24日,國際環保組織綠色和平發布報告,稱對“立頓”的綠茶、茉莉花茶和鐵觀音袋泡茶檢驗,發現含有被國家禁止在茶葉上使用的高毒農藥滅多威。

  【事件回放】

  “‘立頓’的市場遍布全球,它很清楚,這樣的茶葉若是在歐洲,肯定是不允許出售的。也就是說,‘立頓’正在將這些達不到歐盟要求的產品賣給無數不知情的中國消費者。”綠色和平工作人員王婧直言。

  國際環保組織綠色和平於2012年3月在北京隨機購買了四份“立頓”牌袋泡茶,品種分別為紅茶、綠茶、茉莉花茶和鐵觀音。這些樣本隨后被送往具有國家資質的、獨立的第三方實驗室進行農藥殘留檢測。

  檢測結果顯示,“立頓”綠茶、茉莉花茶和鐵觀音樣本均含有農業部明令禁止在茶樹上使用的高毒農藥滅多威。其中,“立頓”鐵觀音被發現含有早在2002年農業部就禁止在茶樹上使用的三氯殺?醇,“立頓”綠茶則含有國家規定不得在茶樹上使用的硫丹。

  報告指出,四份樣品共含有17種不同的農藥殘留,其中綠茶和鐵觀音上的農藥殘留多達13種,茉莉花茶中亦含有9種農藥殘留。這17種農藥中還包括有七種是歐盟尚未批准使用的,例如硫丹、三氯殺?醇和聯苯菊酯,而這些農藥被証明可能影響男性生育能力和胎兒健康。

  中國茶葉流通行業協會則對此提出質疑,中國茶葉流通行業協會表示,該協會曾嚴格對照國家標准GB26130-2010《食品中百草枯等54種農藥最大殘留限量》后發現,上述《報告》中檢測的茶葉樣品對照現有的指標規定,全部符合國家標准。

  聯合利華中國也聲稱,立頓黃牌紅茶原料是百分百進口的,完全符合中國的國家標准。

  【點評】

  分析人士認為,國內外檢測數據“打架”,主要是中國現行茶葉農殘國標的標准較歐盟標准要低,不少農藥殘留物質也尚未被納入國標限制范圍。總體而言,茶葉安全、質量均有待提高。(《國際金融報》記者黃燁 陳偲 史燕君)

(責任編輯:喬雪峰、聶叢笑)

相關專題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